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

时间:2022-04-14 10:24:15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尽早行静脉溶栓,恢复心肌再灌注,开通梗死的相应血管。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静脉溶栓患者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静脉溶栓3小时左右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溶栓后易发生一过性血压降低,胃肠道症状及出血。结论:根据这些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我国的冠心病发病率已明显升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尚不能开展介入治疗的情况下,静脉溶栓仍是恢复心肌再灌注最常用的手段[1]。但是,静脉溶栓也有一定的风险,并使AMI临床过程复杂化、非典型化,所以,在护理上掌握其规律,提高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及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AMI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51.5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0例,急性下壁6例,急性前壁5例,前间壁3例,急性心内膜下2例。明确诊断AMI,严格掌握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如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给予国产尿激酶行静脉溶栓。

护理方法:①AMI患者,常因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尽快应用药物解除疼痛。应早期做好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病情及预后,消除紧张、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②护士应把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和出血作为两个主要的护理问题予以提出,有预见性地观察心电示波变化,溶栓后24小时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尤其在溶栓后3小时左右发生率更高,以室性、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多见,要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示波,及时纠正心律失常。溶栓后并发出血最为严重的是颅内出血,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诊断和抢救。注意胃肠道及其他部位的出血,及时对症处理和抢救。③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绝对卧床休息1~2天,3~6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1周后可床旁活动,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及精神状态变化,保持情绪稳定。④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保持大便通畅,排便困难是AMI早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常见诱因,易诱发心律失常和再次梗死,甚至产生心源性休克或心脏猝死[3],要特别注意记录患者排便情况,防止便秘及意外发生。⑤正确执行医嘱,严密观察溶栓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反应和各种临床症状,一旦出现并发症抢救措施得力,成功率高。

结果

本组26例中,经过精心护理,痊愈13例,好转4例,补救性介入治疗(PCI)6例,3例死亡,死亡原因,糖尿病致肾功能衰竭1例,再发性(AMI)2例,无颅内出血。病死率不高。

讨论

溶栓治疗的获益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溶栓越早,挽救心肌就越多。缩短发病至入院时间以及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是提高溶栓获益的重要措施。开展院前溶栓有助于缩短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2]。若静脉溶栓效果不理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采取补救性介入治疗(PCI)。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认知,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避免或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冠脉病变进展。大量研究证明,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是心肌梗死后发生新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再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4]。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健康指导,具体措施:①告知患者AMI的病因、诱因、治疗方法、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控制方法及目标。②行为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降低血压。③对亲属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患者自身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督促和鼓励患者坚持规范药物治疗及建立健康行为方式,多与患者交流,在生活上予以帮助,给予多方面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徐昌盛,刘文革.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的溶栓成功65例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6):553.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4-363.

3邢攸红,杨玉,蔡宇,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不同排便方式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0):1155-1156.

4潘红丽,刘全.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2):13.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静脉 护理 溶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