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威胁应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政治与法律路径分析

威胁应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政治与法律路径分析

时间:2022-05-15 16:45:03 浏览次数:

摘 要 面对当今西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对我国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政治上破坏、经济上孤立、外交上周旋、地缘上封锁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惯用伎俩,妄图借此打压中国,压制中国实力,放缓甚至扼杀中国崛起的势头。因此国家安全形势异常严峻,重视国家安全建设、将国家安全工作提上重要议程对于完全和加强党的执政,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本体 维度 社会主义 国家安全

作者简介:陈威仪,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国际司法与执法合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213

伴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丰富调整、演变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军事和政治领域扩展至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如经济、文化、社会、信息、生态等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发展与突破为现代国家安全工作开展带来了更为艰巨的挑战,应对机制不成熟,安全隐患前所未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国家安全面临更为严重的威胁。同时,传统的安全威胁并没有减少,二者的相互交织使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联动化。国家安全是关系国家独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重要方面的战略问题,因此如何化解新时期的国家安全问题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命题。

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观发展历史悠久,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的论断,并结合俄国的具体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如何构建坚实的国家安全防控体系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捍卫了俄国的革命胜利果实,奠定了大国基础,同时为后来我国国家安全建设工作的开创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应用了马克思关于国际关系的经典理论,充分发展了列宁关于俄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历史经验,吸取了我国的重要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我国的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涵盖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多种国家安全概念体系,使我国构建起了应对国内外综合安全威胁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机制,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依据,能够高效整合各类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有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路的清晰化、科学化,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与国家战略价值,是与其他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战略具有同等地位的开创性理论举措。

一、深化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构想的背景

国家安全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基本概念,而又有着不断与时俱进的动态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在打破传统界限促进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衍生出了诸多国际性、区域性的问题。传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滋生而又尚无妥善的应对体系,导致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混杂,为各国维护国家安全带来了沉重负担。

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交织,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双重进程下,矛盾冲突与合作交流交织并存,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谋求平衡点依赖于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指导。

二、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一)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题,主要是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安全,其中尤其以軍事安全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历了美苏争霸的格局,冷战结束后以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索马里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让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中东巴以问题悬而未决,叙利亚局势进一步恶化,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让东亚、东北亚地区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从更深层次威胁到了国际安全。动荡的世界局势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中东地区的动荡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能源进口地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国内产生剧烈影响,让我国处处受制于人,从而威胁到我国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安全。

忽略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的另一方面内容,即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没有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关注和强调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还对各种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了非传统性思考,形成了一种对传统安全问题的非传统性认识。恰恰是因为后一点,总体国家安全观才不是普通的非传统安全观,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二)非传统安全应对机制不成熟

与传统安全所威胁的领域不同,非传统安全一方面涉及领域广泛,较之军事、政治安全与国民安全结合更加紧密,而另一方面各非传统安全因素之间出现相互交叉的频率不断增加,安全治理往往会出现跨领域交叉的现象。正是基于这一类复杂现象,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尚无妥善应对策略的同时,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又相互渗透结合,为非传统安全应对的新机制构建不断增加难度。

1.网络安全领域的缺陷:

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涵盖的“信息安全”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在职能上有一定的交叉,职能上重合的中央领导机构基于深化安全治理的出发点发挥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弥补网络完全领域的缺陷。网络安全领域的应对矛盾集中体现在透过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关系上,由互联网导致的国际关系冲突与国际政治缺陷会对国家安全形成严重冲击。中美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矛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向美国申请接入互联网时便产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于 1999 年至 2001 年左右中美出现较大的规模网络冲突。中美两国网络摩擦从2010 年开始凸显,直到 2013 年“棱镜门”事件,将网络安全问题推向新的高点。

2.反恐问题领域的缺陷:

反恐局势日益严峻,国际反恐合作的客观要求日益突显。一方面,当前恐怖主义都具有深后的跨国背景,善于煽动地方分裂实力,幕后策划并实施一系列恐怖主义相关的非法活动,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国际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对地区干涉日益加深,逐渐成为影响地区稳定与安全的不和谐因素。

恐怖主义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各国国内纷纷立法出台相关规定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打击,中国《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在总体上具有法益保护早期化、处罚范围扩大化与处罚程度严厉化的特点。 因此在反恐这一议题的应对上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对当前反恐问题要依靠的不仅仅是法律规制,更需要的是形成系统的反恐体系、系统,而形成这一体系、系统的根本动力所在就是要有一部总体宏观的、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的国家安全理论。

3.跨国犯罪领域的缺陷:

当前全球范围内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由于其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复杂的政治背景、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公共危害等特点,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跨国有组织犯罪与涉外犯罪等问题正成为新一轮威胁各国国家安全与主权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安全防范观念重视侦查与打击,而引发犯罪的重要原因则是犯罪心理因素。犯罪组织在犯罪过程中,不断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作案经验,逐步严密其组织规则、纪律,致使其犯罪的手段、方式日益改进,犯罪的心理素质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有组织犯罪的活动和危害对社会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和整体冲击性,因而已成为世界各国立法、司法机关和刑法理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跨国犯罪集团势力日益猖獗,跨国犯罪问题不仅危害到中国目前较为稳定的社会局势和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的社会经济,还危害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引起重视。 严峻的有组织犯罪形势较之于个体犯罪对于国家安全的危害不容忽视,跨国有组织犯罪属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范畴,影响力巨大,破坏力极强。

