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洛阳关林庙建筑群空间序列特征浅析

洛阳关林庙建筑群空间序列特征浅析

时间:2022-05-27 09:30:07 浏览次数:

zoޛ)j首主题驾驭建筑空间个性;本文通过现象学的方法解读关林庙建筑群的空间序列特征,提出关林庙由世俗空间、崇拜空间和神圣空间组成,空间感受经由世俗、崇拜到神圣空间不断升华,最终达到自心与圣人、与自然天地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洛阳关林庙;文化主题;空间特征

公元219年冬,关羽退走麦城,大义归天。220年春正月,曹操敬慕关羽为人,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之,并建庙祭祀。曹操埋葬关羽首级之后虽修庙,但年久失修,“风雨蔽坏,庙宇罔存”。从《关帝志》记载中可知,关林庙现存之规模始建于明朝,清朝又有扩建,形成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庭院两重、殿宇四进,廊庑百间,庙内盛植侧柏。

一、关林庙建筑群文化主题

中国传统建筑丰富多彩,即使是同属官式建筑,也因功能和文化主题不同而呈现不同建筑和空间氛围。比如宫殿的宏伟、威严;佛寺的沉稳、慈悲;文庙的“文质彬彬”;武庙的威武、激越:等等。“文化主题与文化结构驾驭建筑空间个性的设计方法,是传统建筑,特别是古代官方礼制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们一方面体现着官方意志和礼制精神,另一方面,是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的灵魂。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功用需求,决定了建筑有不同的文化主题,不同文化主题决定了不同的建筑空间个性。而这些具有不同文化主题的建筑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传统建筑的文化景观和地方文脉的一部分。”

关林庙首先属于祭祀建筑,其文化主题在于纪念、祭祀关圣人,而在祭祀中使世人瞻仰缅怀圣人之精神中得到教化,同时获得精神信仰的升华。或者说祭祀本就是一种精神信仰,通过祭祀,使人认知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敬畏自然、善待生命,形成自身一个安宁、完满的精神世界,获得现世的安稳、理想的追求,并能平静且带有希望的面对未知。这一系列的文化精神作用对建立和维护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忠”、“义”、“仁”、“勇”是关帝精神文化中的核心。进入关林庙,整个建筑及环境氛围都在塑造武圣“忠义威武”的场所精神。这其中的设计手法有几方面:建筑空间尺度的控制、建筑群空间序列的排布、建筑单体的尺度、植物景观配置、色彩配置以及楹联匾额等的使用。本文主要以现象学的方法解读关林庙建筑群空间序列特征,其余不再详述。

二、关林庙的空间序列特征

李允稣先生在《华夏意匠》中这样讲到“中国建筑群的布局精神和主要的设计意念不在平面的形式上,而是‘组织程序’……设计的注意力大部分落实在不同空间之中的景色变化和转换上,使人从一个层次进入另一个层次,是由视觉的效果而引起一连串的感受,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变化。设计创作的意图就是控制人在建筑群中运动时所感受到的‘戏剧性’音乐性效果。即这犹如欣赏文学作品一样,有起始、发展、高潮、转折与结局,在把故事描写的生动之余,带领人们的感情随着故事起落,最终使人在一些列的感情体验中有所思、有所感,最终达到内省、精神提升的作用,建筑空间的塑造同样如此。

关林庙也存在着“先声——发展——高潮——尾声”的建筑空间序列,其次其空间序列又有着自身的特征。

(1)、戏楼及广场——先声空间,世俗空间

祭祀关公的活动,有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其中,官方祭祀包括祭拜、斋戒、祝词、祭文、习仪、乐章等,民间的祭祀活动包括祭拜、祭典、献戏、仪仗、庙会等。戏楼由此产生。关林庙的戏楼建在殿庙区前,即关林庙大门之外,戏楼与大门在一轴线上南北相向,形成联系。古代有戏楼的建筑类型有商馆、城隍庙、道观等,而其作用多数为祭拜、酬神,民间自发多于官方。而这些地方往往会发展成为一方庙会所在地,其本身带有强烈的世俗特征。关林庙戏楼所处空间现在演变成市民的文化廣场。广场大致呈方形,广场南端的戏楼、北端的大门、东西各一石牌坊标志着关林庙的场所领域范围。此空间没有很强烈的方向性导向,整体氛围开阔、轻松。此为关林庙世俗空间。

(2)、大门及第一进院落一发展空间

大门与戏楼相对,两侧建有八字墙,分别写着“忠义”、“仁勇”四个字,标明武圣人的理想人格和关林庙的文化主题。大门前左右各置有一石狮子。进入大门到第一进院落,北端正对明代时期的仪门,仪门外檐下匾额写有“关林”二字,檐下挂有“威扬六合”的牌匾。仪门前左右两侧置有明代铁铸狮子像。视线穿过仪门可看到拜殿、大殿及殿前甬道。大门和仪门之间的间距不大,再加上两者之间有台阶相连,所以其到南北中轴线导向性强,引导着人们向北走向大殿。向左右两边看则是“回”两重院落的外围院落,视线开阔,此院落则成为一个功能和导向性不强的游憩、休闲空间。此为发展空间。

