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时间:2022-03-26 10:06:10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与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和层出不穷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相比,我国中小学的班级建设改革显得相对迟钝而缓慢,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实。

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深刻又复杂,难以用简短的文字表述清楚,或者干脆说,难以凭借简单的观察和思考就能理清。然而,我们如何看待班级的功能,如何理解班级生活、校园生活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却与中小学校的班级建设现状直接相关。

当孩子第一次背上书包,被父母引领着走进校门,他们听到的最多的嘱咐是:“要好好学习。”而学习,即便在多数教育者的惯常概念里,也只不过是作业本上的习题和考试卷上的分数。于是,一根标尺,原本同样如初春新绿生机无限的少年生命,被残酷地区分出三六九等;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那色彩斑斓的个人兴趣,还有对于友情和爱的稚嫩的渴望,对于自我、他人、团队和社会的责任心的培养,对于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连同奇妙的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创造力……也都被淹没在“学习”这一“至高无上“的“使命”之中。班级和校园,甚至成了为“学习”服务的工具。

毫无疑问,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因为,对每一个中小学生而言,十来年的班级和学校生活,不只在头脑中留下“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真真切切经历自己的“少年人生”。这个时期的“人生体验”如何,不仅直接表现着他们的生命状态,而且将长久地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那么,教育者的目光,就必须从对习题与分数的狭隘关注上挪开,去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李家成博士的《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当代中国班级建设改革的新可能》一文,正是从生命全程成长的角度,提出了有关班级建设的系列新理念,探寻了当前我国班级建设的新可能。在充分了解我国班级工作的传统和变革历程的大背景下,越发凸显出这一思考和探索的现实意义:“改造班级的日常生活”,“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级生活形态”,这应该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自觉追寻——至少,学校和班级生活不能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压抑和泯灭生命的无限潜能。

我们需要美好而丰富的班级生活和校园生活,因为,只有丰富而美好的班级生活和校园生活才能塑造丰富而美好的生命,培育健康的人格。唤起大家一起努力,建设崭新的班级和校园生活,这也许是本期“特稿”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的期望所在。

作者简介:李家成,有五年小学教师的生命实践,深切体验到教师生活的独特与丰富;有在高校读书、研究的经历,并重新回归到对当代中国学校教育问题的关注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当前承担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助项目“生命成长教育的全程研究”等课题,正沉浸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班级建设领域的改革之中。

班级,是学校的微观细胞和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建设水平对学生发展和学校整体改革有着直接影响。我们已经熟悉一位又一位以足够爱心与精力开展班级建设的班主任,也已经熟悉一个又一个对班级问题的案例研究。然而,从促进中小学校整体转型与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看,无论是班级建设的价值取向,还是班级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都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考,新的实践,新的探索。

■如果班级中只有面面俱到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只有纪律与卫生的检查评比,那么,师生的校园生活将变得贫瘠而苍白。对学生的班级生活进行综合、整体的建设,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新型班级生活形态、内容与方式,这才是班级建设的核心价值和主要内容。

■班级建设不是学科教学的附属,也不直接等同于“德育”,更不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班级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需要有专业的眼光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

■班级独特的文化环境、组织制度与种种活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行为方式和心灵成长。班级建设的改革及其研究,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班级生存状态”,关注班级组织和班级生活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因而,如何改造班级的日常生活,就成为班级建设的关键。

■正是学生,才是班级建设的活的源泉。

一、观念更新:对班级功能的新认识

班级建设的改革,首先要从一系列的理念更新开始。然而,当我们深入到一所又一所中小学、与一位又一位中小学班主任“零距离”接触之后,心情却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我们时时感受到“习惯”和“传统”对于变革的顽固的抵抗力,感受到教育理念的改变有多么艰难;另一方面,我们与那些“先进者”一起,在勇敢的探索实践中,感受了新理念摧枯拉朽、重建学校文化的巨大力量。

