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对恩施地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对恩施地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5-19 08:40:04 浏览次数:

摘 要:恩施地区生态和谐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恩施的重要内容。恩施地区在湖北西南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政策、资源和区位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但在恩施地区的生态和谐建设方面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减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转换人们落后的生态理念,并依据恩施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恩施地区生态旅游观光和生态家园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发展。 

关键词:恩施;地区;生态文明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称: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论形态。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如何,不仅仅取决于系统中人与人的和谐状态,更取决于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当前我国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导致的人类生存困难,已经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系统的构建,我们必须理性的面对客观存在的颇为严峻的生态风险问题,必须正确处理社会生态系统的各种关系,建立健全促进和谐社会系统构建的机制,不断的克服发展过程中不积极的因素,主动保护自然生态,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要求到2020年使中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从原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已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社会文明发展道路,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对于三大规律深刻认识的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说,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行动方向。我们恩施是一个很落后的地区,位于湖北西南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政策、资源合区位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但在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广大的城市区域以及乡村建设上,生态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的生产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完善,很多环境问题日益表现出来,自然生态环境令人担忧,城市环境也进一步恶化,逐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阻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更影响着新恩施建设的进程。因此,恩施这一偏远地区要想尽快摆脱这一落后的面貌,要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实现城乡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在建设农村城乡生态文明上做文章。推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恩施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恩施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

恩施,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与湖南省、贵州省、重庆等省市接壤,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属于武陵山区全州面积24061.25平方公里(2000年国土资源普查)占全省面积12.89﹪.州域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相距260公里,南部与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接壤,西部、北部与重庆市的黔江、万州等地相连,东部、东北部与本省的宜昌市、神农架林区接壤。州府恩施市至省政府武汉市航空线470公里、沿318国道648公里,至宜昌市航空线179公里、公路320公里,至湖南张家界火车站347公里,至重庆市公路454公里,至万州公路251公里,至本州长江巴东港公路195公里。宜万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已经竣工,徐家坪机场扩建工程已经竣工,波音737已经通航,对外交通条件已经得到根本的改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的影响,恩施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恩施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就更加滞后。 虽然,最近几年,对于恩施地区来说,生态文明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恩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生态思想观念落后,这里的人们环境意识淡薄。环境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它包括了人对环境的需要、目标、态度和价值判断等等。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因素,人们的环境意识状况直接影响到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恩施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由于过去的地理、历史等原因素,恩施很多偏远的地方还普遍承续着传统的生产习惯,这种传统的生产习惯,在目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影响和控制着工作者和生产者,他们按照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方式指挥着产业生产,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忽视生态环境,小富即安的特征,严重了恩阻碍了恩施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其次,当前恩施地区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工矿业排放的三废往往未经任何处理就排放,对农村环境和农作物的危害加重。一些企业在农村任意布点,由于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薄弱,无力处理“三废”,环境污染严重。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秸秆随意混杂堆放,大量农膜残存耕地无法降解等,成为恩施地区的主要污染源。恩施地区的很多地方没有排水设施,垃圾随意排放,一些农村的农民住房与畜禽混杂在一起,生态环境境况十分严峻。恩施地处我国的西南酸雨区,这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中唯一尚未治理的一个。2007年3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公布的全国降水PH值分级分布情况,恩施州属于弱酸雨地区,而邻近的重庆秀山则属于强酸雨地区。

再次,地区资源退化也是恩施城乡地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土地资源退化。由于这么多年无序利用,很多林地遭受破坏,林木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在减退;农用地复种次数不断提高,有机肥料投入不足,需更大量投入才能维持继续高产;水资源也不是很充分,生物资源减退。有些农村地区水质污染严重,农牧渔业水源形势也很严峻,同时也就降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的能力。 

最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备,有良好的生态法制是一个国家以及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制体系还有很多没有得到修订和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预见性,环境基本法有待于修订,中央生态环境法结构和内容都需完善。民族地区生态法制建设极其薄弱,难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

由于农业资源退化和城乡环境污染,加之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致使恩施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趋于不协调、不合理,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恩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2 推动恩施城乡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

所谓:一切的问题,都是由文明问题产生。一切的问题,又应由文明的方法来解决。 

(1)更新思想观念,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逐步提高恩施人民的环保意识。推动恩施城乡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要务就是要转换恩施人民落后的生态理念,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与发展,生态产业就成为了首要任务。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城乡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城乡物业,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构建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从而促进生态农业文明的发展。

(2)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原则,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发展绿色农业生产。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就是要以比较优势论为理论基础,充分考虑本地区资源条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权衡优劣,选择比较优势的生产项目,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取比较利益。人多地少、环境恶劣、可耕地面积稀缺是恩施地区的一个现实状况,同时也是促进恩施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和基本出发点。 

从恩施城乡地区的比较优势看,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方面。我们以恩施的中药材生产为例,恩施的广大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使得其生物资源特别丰富,被誉为“鄂西林海”和“中药材宝库”之美称。如黄连、五倍子、当归、天麻、党参、灵芝、金银花、青蒿素等名贵药材应有尽有。目前从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需求来看,绿色食品、医药保健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绿色食品的社会需求也逐日增加,尤其是现代食物安全观念的引入,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恩施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生态产业,在这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根据恩施地区的基本情况,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应向绿色和环保农产品倾斜,这对于恩施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来说是迫在眉睫的。。 

(3)广泛利用城乡资源、人文资源和农业自然资源,加强恩施城乡生态旅游观光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的服务业。恩施地区自然资源特殊,民族风情浓郁、具备旅游开发的优势。在恩施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文物古迹。既有民情民俗以及自然村寨和民族文化,又有很多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等。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清江、清水走廊、神龙溪、小南海、唐崖河、,梭布垭石林、格子河石林、星斗山、坪坝营等等。此外,恩施的农村主要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发展乡村民族旅游业,开展生态和乡村旅游,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又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的建设则要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现代科技含量为支撑,以金融资本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施工,建立具有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化的区域,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旅游并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 

(4)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城乡的基础设施,抓好农村生态文明的家园改建。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排水、道路硬化、公共绿地、文体设施、交通设施、供电设施及信息通讯和治安、 环卫等,不断改善城乡经济发展的条件,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生态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农田林网化、水渠洁净化、乡村花园化、以建设新农村为标准。乡村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森林繁茂,花草点缀。农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果、畜、禽、鱼、菌、沼立体化循环种养配套,发展庭院式的生态经济。通过营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构建乡村美景,使城乡人民享受绿色生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5)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完备的生态法律制度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标志,而且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很多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保护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在引导和促进人们增强环保意识,防止和制裁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十分的作用。但是,已有的法律法规尚有不完善之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姬振海.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J].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08 .

[2]蔡平.恩施市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 清江论坛,(4).

[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

[4]李应友.实施准西部开发战略[J].民族论坛,2002 (2) .

[5]孙忠良,吕学芳.对武陵山区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8,(12) .

推荐访问:恩施 城乡 文明建设 生态 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