(3)、仪门、大殿、二殿一高潮空间,崇拜空间

进入仪门,涌入眼帘的就是威严的大殿和殿前排列的石狮甬道。甬道长3 5米,宽4米,高于院落地面1米。甬道上栏杆望柱上置有小石狮子,共104个。整个甬道的纵长感、望柱石狮的阵列感与横宽的大殿形成强烈对比,同时产生强烈的空间导向性,烘托出激越的气氛。

大殿由月台、五开间卷棚顶拜殿和七开间庑殿顶正殿组成,是整个建筑群体量最大、高度最高点,是建筑群高潮空间。拜殿前的月台置有香炉,檐下挂着“关林”的牌匾。正殿明间檐下挂着“气壮嵩高”的牌匾。进入拜殿则可看到整个拜殿和正殿檐下挂满了歌颂关公功德品格的牌匾,这些牌匾文字的衬托使得整个空间感受和对关公的敬仰之情达到最高点。站在拜殿下,则能完整的看到正殿正中的关公坐像。此一空间为关林庙高潮空间,也是朝拜者心情最端正、激动所处,可以称为崇拜空间。

绕过塑像后部则可出正殿,进入第三进院落,看见二殿。二殿檐下挂有“光昭日月”的牌匾。二殿也为庑殿顶,与正殿同,但是建筑体量、尺度较小。二殿与大殿之间也有甬道相连,与正殿相距29米,但甬道上没有栏杆雕饰。整个空间感受较前开始回落,空间尺度变小。二殿左右两配殿,为圣母殿和五虎殿,圣母殿祭祀关羽夫人,五虎殿祭祀刘备所封的五虎上将,为硬山顶。配殿两侧有砖石仿木歇山顶垂花门。

(4)、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尾声空间,神圣空间

从二殿关羽坐像后部出来,便进入第四进院落,看到三殿。三殿为关帝寝殿,檐下挂有“春秋殿”的牌匾,供奉关羽夜读《春秋》像和卧像。三殿为五开间硬山顶,建筑体量更小,与住宅建筑相当,空间感受亲近宜人。

出了三殿便见石牌坊两座,前一座为三开间,明代万历年间所立,正枋上刻有“汉寿亭侯墓”,左右枋分别刻有“义参天地”、“道衍春秋”:此石坊之后又明代天启年间所立石供桌:康熙五十五年间,又在石案上加石坊,规模较前坊小,一开间,枋上刻有“中央宛在”四字。碑亭在坊后。在三殿前只能看到石牌坊和碑亭的上部屋顶。走进之后,视线则集中在碑亭中的关林碑上。

碑亭后紧邻墓冢的墓门。从墓门前绕开沿着墓冢外围行走,高大的墓冢,黄土堆叠,外围用八边形围墙,周长175米。院落中遍植柏树,墓冢上也有茵茵绿色,漫游在此仿佛又进入另外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宁静、肃穆,仿佛让人感受到身心与关公同在,整个朝圣的心情在此变得安稳、宁静,虽没有在正殿前的激动振奋,但在此信仰的精神开始升华为内心沉静的力量,真正达到与自身更深层次的对话。此一空间是洛阳关林庙的独特所在,它因埋葬关羽首级而存在。

所以,这是一个结尾的空间,空间感受变得平静;这又是另一个空间的开始,在这人与圣与天地自然产生深层次的对话,达到天人合一。

三、结语

由此,沿着南北中轴线则可把整个关林庙的空间从南到北划分为:世俗空间、崇拜空间和神圣空间。

在世俗空间里,既达到祭祀关羽之功用,又利用戏曲的方式宣扬关羽之忠义仁勇的精神,利用世俗的方式,深入百姓生活,达到教化之作用;这个空间外向开敞,只标识区域,没有强烈的导向性,成为百姓的文化娱乐空间。在崇拜空间里,空间氛围营造强烈的“忠义”、“威武”之感,石狮甬道创造出强烈的导向性,拜殿与正殿组合及大体量、拜殿下楹联牌匾的使用、关羽塑像的威严等等,让人生出对关公极大和极端正的敬仰之情。在墓冢区的神圣空间,宁静、肃穆,因着埋葬关羽首级的墓冢,因着遍植的茵茵松柏,这个空间仿佛让人感受到身心与关公同在,整个朝圣的心情在此变得安稳、宁静,在此信仰的精神开始升华为内心沉静的力量,真正达到与自身更深层次的对话。

推荐访问:洛阳 建筑群 浅析 序列 特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