1.班级建设不仅仅是“管理”的需要,更是“教育”的需要

班级建设不仅仅是指班级管理。虽然,班级确实不能没有必要的规范,班级确实需要管理,但是,如果班级中只有面面俱到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只有纪律与卫生的检查评比,那么,师生的校园生活将变得贫瘠而苍白。因为,规范和管理绝不是班级建设的全部,更不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对学生的班级生活进行综合、整体的建设,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新型班级生活形态、内容与方式,这才是班级建设的核心价值和主要内容。从这一立场出发,班级建设的视野应该是开阔的,班级生活的内容应该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班主任理所当然也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而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可见,那些仅仅以不出乱子为目的,以规范学生使其整齐划一为目的,以接受学校统一的纪律与卫生检查为目的,以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需要、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为目的所谓的“班级工作”,都在实质上与我们所讲的班级建设相去甚远。

班级建设不是学科教学的附属。虽然,班级建设需要与教学沟通,但它不是为服务教学而存在的,它应该而且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独立领域。把班级建设作为一个与学科教学并列的独立领域,这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班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开启”其内部的无限丰富性,同时也使它获得向学科教学等领域“渗透”和“开放”的必要条件——班级建设的不断创新,必将从整体上丰富并深化学校生活,必将与课堂教学在“对等”的条件下相互影响和渗透,共同提高我国学校教育的当代品质。

班级建设也不仅仅直接等同于“德育”,更不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因为,德育也好,集体主义教育也好,都只是从教育内容角度所作的一种划分。而班级建设,则具有参与范围的全员性、价值追求的整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综合性。相对于德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而言,班级建设追求学生生命的整体成长,这一价值追求也不是前两者所能够全部涵盖的。

班级建设就是一个独特的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需要有专业的眼光和创造性的建设方式。

2.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主动发展之人,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

人的主动发展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认识班级的视角。以这种眼光看待班级,我们便能够发现:千千万万处于发展中的、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就生活在班级之中;班级独特的文化环境、组织制度与各项活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行为方式和心灵成长。班级建设的改革及其研究,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班级生存状态”,关注班级组织和班级生活对他们的成长发展的实际影响。

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这并不源于既定的“必然”,而是由学校与班级一系列的组织、制度以及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参加的所有不同性质的活动“创生”的。个体对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和地位的直接体验,对各种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满足程度,以及对待班级的态度,构成他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因素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方面,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条件,来实现班级对学生主动发展的价值。事实上,只看到一项项班级“工作”而看不到班级中的“人”,看不到班级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就不会有对传统班级管理弊端的切肤之痛,不会有改造现有班级、建设真正促进人之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的强烈愿望。

班级建设必须高度关注人的生命成长问题,必须充分开发班级生活的多方面价值。诸如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增强个体创造精神和合作、发展能力,都是班级建设价值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而这所有的努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使之感悟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性,感悟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中不可推诿的责任,并且,尽情地、淋漓尽致地“展现”生命的活力,以主动的实践去创造自我生命的独特价值。

3.关注并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改造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班级建设的关键

班级建设离不开班主任的参与、引导和组织,但在当前,最为迫切的需要是,真正确立班级建设的“学生立场”。

班级属于学生,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人,学生将在班级建设实践中实现自己生命的成长。因此我们说,学生是班级建设之价值的根和源。无视学生当前状态与发展可能的班级管理,只可能应对外部的检查、评比,却无法渗入学生的生命成长之中。由此出发,当前,班级建设迫切需要确立清晰、自觉的学生立场,关注并研究学生真实的“成长需要”,对每一年级、每一地区的学生的“成长需要”展开深入具体的了解和研究。

在辽阔的地球上,生命本来就是无限多样化的。而年少的、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因其尚未“成熟”而越发具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越发显现出缤纷绚丽的生命色彩。因而,班主任的心中,不能只装着如何“管理”学生的一个个的“怎么办”,而首先应该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这样?

正是在研究学生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才可能抓住改造和重建学生日常生活的关键。班级建设不是零星的、点状的工作,不是逢场作戏、临时应景的“作秀”,而应该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内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是艰难的,但这更是充满魅力、引人入胜的。因为不同的班级生活和学校生活,能够给予学生的生命成长以不同“营养”,所以,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级生活和学校生活,就是每一位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天职。相信教育是潜移默化而不是空洞说教并因而高度关注、研究和重建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才是班级建设的关键。

4.学生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是班级建设的主要方式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必须要自己“亲历亲为”,任何别人都不能替代,学生也一样。当前,在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校,都迫切需要改变班级建设的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提升班级建设的生命力。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班级建设不能忽视的主体。这不仅因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只能在其生命过程中实现,更是因为,在长达10多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无数次惊讶、震撼于学生表现出的无限创造潜力和蓬勃生命活力。

