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休闲共享:价值旨归、制约条件和实现路径

休闲共享:价值旨归、制约条件和实现路径

时间:2022-05-21 10:05:04 浏览次数:

〔摘要〕 随着国民社会财富的逐渐增长和自由时间的日益充裕,休闲共享成为新时代国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和理想追求。休闲共享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拓展人际交往空间,确证人的类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塑造人的个性;增强人的获得感,彰显人的尊严。当前虽然国民休闲权利意识逐步提升、休闲机会总体上进一步扩大、休闲物品渐趋丰富,但也存在着休闲价值观偏差、休闲的城乡二元差距明显、休闲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的制约条件。为此,要开展休闲道德教育,构建休闲价值规范体系;完善休闲政策设计,构建公正的休闲制度体系;推进休闲服务创新,构建休闲物品供给体系。

〔关键词〕 休闲共享,共享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8)01-0081-06

所谓休闲共享,就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在自由时间内能够共同享有基本的休闲权利、拥有平等的休闲机会、获得必要的休闲物品,从而能够在休闲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正如肖恩·塞耶斯所说,“休闲,在现代意义上——作为大量劳动人民喜爱的、非工作活动的积极现象——已经是一种现代现象和现代工业的产物。现代休闲不是被动和闲散的时间,而是积极活动的领域和创造的领域。” 〔1 〕94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21元,休闲方面的支出随之增加。2016年1-11月,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和养老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1% 、15.5%、 24.4%、 16.4%、 17.1%。〔2 〕4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休闲化趋势的逐步发展,休闲将作为一种基本权利得到普遍尊重和保护,国民休闲权利意识逐步提升,休闲共享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和理想追求。它不仅是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具体化,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而且是拓展人际交往空间、实现人的自由、增强人的获得感的重要途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随着国民社会财富的逐渐增长和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日益充裕,如何实现国民休闲权利?如何进一步扩大国民休闲机会?如何为国民提供必要的休閑物品以切实提升生存境界和生活品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休闲共享的价值旨归及其实现路径,不仅对满足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而且对进一步深化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休闲共享的价值旨归

共享是一个普遍性和总体性意义的价值原则,其内容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宏观层面,而且涉及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微观层面。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深刻含义不仅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物质财富,而且包括共享社会精神财富,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共享发展理念的真正目的在于创造全体人民美好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休闲共享作为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具体化,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而且满足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

(一)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是有史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梦想。休闲共享不仅“是对发展伦理所要面对的两大古老的哲学问题,即‘什么是好的生活’与‘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深刻关切”,而且“是对其所要探讨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如何取得发展’与‘发展之后获取了什么利益’的当代回答” 〔3 〕 。它不仅包含在广义的共同富裕的发展逻辑之中,而且体现在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如发展伦理学先驱德尼·古莱所说,“所有鼓吹发展的人们,不论其定义如何,都追求有关美好生活的某些共同目标。” 〔4 〕48因此,休闲共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应然性期待,集中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民生伦理诉求。因为“每个人类社会,不论多么贫穷、食不果腹或衣不蔽体,都要把它微小资源的一部分用于满足非功利的需求:庆典、仪式、艺术表现和游戏活动。即使很贫穷的社会也将许多工时用于休闲” 〔5 〕227-228。作为一种生活权利,休闲不仅是社会福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民生权利的基本体现,休闲共享使得全体人民能够尊严地生活、理想地生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而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和终极关怀的伦理诉求,休闲共享不仅改善民生的普惠性伦理意蕴,而且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的批判,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休闲只属于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休闲共享是不可能的,因为“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解决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 〔6 〕197。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对私有制及其社会异化的否定和扬弃,不仅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健康而稳定的工作机会,而且能够充分保证所有人拥有充裕的自由时间,使所有人共享休闲文化生活。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创造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参与劳动、共享休闲的社会机会,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层次各异的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以此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

(二)拓展人际交往空间,确证人的类本质。交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中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建构起的交互活动,它不仅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而且确证人的不可或缺的类本质。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来看,交往不仅有助于促进情感沟通、构建人际信任,而且有助于开阔人的生活视野和提高人的生活实践水平。

休闲共享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客观结果,是人们的生活状况得以改善、优化和提升的直接表现,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休闲已演变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感性的生活实践,“休闲是编织于社会互动关系网之中的” 〔7 〕25。因此,由休闲共享而建构的人际交往空间“既有助于个体自我的展现,又有利于那种可以使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社会交往” 〔7 〕153,由此创建一个共享的意义空间,构成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社区居民的广场舞,还是亲朋好友的生日聚会;无论是因兴趣爱好而集聚一堂的活动小组,还是为了释放压力而进行的野外郊游,都能够使人们在轻松活泼的休闲空间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多姿多彩、自由开放、规范和谐的人际交往空间。在这种 “个人”与 “共同体”互为条件和交互关系的休闲场域中,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丰富关系实现了本质的统一,由此确证人的类本质。

