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MGMT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基础探讨

MGMT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基础探讨

时间:2022-04-04 10:16:29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MGMT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原因,总结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06月~2012年6月我院手术的9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将手术切除标本肠癌组织作为本研究实验组,将95例患者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手术切除标本上距肿瘤大于10cm处黏膜组织)做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MGMT蛋白表达,分析MGMT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MGMT蛋白表达率为4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MGMT蛋白在低分化组的表达率为30.0%,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的46.7%;MGMT蛋白在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纤维脂肪组(即T3-4)的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浸润黏膜下及肌层组(即T1-2)的38.6%,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肠癌组织的MGMT蛋白的表达率较高,MGMT表达与肠癌患者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呈明显相关性,大肠组织DNA损伤程度可通过MGMT表达高低反应,监测MGMT蛋白表达对大肠癌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MGMT;散发性;结直肠癌;表达;基础探讨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2年全球新增结直肠癌患者136万例,在癌症发病谱中分别占第三位和第二位。中国大陆2012年结直肠癌新增人数超过25万例,分别位居癌症发病谱的第五位和第四位。多项研究发现,DNA损伤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MGMT蛋白可修复DNA损伤,其异常表达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临床上关于MGMT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主要研究MGMT蛋白在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06月~2012年6月我院外科收治并行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95例。入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且未行放化疗,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39~75岁,平均(58.2±2.5)岁,直肠癌45例,结肠癌50例;高中分化癌70例,低分化癌25例;II期33例,III期62例。将95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的肠癌组织作为实验组,95例患者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手术切除标本上距肿瘤大于10cm处黏膜组织)做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准备美国Neomarks公司生产的MGMT鼠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200;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DAB显色试剂盒、兔多抗及免疫组化SP试刺盒。

1.22检验方法从手术切除的肠癌组织及距肿瘤大于10cm标本切缘处黏膜提取标本。各个标本分2份保存,1份经40 g/L甲醛溶液固定、脱蜡水化切片、4μm连续切片;另1份放入我院组织库-80℃冰箱中备用;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链霉素一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法)染色,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取已知肠癌阳性组织作阳性对照。

1.3阳性判断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或两者均出现黄色颗粒可判定为阳性细胞,若阳性细胞数≥10%,可判断为阳性,否则视之为阴性。

1.4数据处理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n(%)]表示,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GMT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及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MGMT在肠癌组中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实验组MGMT蛋白表达率为4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MGMT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见表1。

2.2MGMT蛋白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病理参数相关性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MGMT蛋白在低分化组的表达率为30.0%,明显低于在高中分化组的46.7%;MGMT蛋白在浸至浆膜下组的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未浸浆膜下组的38.6%,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MGMT蛋白在男性癌变患者中的表达率为42.0%,在女性患者中为44.4%;MGMT蛋白在年龄>40岁患者中的表达率为42.0%,在年龄≤40岁患者中为44.4%;MGMT蛋白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44.0%,在直肠癌患者中为42.2%;MGMT蛋白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生率有所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中,结直肠癌位居第3,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对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提高机体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研究人员[1~3]探讨了大肠癌MGMT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结果显示,MGM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5%(105/139),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的12.5%(6/48),此外,MGMT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提示MGMT表达在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MGMT蛋白表达率为4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提示MGMT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认为与大肠癌组织DNA中存在大量的甲基化损伤相关。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MGMT蛋白在低分化组的表达率为30.0%,明显低于在高中分化组的50.7%;MGMT蛋白在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纤维脂肪组(即T3-4)的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浸润黏膜下及肌层组(即T1-2)的38.6%(P<0.05),近似于相关报道[4],提示MGMT表达与肠癌患者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呈明显相关性。高中分化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基因甲基化有关,MGMT蛋白在高中分化肿瘤中存在代偿性表达升高的现象,此外,在肿瘤发生晚期,浸润深度深的肿瘤存在甲基化损伤多于浸润深度浅的肿瘤,为修复甲基化损伤,MGMT蛋白呈现功能性表达升高的现象。也有学者认为[5],MGMT蛋白高表达可能与癌组织的浸润能力相关,但临床尚无此定论。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MGMT蛋白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性,组间比较差异均临床可比性(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过去,临床上认为,基因损伤累积是肿瘤发生的原因,近年来,诸多学者发现[7],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甲基化转移酶可使基因肩动子非甲基化维持在正常状态,食物是肠道直接接触且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机体食用的致癌物可与DNA形成加合物,加合物可损伤DNA,烷化剂是一种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化学物质,可促使DNA鸟嘌呤O6位发生烷基化,鸟嘌呤发生甲基化后可形成O6-mG(O6-甲基鸟嘌呤),若是DNA复制前,O6-甲基鸟嘌呤未被修复,鸟嘌呤(甲基化)可与T配对,两轮复制后,可引起G:C-A:T突变,最终使细胞发生癌性转换,导致基因突变,引发肿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是一种酶,可有效移除烷基化形成的O6-甲基鸟嘌呤(O6-MedG)加合物,保护DNA免受烷化剂的损伤,从而阻止肿瘤发生。

DNA损伤是诱导MGMT表达的主要细胞信号,有研究证实[7,8],结直肠肿瘤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存在过甲基化,以上因素可减少MGMT表达,MGMT表达过度缺失便可引起不可修复的基因损伤,最终发生肿瘤。相关报道指出[9~11],mRNA的活力增高分布与DMN损伤分布强度一致,而二甲基亚硝胺(DMN)可诱导MGMTmRNA在肝脏的表达,除DMN外,野生型p53蛋白、地赛米松、紫外线辐射和电离也能诱导MGMT表达。

综上所述,增多的MGMT表达可能提示更多的DNA损伤,因此在肠镜检查中,增加MGMT检测,可早期发现DNA异常损伤,提前干预,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临床医师可将MGMT蛋白表达作为生物学参考因素,早期诊断散发性结直肠癌并评价预后。

参考文献:

[1]宋伟庆,范占彬,王烨,等.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SH2与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04(19):2125-2130.

[2]蔡崎,陆洪芬,孙孟红,等.散发性结直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01(05):521-525.

[3]吴红卫,高立冬,卫广辉.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SH2和nm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13,02(05):382-385.

[4]覃业军,周晓燕,施达仁.β-Catenin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异常表达和基因突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2(23):2385-2390.

[5]辛积华,张阳.XRCC1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基础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01(02):5-6.

[6]辛积华,张阳.MGMT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基础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02(05):22.

[7]卢晓晔,罗惠莉,覃莉.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hMLH1的表达及其意义[J].广东医学,2011,01(08):1018-1020.

[8]宁良树,丁元升,苗涛,等.结直肠癌中hMLH1和hMSH2表达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02(05):370-373.

[9]吕伟朋,李梅,冯璐,等.hMLH1与MGMT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病理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1,02(09):1709-1712.

[10]陈康,庞作良.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MGMT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02(01):26-29.

[11]马红,阿仙姑·哈斯木,伊力亚尔·夏合丁,买地尼也提·尼亚孜.MGMT和DAP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02(08):1091-1093+1097.

编辑/王海静

推荐访问:散发 探讨 表达 基础 结直肠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