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时间:2022-05-22 17:20:03 浏览次数:

摘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新的历史时期向全党提出的带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课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就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经验总结,也是借鉴一些外国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方法

1 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党的执政能力,不同性质的党有不同的界定,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有不同的含义。从政党政治学角度思考,党的执政能力指的是执政党贯彻实施政治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以达到维护政权、巩固政权这一目的的能力。鉴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我们党必须通过强化自身及其国家机关、各类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凝聚作为政权最终所有者的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地位、成果的认同,实现长期执政的目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所具有的本领和能力,是执政党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和能力,处理内政外交的本领和能力,解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问题的本领和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本领和能力等等,都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我们共产党人讲的执政能力,本质上就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策略等等,来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美好的幸福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能力。从哲学意义上讲,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实际上就是执政的共产党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力。

2 提高党执政能力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统一,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做出决策时,我们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使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能体现群众的愿望、符合群众的利益,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等温和的方式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时,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去,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竭尽全力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诚心诚意办实事。党员干部只有从思想认识上统一,坚持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才能团结群众,正确解决和克服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问题。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尽量全面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利益要求,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继续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同时也要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和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为群众社会生活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要加大城乡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城乡面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再次,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群众。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要将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尊重每一个群众的利益,不能只顾着一部分群众的利益,而忽视了另一部分群众的利益。我们党既要从宏观上审视群众整体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合理的分配制度解决社会问题,也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和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聆听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呼声,努力解决好每个群众的困难。

最后,要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组织保证。加强党的领导,就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使得党员干部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以及团结实干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二)坚持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

第一,要营造一个适合理论创新的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发展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针,建国以后,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学术繁荣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当前,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提高理论探索的自由度。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理论工作者才能更加勇敢地投身学术研究,提出真实的观点,整个社会的学术气氛才会持续活跃和高涨起来。

第二,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进行理论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原有的理论成果,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理论,正确地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理论成果。列宁曾经说过:“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将各种思想理论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式,再不断地改革、创新,转化为适合当今、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第三,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鼓励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思想库的作用,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战略上的谋划和理论上的支撑。智囊团的作用,就是为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出谋划策,提供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的主体,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成败与否。人才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要“按照政治强、学业精、作风正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批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思想家,培养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逐步形成一支强大、结构合理、善于创新的宏大理论研究队伍。”

参考文献

[1] 崔彤.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4

[2] 王毅.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推荐访问:能力建设 党执政 水平 提高 领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