将班级还给学生,我们会看到:学生完全有能力策划一系列的活动,有能力解决活动中的种种问题,有能力主动追求个体的发展。

正是学生,才是班级建设的活的源泉。

■我们需要从教育的立场来重新认识学校教育场景中学生干部的独特性。学生干部不应以能力为选拔标准,而应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之一。学生干部的选举,是教育的起点,而不是教育的终点。

■岗位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养成性价值,岗位种类的丰富程度,岗位挑战性的变化曲线,往往折射出一个学生成长变化的轨迹。从发挥学生才能、弥补其不足的角度,可以设置多样的岗位,促使学生在岗位中不断改变自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应创建富有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深度开发班级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

二、内容重建:班级建设的丰富的可能性

一系列的观念更新,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班级建设的具体内容。可以说,班级建设充满着丰富的可能性,班级生活能够在多方面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

1.在干部轮换工作中培养学生

在传统的理念中,班干部往往是各项工作的楷模,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他们帮助教师管理班级,承担教师的一部分工作。这样的“干部”,自然只能是少数,而且,“发现”和“培养”出一个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深入学校中,我们常见:不少小干部已习惯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习惯以教师的腔调,训斥、责怪甚至惩罚其他学生。这难免让人心忧。

从教育的立场出发,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学校教育场景中“学生干部”的独特性。当“干部”的经历和体验,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民主意识的形成、社会能力的发展、多重社会角色的形成与丰富,等等。毫无疑问,这样的锻炼、发展机会,所有学生都有权利获得。而且,学生干部不同于社会上的干部,不应该以能力为选拔标准,而应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之一。学生干部的选举,是教育的起点,而不是教育的终点。

这就需要班主任以民主的意识、开放的心态、教育的眼光,坚定、持续地开展小干部轮换工作,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并通过不同管理岗位的轮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

除了干部轮换工作之外,如何加强班干部的培养,是班主任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帮助干部熟悉、谋划和实施相应的工作,也可以建立班级和学校层面的培养机制,如通过学校对小干部的专项培训,通过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帮助,通过各类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活动,培养学生反思与重组经验的能力。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活动与评价来培养小干部,例如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和班级内部评价机制形成干部成长的激励氛围,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干部对工作的总结与反思等。

2.通过班级岗位建设,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生活的自主

班级建设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生活的自我维护中,而设立班级中的各种“岗位”,不仅有助于班级生活的自我维护,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角色,在岗位建设中促进学生成长。我们的实验证明,岗位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养成性价值,岗位在养成个体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等方面,在锻炼学生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十分重要。而且,个体在班级生活中所“履责”的岗位,会在较长时段内呈现出其“发展谱系”。岗位种类的丰富程度,岗位挑战性的变化曲线,往往折射出这个学生成长变化的轨迹。

在具体的岗位建设实践中,需要强调岗位设置的教育性,强调岗位是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具体方式。应提倡因需设岗,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就可以设置岗位。这一原则迥异于社会生活中按岗选人的原则。从班级生活的需要出发,从发挥学生才能、弥补其不足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可以设置多样的岗位,促使学生在岗位中不断改变自我。在具体的岗位设置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提出、策划各种类型的岗位,自主地设计岗位的职责,确定合理的岗位目标,并且自主地进行集体评价与自我评价。这样,岗位的产生与设置过程,就成为引导学生关注班级生活、自主建构班级生活的过程,成为一个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

班主任需要关注每一具体岗位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当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出现问题时,班主任需要及时地帮助他;当学生出现懈怠时,班主任和其他同学需要鼓励他、支持他;当学生的岗位工作取得成效时,班主任需要给予即时肯定,并且将相关经验推广到所有的岗位工作中。这样,通过岗位设置与轮岗工作,学生的自我意识、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可能获得发展。实验显示,丰富的岗位设置以及岗位教育价值的开发,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资源。与此同时,不同方面的问题通过岗位建设开始得到重视,班级生活开始组织化,呈现出丰富、立体、动态生成的特征,班级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整体态势良好。

3.创建富有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领域,我们可以同时加强隐性与显性两方面的文化建设工作。

