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时间:2022-05-18 17:20:02 浏览次数:

(甘肃靖远县中医院甘肃靖远7306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39-01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严重,以颈脊髓损害为主,虽发病率较低,但致残率高,一旦延误诊治常发展成不可逆性损害。早期明确诊断意义显得相当重大。本病发病起病缓慢,根据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统计和相关资料表明,本病发生男多于女,平均年龄48~60岁,有明确外伤史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少。1.X线影像诊断:颈椎X线可拍张口位、前后位、斜位、侧位及动态性侧位、头倾足倾正位片,所有这些平片可显示椎间隙狭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锥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形,钩突及小关节突变性,锥体滑脱,不稳定,及韧带钙化、骨化等。研究表明脊髓病变平面与颈椎间隙变窄是相一致的。解剖正常成人颈椎,椎管呈三边形或椭圆形即左右径大,前后径窄,可通过颈椎侧位片测量椎管矢状径来衡量椎管狭窄程度。早在1962年Penning就提出测量椎管矢状径是判断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方法是测量颈3~7X线侧位片锥体后缘中点到椎弓最近三点联线的距离,我国正常成人测定值是:男性16㎜~18㎜,平均值17㎜±0.512㎜,女性15㎜~17㎜,平均值16㎜±0.476㎜。在以往的诊断中,对椎管横径注意较少,倾向于测定颈4~6三节椎管矢状径,其值为10㎜~12㎜或Pavlov比值0.8作为可能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临界值,若<10㎜为绝对椎管狭窄,在生理上这三节锥体活动度最大且椎间盘最易突出,稳定性差是椎管狭窄的好发部位。由于锥体和椎管的中矢径最稳定,而椎管的下矢径最能表达椎管狭窄的程度。天津医学院的方法是用椎管下矢状径和椎体中矢状径的比值作为椎管狭窄的依据,能确切地反映椎管矢径的大小,比较合理,可比性强,其值为0.71,以脊髓型最小。因此,测量颈椎管矢状径的标准值与个体值对该类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又称椎管造影,作为一项辅助诊断,适用于脊髓横断性功能障碍的病人,完全的或不完全的,脊髓型颈椎病是其中之一。也可用于诊断脊髓功能梗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又可鉴别一些与椎管形态变化相关疾病。侧位征像:椎体后方突出物既骨赘或突出的椎间盘,对脊髓腹侧硬膜囊形成不同程度的压迫,可见到正对发病的椎间隙有一压迹或充盈缺损,表现为一扁圆形的透明区。颈椎病患者正位征像:上述充盈缺损偏于一侧或居中。缺损大小并不代表突出的大小椎体后方突出物多在椎体后部的上下缘,相当于椎间盘水平,造影对比剂流至可造成暂停留。椎体后呈无或少量造影剂滞留,影像转淡。因而构成梯形或搓板状;有时椎管边缘的一侧增生突出比另一侧明显,充缺由脊髓一侧或两侧继续向上或向下延伸,呈"L"形或"U"形。由于脊髓造影是可以动态广泛观察,因此可通过在过伸位或过屈位显示硬膜囊受压情况。由于造影本身和造影剂都有一定的严重并发症,且有研究表明脊髓造影在诊断颈椎病方面准确性低于普通MRI,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3.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原理是使用多个或单个X线束带源,对检查部位作断层扫描,根据X线对人体不同组织的穿透力的强弱,经转换处理成特殊的断层图像。可直接观察软组织和骨性结构,其密度分辨率比普通X线高10~20倍,并可成三维图象。脊髓型颈椎病在CT上的表现有(1)显示椎体、椎管、颈髓的形态,大小和相互关系,以及骨赘的部位、大小、形态和与脊髓的关系。又可显示软组织的肥厚、钙化与骨化、黄韧带及棘间韧带的肥厚与骨化等。骨赘表现为锥体后缘不规则致密影,呈波浪状或齿状突起,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矢状径变窄。钩突肥大往往正中旁开椎管前后径,侧隐窝及椎间孔变窄,而正中矢状径不明显。(2)可见到椎间盘的膨出、突出和脱出,以及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椎间盘发生率较骨质增生率低。(3)测量椎管与椎体矢径、侧隐窝的矢径等一些重要数据。CTM的表现为脊髓受压变形;椎体后缘骨、椎间盘突出及韧带肥厚、骨化增多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变形。脊髓造影后可见造影剂环凹陷或变窄,脊髓局限性变形或均匀地变扁,前后径/横径比率增大,甚至呈窄带状。压迫较重时可形成部分椎管阻塞。椎间盘突出在CTM上表现为椎体后方一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CT值界于骨组织与脊髓之间,伴局部脊髓受压移位。黄韧带皱折,肥厚在CTM中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后方弧形窄带状软组织影。脊髓长期受压可发生萎缩,表现为脊髓缩小,但蛛网膜下腔大小基本正常或相对增宽。目前CT检查均以椎间隙平面为中心,往往造成漏诊或数据测定不准确。需加椎弓根及部分椎间孔平面全面了解狭窄程度。由于CT显示横断面影像,不能整体观察纵断面情况,但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诊断手段。4.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近20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门崭新的影像诊断技术,由于其成像范围广,对比度好,使颈部各种组织结构层次分明、清晰可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表现:(1)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变直,生理弯曲消失,椎体不稳,受累节段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椎间盘变性突出含水量减少,信号减弱。骨赘表现为信号减弱的致压物。(2)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移位,形态改变。张伟国等学者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磁共振成像进行测量后认为颈段脊髓前后径6.5㎜以下为脊髓明显受压标准;脊髓前后径与横径比小于0.45为脊髓受压变扁的指标;脊髓横断面近似面积在80㎜2以下为颈段脊髓萎缩或缩小的标志。脊髓形态改变表现为矢状位颈髓前后缘均受压,呈串珠状改变,水平横切位可见正常如圆形或卵圆形向前向后突出的硬膜囊前后缘变扁如薄片状或向内凹陷。(3)颈隋信号改变,在MRI上受累节段颈髓T2加权像为高信号影,表示脊髓的病理变化。颈椎是人体活动最多的部位,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出现与否,症状轻重程度与颈椎活动有关。Muhle等研究发现颈椎于中立位(0°),屈曲50°和后伸30°时,颈椎MRI示椎管狭窄程度不同,中立位时椎管容量最大,屈曲位时椎管明显狭窄,且以过伸位时椎管狭窄程度增加最大,因此颈椎屈伸位MRI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诊断阳性率,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一项新的、较适宜的方法。MRI对估价脊髓病变的价值很大,但对脊柱退行性变的估价不如CT及脊髓造影准确。

