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

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

时间:2022-01-06 00:30:46 浏览次数:

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题目:传统谈话法在现代教学运用的调查研究

摘要:谈话法是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广为运用的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它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谈话法的产生,传统的问答谈话进入了教学运用的误区。正确解读并采取措施走出误区,是传统问答法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谈话法误区问题设计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有系统地连贯地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独立地得出新结论的一种方法”。它是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广为运用的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从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到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无一不重视谈话法的运用。其中《论语》中的《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是孔子运用谈话法启发弟子谈志的名篇。一直到今天,谈话法仍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所喜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谈话法在我们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中占据第二大席位,成为我们和学生沟通的渠道和桥梁,同时也成为了评价师生互动的一个指标。因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设计好问题提纲以及对学生反映做出预设是课堂教学中谈话法顺利进行的保障。可是,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我们设计问题的反应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甚至存在无法理解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经过多种分析,我们发现,我们对问答谈话法的教学走入了一种运用的误区,在理论和实践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小的误差。因此,为了改进我们的教学,找到并走出对谈话法运用的误区,我们进行了此次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概况

调查研究的具体目标:首先厘清传统谈话法在现代教学中的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谈话法存在的误区,最后掌握走出误区,即问题设计的方式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即通过观察、访谈等得出结论。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通过主题检索,在知网找到10篇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概括,主要包括谈话法的变革,谈话法的教学组织、谈话法的理解偏差以及谈话法对教师教学的作用几个板块,最终我采用了教学组织方面的内容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展示

(一)传统谈话法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问答谈话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今天的教学中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现代教学理念的生动运用:

一、它符合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培养能力。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正确结论的得出,新知识的获取,是在教师引导下,经学生自己反复独立思考而实现的,因而容易形成牢固的记忆。同时,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思考和回答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他们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它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重难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并且控制着课堂节奏、活动方式和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学生则通过积极思考和交流,自己得出了答案,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他们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持久。

三、它符合双向交流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谈话法避开了教学上的单行道,不仅利于师生双向交流,而且可以缩短师生互相了解的时间,在师生的问答和讨论过程中,教师的意图和思路能及时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亦能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

四、它符合情境性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既然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就有一个感情交流的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实践证明,师生关系愈融洽,教学效果就会愈好,谈话法为师生感情交流打开了通道,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问答谈话法的运用误区及应对措施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教师最常用的是问答谈话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因此,它既适用于讲授新知识,又适用于复习和巩固旧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不符合基本要求,违背了教学原则,走人了误区,结果收效甚少,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

误区之一,没有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以致所提问题缺少启发性、系统性和思考性,零碎、空泛、过浅、过深,或与课堂教学目的相距太远,或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教《项链》时,提问:“`项链’是什么东西?”提这个问题毫无价值。而另一位教师这样提问:“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原题为《首饰》,题目改为《项链》,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当然比前一问题好许多,因为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线索。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遵循五个要求:①要围绕课堂教学目的,特别要紧扣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②要富有启发性,启而有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要有思维性,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通过思考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④要有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坡度或台阶。⑤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大致有四种类型:①判别性问题。“是不是?”“对不对?”要求学生作出判断,这类问题在思维方面的要求很低,难以发展学生的智能。②叙述性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通过回忆、背诵,作出叙述性回答。这类问题不易发展学生的智力。③述理性问题。“为什么?”要求学生讲道理,知其所以然。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集中思维能力。④扩散性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要求学生提出独创性的看法。这类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提倡设计述理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药》时,当分析到“明线与暗线相结合的结构特点”时,提出了三个问题:(1)《药》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两条线索联结的纽带是什么?交织穿插的场面有哪些?(2)华、夏两家的悲剧,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一明一暗、一主一副的双线结构方式对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起到什么作用?(3)还有哪些课文具有明线与暗线相结合的结构特点?采用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双线结构”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误区之二,是不能启发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提出问题,没有启发引导学生答问,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教给学生。当学生答不上来或答错时,教师就训斥批评,或投以不满的眼光,结果,只好教者“自问自答”,把答案灌输给学生了事。

一个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五件事:①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的意旨,让学生明确是什么问题。②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内涵,把握问题的解答层次。③引导学生实现学习迁移,让学生应用有关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找出答案。④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去回答问题,适时指出学生不恰当的表述。⑤学生回答问题后,教者应作归纳,作示范表述,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呐喊>自序》,提出这么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思想发展为线索叙述自身的经历,鲁迅所叙述的这段经历中,思想发展的过程是什么?”这位教师提问以后,引导学生分两步去解答这个问题,第一步,让学生了解鲁迅年青时候在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等地的生活经历,当时的思想情况。第二步,让学生列出提纲,明确鲁迅“思想发展的过程”,即立志学医,治病救人~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救国救民~苦闷沉默,思索追寻,深刻反省~看到希望,振笔呐喊,起来抗争。这样引导学生理解问

题的内涵,把握问题的解答层次,有利于学生正确回答间题。

误区之三,是没有优化答问环境。

有些教师,在运用问答谈话法时,没有创设良好的答问环境。例如:以“教师爷”的态度去考问学生,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或答错了,立即换人作答;先指定某个学生回答,再提出问题,造成多数学生松懈的现象;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没有让学生提间,进行讨论,教师回答学生所提的间题;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互问互答,没有形成信息的多向流动。

教师在运用间答谈话法时,不仅要善于设问和启发学生答问,还要尽力优化答问环境。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答问,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组织学生质疑问难,造成全班学生自觉答问的风气,形成全班学生专心致志答问的氛围,在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祝福》时,提出这么个问题:“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不少学生都说:祥林嫂具有反抗旧社会的性格.有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祥林嫂没有明显的反抗旧社会的性格。例如,她改嫁时,一路嚎骂、吵闹,这只能说明她受封建礼教毒害,坚信`好女不嫁二夫男’的伦理观念,不能算是她对旧社会的反抗。”这位学生刚说完,不少学生都笑了,教师立即制止了同学们的嘲笑声,严肃指出:“这位同学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应该学习他肯动脑筋又敢于提。”在这位教师热情鼓励下提出不同看法,不少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全班讨论热烈,答问环境进入最佳状态。学生的智力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问答谈话是师生双方协调教学进程、发挥双边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间题、尽力优化答题环境,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访问:教育调查报告步骤提纲 研究报告 调查 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