显性的、常规性的文化建设,需要体现出“学生立场”,考虑学生的眼光、语言与意愿,反映学生的生存状态,实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样的文化环境,不再纯粹是成人世界话语与思想的强势介入,而是在展现班级生活的丰富性,展现学生成长的全景,展现每个班级的特性。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反映自己和班级成长的环境中,会生发出对班级的认同感、信任感和自豪感。在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增强动态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不仅使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而且要尊重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使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

隐性的文化环境建设方面,班主任需要特别致力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民主氛围和创造精神的班级文化,使班级建设富有内在的生命底色和精神命脉。具体到人际关系上,需要提倡并形成相互理解、欣赏与宽容的文化精神;在人与事情的关系上,需要形成负责的文化精神;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需要鼓励形成自主、自强、自信的文化精神。

4.深度开发班级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

对班级活动尤其是主题教育活动教育价值的开发,是班级建设重要的内容。它是更加集中、综合的教育活动,而且应该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集中呈现。当前实践中存在着的核心问题是,活动缺乏教育价值。这具体体现为: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缺乏对学生发展问题与成长需要的关注;在活动的具体策划上,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整体设计;在活动价值的追求上,缺乏学生立场和教育意识;在活动方式上,以少数学生的机械表演为主,即便相当精彩,价值也相当有限。

从开发班级活动教育价值的角度看,首先,可以关注主题选择,突出学生的成长需要,建构主题教育的系列。具体到每一次班队活动,都应该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各项具体的活动设计围绕主题进行,避免为了表面的热闹而只注重形式。主题的选择,务必来自于对学生当前发展问题的判断和成长需要的理解。系列主题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学生发展的目标具体展开,并从多个方面深入。而且,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在具体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自己的独特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探索随着学生年级升高而不断转换的成长教育系列。

其次,主题班队会的开展过程,切忌走过场、表演化,而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强化资源的生成、过程的展开、主题的深化、价值的提升。这不仅要求围绕主题合理、清晰地确定活动目标,而且要在环节设计、过程生成等方面,考虑具体详尽的方案,以切实实现主题活动的目标。

其三,主题班队会的精彩来自于日常工作的扎实与创造。在我们经历较长时间的实验后,我们和实验老师一起感受到:一次主题班队会的质量,取决于学生每天日常生活的质量,取决于平时班级生活的质量。因此,班主任只有将研究与创造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才可能期待精彩不断出现。

■班级建设的实践与师生的生命成长原本就有着多维的关系,因而同样为班主任的生命成长和工作实践、为班主任的专业品性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主体成长:班主任与学生工作负责人的成长

当我们具体关注班级建设如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问题时,就自然会关注到班级建设中的另一类生命主体——班主任与学校学生工作负责人。他们是班级建设的主要责任人,也是班级建设实践不可缺失的主体。

中小学的班级建设实践与师生的生命成长原本就有着多维的关系,内含着促进班主任生命成长的可能。而当前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存在着教育性的缺失、研究性、创造性的缺失和发展性的缺失等诸多内在问题。这一状态是班主任的观念偏差、行为失当和外部支持系统缺乏的综合产物。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内外条件的转变,为班主任的生命成长和工作实践,为班主任的专业品性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当代班主任可以努力提升班级建设改革的价值意识,凸现班级建设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价值;可以努力提升班级建设改革的主动意识,实现教师主动发展与学生主动发展的相互玉成;可以努力提升班级建设改革的研究意识,在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研究工作的前提下大胆展开改革实践;可以努力提升班级建设改革的发展意识,成班级建设之事,成师生发展之事。

而学校学生工作负责人是更大范围内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人与实践主体。在我们从事的改革实验中,我们与学校学生工作负责人一起,从更新自己的内在理念入手,形成明确的、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立场,将学生发展工作本身作为研究与变革的对象。具体到改革实践中,我们的实验强调学生工作负责人要形成合理的教育价值观和清晰的改革思路;指导、鼓励、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从学校层面上进行综合提升。总之,他们应为全校学生的发展作出创造性的努力。

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指向于提升学校班级建设的生命品性,指向于提升学生、班主任与学生工作负责人的生命质量。

这条道路已经呈现出来,并将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

(责 编 若 洋)

推荐访问:班级 气息 充满 成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