三、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一)拓展国家安全内涵,丰富国家安全理论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补充和完善了旧有国家安全工作理论指导纲领的空白,在斗争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积累的广泛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安全精神内涵,拓展了国家安全的职能,为下一步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理论指导的新思想。在深入总结传统国家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描述了国家安全的总体,从基本维度出发,构建了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架构,突出了体系化的特点,反应了国家安全工作的进路嬗变,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安全理论,为今后国家安全理论工作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二)突破旧有理论框架,发挥纲领指导作用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本身的重要意义在于与时俱进,是应对当今我国面对的众多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理论手段,突破了旧有理论的局限,打破了安全观旧模式的框架,对于具体的实践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治民主化的推行同样需要经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突破传统外部监督模式,实现监督体制由外而内的转化。相反,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法制保障,以法制手段为依托,以党的领导为旗帜,成体系的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构建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理论的成熟与否决定着实践工作的指导开展能否取得实际成效。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而正确而科学的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突破国家安全旧框架,结合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实际,面临当前诸多领域的新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起着纲领性的指导作用,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以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三)促进地区合作交流,倡导世界平等对话

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构建坚固的国家安全防控体系尤其要注意区域安全,只有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才能保障国内的稳定发展局势。當前我国的国际安全重心应当着眼于周边的东北亚、中亚、东南亚等区域,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其地区安全防务的建设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只有稳定与合作的地区局势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周边地区间双边、多边合作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实现条件,对于在新时期基于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指导的合作理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及巨大的发展空间,因而东北亚区域反恐组织构建的必然性,有着广阔的前景。促进区域间交流与合作应当本着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谋求国家间共同利益,深化务实合作,深层次开展安全信息交流,为深入打击恐怖主义、排除霸权干扰以及根除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因素提供重要参考。

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安全观理论与实践的设想

(一)制定国家安全发展战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5年1月23日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突显了中央立足时代与全局,基于对现实的高度把握与准确考量,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为指导,以积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为思想理论指导,将国家安全工作开展的理论、方向与目标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明确了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十个重视,为国家安全的相关工作问题进一步提供了解决思路。然而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上仍然有待增强。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制定能够有效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各领导小组有效开展工作,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实务。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当进一步明确方向,明确任务,明确目标,理解工作开展的重点,以点带面,着重解决恐怖主义涉及的国家安全、互联网涉及的信息安全以及社会犯罪所涉及的公共安全等多维度问题,实现多维度共进下的本体深化。

(二)构建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维护国家安全除了战略上、技术上进行相应的处理,还应当在理论、规范层面下大力气,狠抓落实法治规范建设,构建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多领域安全工作开展保驾护航。目前,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构建已初具规模,现行的《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反分裂国家法》以及《刑法》分则中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及其惩罚已为建设和发展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新制定出台的《网络安全法》也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为充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规范网络架构秩序,促进发展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捍卫社会公共利益与我国人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然而现行的法律规范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家安全威胁局势,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法律体现也并未被充分表达。要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就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从多种安全的维度对国家安全观这一主体进行补充,以法律构建国家安全的底线,以成文的法律文件规范维护国家安全、对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予以坚决打击。

(三)发挥国家安全机构职能

要充分发挥国家安全机构职能就要明确各自分工,國家安全委员会以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都是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导机构。要巩固和发展党对于国家安全的领导工作,一是要在总体部署上确定领导机关,统筹全局,具有大局意识与长远的战略思想;二是要在部分的设置上将具体的工作执行机关细化,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确定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交叉,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部门职能、权力过渡交叉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四)强化国家安全国民意识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时代发展和统筹全局的制高点,审时度势,把握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特点及趋势的深刻内涵,时刻不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以及列宁关于俄国国家安全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时代意义和国家战略方向与目标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同时又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导内涵与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十个重视,为切实履行国家安全委员工作职能,明确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方向与目标,进一步深化现有国家安全领导工作体制与机制,把握时代内涵,坚定理想信念,深入扎实推进国家安全领导工作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把深入践行国家安全观理论同人民结合起来,积极动员人民参与到国家安全的建设和保卫工作当中。同时加强国民动员,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真正融入进人民的生活当中去,充分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作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观点,通过突出国民安全这一重点强化国民国家安全意识,万众一心,构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坚固盾牌。

五、结语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让我国国家安全的指导方针与政策的立足点与出发点迈上了新台阶,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安全的相关论述,列宁对新生俄国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借鉴。而我国的国家安全相关工作应当厚植于我国的文化土壤,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认清局势的复杂性以及威胁的紧迫性,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并重。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明确工作方向,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深化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国家安全工作,需要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体,多维度地开展安全领域治理,以维度安全促进总体安全。同时还要将历史经验与中国实际相互结合,实施符合中国发展与繁荣利益的政策,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敌人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果的破坏。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层意义还有开放交流与合作,合作的前提就是强大的自我力量,才能创造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的先决条件,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理论,是促进中国又规则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角色转化的重要步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建设牵动着国际安全与区域安全建设力度与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不仅要重视理论建设,还要重视建设好的理论如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开展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从本体与各维度之间做出了具体的分析,明确了工作开展的重心与目标。要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应当重视好国家安全理念的推广和传播,在国际舞台上积极进行人文交流,深化政治互信基础,通过扩大双边、多边合作积极推进本体与维度的协调与融合。

注释:

刘丁瑜.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6.

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6).10.

薄澄宇.网络安全与中美关系.中共中央党校.2015.

张明楷.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现代法学.2016,38(1).23.

刘绍武.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跨国犯罪问题研究.暨南大学.2014.

刘跃进.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际安全研究.2014(6).3.

推荐访问:国家安全 路径 应对 总体 威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