以上是目前临床经常运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各有利弊,要很好掌握适应证,有时需要相互补充。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需和一些如脊髓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相鉴别,对影像学表现要很好区分。参考文献[1]吴恩惠.影像诊断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翁文豪.X线平片对颈椎病诊断意义的探讨.颈腰痛杂志,1996,17(4):222[3]刘学良,潘存国.颈椎病的X线表现.颈腰痛杂志,1996,17(4):239[4]王环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展关系.中华骨科杂志,1983,3:25[5]党耕困,王 超,陈中强 等.颈椎侧位X线椎管与锥体矢径比值的测量及统计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3,13:264[6]张伟国,许新夏,施增儒.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磁共振成像测量研究.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5,3(2):86~89[7]贾连顺,袁 文,倪 斌等.脊髓型颈椎病自然病史及其早期诊断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9,20(1):9~11[8]Yu YI ,Duboulay GH,Stevens JM,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in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radiculopathy:visualyisation for structure,myelographic comparison cord measuremement and clinicalntility.Neuroradiogy,1986,28(3):221~236[9]Isu T,I wasaki Y,Yiyaska K,et al.A reappraisal of the diagnosis in cervical disc disseace :the posterior Iongirudinalligament perforated or not.Neuroradiology,1986,28(3):215~220[10]Muhle C, Weinert L ,Falliner A ,et al. In Dynamic changes of the spinal canal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t fleion and extension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nvest radiol,1998,33(8):444~449作者简介:陈小平(1972-),男,1997年7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现靖远县中医院骨科工作。研究方向:脊柱骨关节病的诊疗。

推荐访问:脊髓 颈椎病 诊断 影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