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乡村社区的灾后恢复能力与乡村规划

乡村社区的灾后恢复能力与乡村规划

时间:2022-03-12 09:44:19 浏览次数:

zoޛ)j馟ivzMv_4M:MO|iM6M|Ӎ4<iFڔ*&+zzn)b&ujSjyۦjz
j.:ڞZ[2�4֢&)i--Z朢{b笶鞚mrب+lnzm秭未梞םazƦzئyجj^^j-j^v#jhhjبڂ[nvvy֧v'-fj|]jZejyZɨ歵튉^j!wb-zƫ'%z֤z()yȟVz˟}'v؝jWb-z{Wv+-ib^nmkh~݊Ƭzhǥ,~(ޅxb	j)
'i+rجj^ɦ+rjw_h.ږZx!zgjǝwqh}+azȝz{lJ{,(Ƭ잌ƬۢV)v+׫(iܛh.iQzȥyky评价方法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本文后半部分将从乡村社区的灾害恢复能力角度来论述灾害与乡村规划的关系。虽然笔者曾经对灾害和乡村地区都进行过研究,但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还有待加深,文中亦难免会有错误和遗漏。如有一定参考价值,笔者将深感荣幸。

1乡村的地域特征和灾害

1.1城市灾害理论及其在乡村地区的应用

关于乡村地域特征与灾害之间的联系在目前的乡村灾害理论体系中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城市灾害”的概念提出较早,其研究观点也已被广泛引用。因此,在方法论上可以借鉴城市灾害理论,并将之作为与乡村灾害理论相并列的概念来讨论。

宫本教授曾经将灾害分为“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1]。后来通过对伊势湾台风、新泻地震和1963年雪灾的研究发现,“与乡村灾害相比,城市灾害的危害更为广泛”,并进一步指出,资本和人口向特定区域集中的城市化现象、对国土保护力度不够及城市规划滞后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将自然灾害定位为城市问题引发的区域性问题 。

通常人们认为的灾害是自然性的,但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灾害颠覆了这一认知。尽管预料之外的核泄漏很大程度上是由海嘯这一自然现象引发的,但由于核电站是人为建设,因此可以认为核泄漏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因此,有必要从不同视角对核泄漏灾害进行进一步研究。

宫本从区域视角将城市问题引入灾害研究体系,认为城市灾害是在土地开发不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而乡村地区的研究则被排除在外。尽管提到了乡村灾害的概念,也仅限于对乡村地区发生的灾害进行简要介绍。因而乡村地区灾害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均受到严重忽视。

岛恭彦教授在宫本之前就关注了地区发展不均衡引发的灾害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发展滞后的乡村地区与灾害的关系,并提出落后地区无论是受灾程度还是灾后重建费用都高于发达地区等相关论点[2]。

除了宫本所持的城市化引致灾害问题之外,城市化也可以看作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渗透”。基于这一视角,可将城市灾害理解为:“受城市化的影响,灾害出现了新变化。”从这一点看,城市灾害理论或许具有普遍意义,或许可以适用于乡村地区。

1.2灾害对乡村特有要素的影响

在对自然环境依存度高的地区,灾害会对乡村特有的生产要素产生影响。例如由气候原因所导致的冻害、干旱等灾害,很大程度上对乡村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近藤在亲历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欠收所引起的乡村凋敝并撰写了《农业灾害论》。他认为通过在经营和技术层面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克服此类灾害的有效手段 [3]。此后,日本乡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在通过技术增强对灾害的抵抗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东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后果表明,在恢复农林渔业经营和生产时仍然有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荐访问:乡村 灾后 恢复 能力 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