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应急管理中的评价研究综述

应急管理中的评价研究综述

时间:2022-04-03 09:40:30 浏览次数:

摘要: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使我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如何科学评估突发事件的规模和影响、正确判断事件形势,对有序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突发事件、承灾体和应急主体,综述了应急评价的评价领域和评价对象。接着提出应急评价视角的三个维度——时间维、地域维和方法维。最后,展望了应急评价未来的发展方向。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605009

关键词:

现代应急管理;灾害;突发事件;应急评价;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 C9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6-0000-00

引言

应急管理评价是指围绕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展开的,对突发事件的状态、发展趋势和应急管理效果进行的认知、判断和评估。

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基于前期对于突发事件要素和调查数据的分析,系统地对评价目标进行合理分级与排序。应急评价是突发事件预防、救援等工作的基础。通过对事件状态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为应急管理工作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便其切实有效的开展工作。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各个领域的突发事件,从不同角度入手作了大量的评价工作。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公共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突发事件发生的数量和频率不断增加,应急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有所改变。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有序、有效地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进行评价,以增进对突发事件的认识、使应急管理更加有效,是现在面临的新问题。本文搜集整理了2010年至2015年国内外学者在应急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从领域、对象、视角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应急评价的核心问题

应急评价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开展应急评价的领域和评价的对象,应急评价的领域回答了“何处需要评价”的问题,应急评价的对象明确了“应该评价什么”的问题。评价领域和评价对象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评价领域上,根据灾害的发生是否由人为因素主导,可分为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在评价对象上,根据应急管理的参与者,可分为突发事件、承灾体和应急主体。评价领域和评价对象二者共同构成了应急评价的内容。

11评价领域

1)自然领域

自然领域的应急评价研究主要围绕自然灾害开展。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由于自然事物非正常变化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一系列扰乱人类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现象或事件。自然现象成灾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自然事物的非正常变化作为主体诱因,二是人员、财产、社会秩序等客体遭受损失。如今对自然灾害的评价研究集中在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旱涝灾害、台风灾害等。这些灾害可能单一发生,也可能相互耦合形成新的灾害,如强震发生在降雨充沛的地区可能耦合引发滑坡灾害[1]。

自然灾害应急评价的研究包括风险评价、脆弱性评价和能力评价。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是国际灾害风险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使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获取灾害预警信息的风险评估模式逐渐代替了以往基于历史受灾数据的资料分析。Wang等[2]基于GIS技术为沿海地区设计了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集成工具,以指导建立城市自然灾害减灾战略。Ding等[3]建立了基于GIS和高分辨率网格数据的强震风险评估系统,可用于评估潜在强震的风险。郭富赟等[4]探讨了大比例尺下风险评估工作的部署、思路和方法,指出致灾体识别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风险区划是危险性和易损性的综合结果。

脆弱性评价,也有学者称为“易损性”或“敏感性”,它们都衡量了承灾体容易遭受灾害破坏的程度。葛鹏等[5]分别使用2000年和2010年的指标数据评估了南京市洪涝灾害承灾体的易损性,发现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是其主要因素。王志恒等[6]应用确定性系数概率模型,分析高程、坡度等七个降雨型滑坡孕灾环境的敏感性因子,得出了有利于降雨型滑坡发育的环境条件。冯领香等[7]利用灰色理论评价了京津冀都市圈的地震灾害脆弱性,通过对城际差异的分析对比,发现经济因素对地震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最高。

自然灾害的能力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承灾体固有的抵抗、防御、减轻灾害的能力,如毕小玉等[8]从结构、设施、人员等方面建立了建筑物综合抵御地震、洪水、泥石流的防灾能力模型,费振宇等[9]构建了由背景特征、水利条件、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抗旱管理等组成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体系。因此也有学者提出,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也是脆弱性的组成部分[10,11]。二是评价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如准备能力、响应能力、资源保障能力等。Zhang等[12]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提出了利用LINMAP法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行预评估的程序。李曼等[13]基于震区民众认知与响应特点,对四川省民众响应能力进行了分县市评价。刘艳琼等[14]借鉴项目管理的成熟度模型,讨论和初步建立了地震应急能力的成熟度模型,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地震应急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

2)社会领域

发生在社会领域的突发事件通常由人为因素主导,如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这些事件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因此发生的数量较多、频率较高,分布范围广,且造成的影响比自然灾害要复杂得多。因此社会领域的应急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风险评价侧重于突发事件的预防;重视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关注交通运输的连贯性。

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日趋复杂,为了减少生产事故造成的影响,必须将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Hanea等[15]使用动态贝叶斯网络实现了石油工业管理风险模型的反馈评价。Ishida等[16]对核燃料设施概率安全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包括氢气爆炸后果、放射性液体沸腾、火灾、临界事故、熔融玻璃意外泄漏等突发事件。Deng等[17]基于电网安全分析研究,提出了电网主要设备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张珂等[18]提出了突发水污染风险的流域相对风险评价法,并得出某流域的风险分布特征与最大风险因子。

推荐访问:应急 综述 评价 研究 管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