(三)实现人的自由,塑造人的个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是表达与发展亲密关系与共同体的社会空间,是以发展主要关系为目的的自由” 〔7 〕115。作为主体性范畴的自由,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特点。自由既是人的理想由内在的信念到外在的对象化的跃迁过程,也是人的个性、自主性不断实现与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主体创造世界的本性和需要,又体现主体对现实世界的理想超越,构成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内容。休闲共享不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而且是人的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自由作为真正的机会不只是配给的时间,而且是创造行为的开放空间,休闲中的这种开放性能够使行为者选择并进行那些具备自身意义的活动” 〔7 〕238,从而为塑造人的个性创造条件。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融“休憩、生命强度及沉思默想等三者为一体”,并通过具体感性活动“努力去完成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代表的自我身份” 〔8 〕43-44。因此,休闲共享不仅是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自我张扬,而且是对人的生存空间的社会拓展,由此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而不同的生活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9 〕29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休闲共享建构的生活共同体为实现人的自由、塑造人的个性提供现实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 〔10 〕219。休闲共享不仅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自由时间,而且为人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在身心自由与轻松愉快的状态中书写人的生活风格、塑造人的自由個性。

(四)增强人的获得感,彰显人的尊严。人不仅有维持自己生命存在的物质需求,而且具有人作为人而存在的人性尊严。物质需求的满足和人性尊严的实现是构成人的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人的获得感是指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感,使得人们能够体面地面对人生,从而彰显人的尊严。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自我满足感,人的获得感既受外部社会条件变化的制约,也受社会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在人的获得感的形成要素中,物质利益是前提基础,精神利益是崇高体现。

休闲共享保障人的生活权利的实现。人的生活权利的实现经历了一个从根基性的生存权利向着尊严性的生活权利再到内容丰富、层次高级的理想性的美好生活权利的不断递进和逐步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样态,休闲满足人们多元化生活需求,从而有助于激发人们的个性化生活兴趣和培育人们的创新性思维,以此构建国民美好生活。如果说劳动赋予个体生命以创造物质财富、服务社会的价值意义,使人感悟到服务社会和奉献自我的快乐,那么,休闲则赋予个体生命以享受生命价值的意义,使人们在自由自觉的生活中体验生命的崇高、守望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回归自由创造的和谐心境。作为一种生活福利,休闲不仅是对人的劳动成果的享用,同时也是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的基本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自我创造的本性,因而会给人们带来尊严和幸福,成为人的一种享受。“人在自由自主劳动中成为自身的目的,在直观和享受自己的劳动产品中印证自身的个性和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关系” 〔11 〕,在休闲消费与休闲体验中直观和展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由此增强人的获得感,彰显人的尊严。

二、实现休闲共享的制约条件

休闲共享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使休闲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健康消费行为,实现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以此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民休闲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带来的获得感。然而,相关统计数据和调查显示,我国国民休闲共享实现依然存在以下制约条件。

(一)休闲权利意识逐步提升,但休闲价值观存在偏差。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的关键是个人如何利用时间和空间为自己带来愉悦和改进,它强调了个人有意识的选择,是一个人生活的首要需求而不是附属、次要的需求” 〔12 〕16。因此,公民平等地享有休闲权利是休闲共享的起点,也是个人权利平等的基本表现。权利公平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无论年龄、性别,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2012年,一份由网易旅游联合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心进行抽样调查形成的《国民休闲状况及特征调研报告》显示,不同年龄、学历、收入水平、职业、家庭状况的群体,都将休闲作为重要的生活方式,都具有一定频率的日常休闲消费和活动。尽管在具体的休闲行为和休闲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对休闲的偏好和认可基本达成共识,休闲成为人民群众实现自我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休闲权利共享意识逐步提升。

尽管我国国民休闲意识逐步提升,但是国民休闲观念比较被动,对休闲消费缺乏完整的认识和把握,导致休闲需求指向上趋同,休闲方式选择上从众化倾向比较突出。以城镇居民2015年问卷调查数据为例,休闲消费较普遍的北京、上海、广州等3个城市居民,节假日选择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人数均占20%左右。〔13 〕46由于缺乏价值引导和部分公众对休闲内涵的片面理解,导致国民对休闲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与利用,国民休闲道德失范现象也比较严重。调查发现,一部分人的休闲选择集中于麻将、电视、游戏、网络、迷信等不健康的内容,很多民众选择消极休闲活动。此外,民众对公益性休闲活动关注的较少。民众休闲生活中,比较关注个体与家庭等狭小范围的利益,而对于诸如社会志愿、义务捐助和慈善活动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性的休闲生活方式参与力度不够。

(二)休闲机会总体上进一步扩大,但休闲的城乡二元差距明显。休闲机会主要是指现实的个体根据自身条件能够参与休闲活动的机会。休闲机会共享即休闲机会要向所有人开放,使得所有个体都拥有参与休闲活动的机会。休闲机会共享的基本要求就是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拥有参与休闲活动的基本条件,社会给予具有相同能力的社会主体以相同的休闲机会。据统计, 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44.4亿人次。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2016年1-11月,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中,文艺创作与表演、游乐园等行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6%、 44.4%。〔2 〕9-10 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13.9%,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5个百分点。〔2 〕12此外,农村居民选择旅游、体育健身等户外休闲的比例有所提升,旅游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0.9%提高到1.9%。〔13 〕42由此看出,随着国民社会财富的逐渐增长,国民休闲机会进一步扩大,人们借此开阔眼界、放松心情、获取知识和沟通情感的休闲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休闲的城乡二元差距比较明显。首先,从休闲空间来看,农村居民的休闲半径较小。由于休闲活动中家庭范围内的休闲占绝大多数,导致农村居民休闲空间半径为零的比例也占绝大多数,休闲活动的空间半径显著小于城镇居民。其次,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休闲时间的分析,城镇居民工作日和周末休闲时间不足,节假日休闲时间较为充足;农村居民休闲时间总量较多,随农忙农闲时节波动明显。〔13 〕34“十三五”时期我国城镇居民工作日和周末休闲时间不足的问题在短期内仍将会持续。因此,扭转城镇居民工作日和周末过于忙碌的局面需要建构综合性的社会支持体系。〔13 〕35另外,从休闲方式的角度看,城镇居民的休闲活动选择受休闲时间长短的影响很大,对于不同休闲时间,人们的休闲选择存在较大差异。文化娱乐是城镇居民工作日和周末最主要的休闲活动,但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选择外出旅游的居民比例不断增大,而选择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的居民比例有所减少。农村居民休闲活动以看电视等文化娱乐为主,旅游、体育健身等户外休闲比重有所上升,而选择餐饮购物和其他休闲的农村居民人数比重总体上呈减少趋势。〔13 〕40-41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休闲的城乡二元差距将会逐渐消除。

(三)休闲物品渐趋丰富,但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休闲物品是指与人们的休闲生活直接相关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总和,包括休闲空间、休闲场所等具体的休闲设施和相关的休闲服务。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战略指导下,休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已经形成大发展大融合的广义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与休闲产业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动漫娱乐业、健身产业等文化业态为休闲共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不仅为国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体验,而且在整体上进一步提升了休闲供给的文化品位。

休闲物品供给是衡量国民休闲文化生活质量、体现国民休闲权利公平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受休闲资本化的操纵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休闲产品供过于求、休闲产品供给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我国的休闲供给仍然以大众化的电视电影娱乐、棋牌娱乐、歌舞娱乐为主,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供给明显不足,无法及时适应由收入增长、观念更新所带来的休闲需求向个性化演进的新要求。休闲服务中对部分中低收入者、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休闲设施、休闲产品供给明显不足。同时,休闲设施和休闲项目的开发没有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性要求与分布。同时,商业性休闲设施较多,公益性休闲设施较少。目前,从我国大多数的休闲设施和休闲场所的发展情况来看,休闲设施和场所的建设多为商业性的、面向高收入阶层的休闲设施,而面向大众的公益性休闲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和布局上,都没有成为休闲基础设施的必要内容。〔13 〕46-47因此,休闲物品供给的严重失衡,总体上不能满足国民休闲共享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休闲共享的实现路径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不仅表征着人的一种自由生活状态,而且体现为社会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选择及其意义建构过程。休闲共享作为引领和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价值导向与理想目标,其深刻的实践内涵在于如何实现国民生存境界、生命价值与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休闲价值观、休闲制度、休闲服务体系等决定着一个社会如何把休闲共享发展付诸实践,从而决定着休闲共享的实现。因此,休闲共享的实现是一个关涉休闲主体、休闲客体以及休闲制度等多种要素的系统工程。

(一)开展休闲道德教育,构建休闲价值规范体系。休闲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倡导公民作为休闲主体在休闲文化生活中实现道德上的自我建构,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開展休闲道德教育,构建国民休闲价值规范体系,不仅保证休闲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为国民休闲共享提供意义支撑与价值导向。

针对当前国民休闲权利意识逐步提升而休闲价值观念相对落后的基本现状,加强马克思主义休闲价值观教育是开展休闲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休闲价值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和异化劳动的道德批判基础上,秉承道义与科学的双重精神,以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休闲权利、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休闲价值观在公民休闲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本质上就是以一元化的主导思想统领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从而确保公民休闲教育坚持科学的思想指导。在社会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公民休闲教育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休闲价值观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国民休闲共享的社会主义方向。其次,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休闲生活的实践路径。作为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提供基本的伦理规范,而且为休闲共享提供基本的道德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休闲生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休闲主体的日常休闲生活情境进行价值设计,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休闲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发展的休闲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理性批判为价值基点,从而有助于创造和谐有序、健康稳定的社会主义休闲文化生活。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休闲生活,构建面向生活世界、具有道德批判的理性休闲,培养公民休闲道德主体意识,真正在理念和实践的双重维度上提升国民休闲共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位。

(二)完善休闲政策设计,构建公正的休闲制度体系。从本质上说,休闲共享发展是一项大众化和全民化事业,享有休闲文化不仅是国民的理想追求和现实期待,而且是国民基本的生活权利。完善休闲政策设计,构建国民公正的休闲制度体系是保障国民基本休闲权利、实现休闲共享的现实路径。而休闲政策设计是现代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现代公共政策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分配性政策——使全体或大多数公民无差别地受益,再分配政策——总体上以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让另一部分人获益,制宪政策——民主社会中严格规定的程序,管制性政策——控制社会成员的行为。休闲政策主要涉及其中的三种类型,即分配性政策,例如发行体育债券以助国家在体育方面取得成就鼓励民心;再分配性政策,在休闲供给方面着眼于特殊群体或特殊地区;管制性政策,作为对休闲安全的维持。 〔14 〕3-4

所谓休闲制度公正,即在休闲领域体现公正理念的制度安排,是从道德哲学层面对休闲文化制度和体制所进行的公平正义性规定,是基于人的休闲权益、休闲价值和休闲自由的基本理解而对休闲政策所作的制度性规范。休闲制度公正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享有平等的休闲权利和休闲机会,从而保证每个人能够在休闲活动中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休闲共享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它要求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休闲政策设计,构建国民公正的休闲制度体系,从而确保人们享有基本的休闲权利和休闲机会。当前应以适度劳动制度为基础,推行弹性化工作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健全休闲安全制度,逐步完善休闲政策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国民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为国民提供休闲机会,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以此实现国民休闲共享。

(三)推进休闲服务创新,构建休闲物品供给体系。从本质上说,休闲服务创新是基于人的休闲需求,拓宽休闲供给渠道,实现休闲供需相匹配的一种文化构建活动。国民休闲需求是休闲服务创新的前提预设,因此,休闲服务创新必须回应休闲需求的普遍化要求和个性化特征,突出休闲需求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推进休闲服务创新,不仅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而且是提高国民休闲文化生活水平、构建国民休闲物品供给体系的基本条件,对于实现休闲共享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针对国民休闲共享的现实图景,首先,推进休闲服务创新、构建国民休闲物品供给体系必须坚持普惠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休闲共享的受益主体来说,休闲共享就是全民共享休闲文化生活,具有普惠性特征,因而在休闲服务创新实践过程中,应顾及全体国民,保证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休闲权利,确保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够享有基本的休闲文化生活。因此,休闲服务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惠及尽可能广的范围,努力消除因城乡差别、贫富悬殊而造成的休闲鸿沟,从而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满足国民休闲需求,由此体现休闲共享的普惠性特征。然而,从休闲需求自身来看,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休闲需求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特点,决定了休闲服务及其物品供给应采取差异化方式,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的休闲需求。其次,以政府为主导,坚持市场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多元共治的休闲服务模式创新。休闲服务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核心、社会力量为支撑,以满足国民休闲需求、实现国民休闲权益为主要目的,向国民提供休闲物品及其基本服务的系统工程。政府部门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作为休闲服务的目标,并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丰富多彩的休闲物品和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的重要内容的同时,坚持市场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寻求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有效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第三部门积极参与休闲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一种多元共治的休闲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休闲需求,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个性化的、可持续性的休闲服务供给模式,以此实现国民休闲共享。

总之,休闲共享及其实现路径不仅是共享发展理念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伦理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实践问题。休闲共享作为人们休闲文化生活的基本伦理取向和价值原则,不仅根植于休闲主客体之间的应然性伦理关系,而且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期待,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因此,在当前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休闲共享发展体系,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人性〔M〕.冯颜利,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宋 瑞.2016-2017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張 彦,顾青青.共享发展:当代发展伦理的中国表达〔J〕.思想理论教育,2016(7).

〔4〕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铦, 温平,李继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德尼·古莱.残酷的选择——发展理念与伦理价值〔M〕.高铦,高戈,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赵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8〕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M〕.刘森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刘海春.论马克思人类解放的“劳动—休闲”之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3).

〔12〕罗杰克.休闲理论原理与实践〔M〕.张凌云,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13〕黄 璜.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5-2016〔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

〔14〕亨 利.休闲政策政治学〔M〕.徐菊凤, 陈愉秉,潘悦然,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苏玉娟

推荐访问:制约 路径 条件 价值 共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