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基于水华成因的癌症发病机制探讨

基于水华成因的癌症发病机制探讨

时间:2022-05-28 09:45:07 浏览次数:

zoޛ)j馟i+检查不再有癌细胞残留,医生就认为癌症已经治愈。然而,许多治疗后检查呈阴性的癌症患者,在多年后却又复发。肿瘤休眠[19]是临床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休眠细胞的长期存在是恶性肿瘤难以彻底根治和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之一。对其调控的机制尚无明确的定论。癌细胞是否跟蓝藻一样,会规避不当的外在环境,等外在环境一旦改变利于它生长,又开始伺机而动。

表1 水华与癌症形成类比映射表

4 水华对中医的启示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癌症患者,其饮食、生活习惯各方面都很健康,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癌症致病因素,但在体检后会发现身体里长了肿瘤。对于这种情形,着实令很多医家费解。其实在水华的成因中,已经给了我们一种对于这样情况的解释。水面风浪过大,扰动水底的底泥释放氮、磷;在风浪较小时,这些过度繁殖的蓝藻会合并聚集在一起。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映射,将风比喻为外邪,水体类比为人体,从“营卫理论”来说人体感受外邪后都会有一个营卫的郁滞,如果反复的外感,气血流通不畅,则会扎根于某个地方,营养某个部位长出多余的部分。如《灵枢·水胀》论述肠蕈时所说的“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张仲景“若五脏元真通常,人即安和”建立了一个以通为和的人体生理基础,基本物质无非是气血津液,而现代气血理论更多的是在用来描述里病,很少将外感与气血理论一起来论述(张仲景貌似更习惯言营卫),所以这就使我们少有注意到外感邪气与气血运行异常所致疾病的关系。另外从人体感觉来看,外感之邪更倾向于一种触觉,触觉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而人体对于视觉接收的信息则更为精确,所以对外邪与癌症关系的认识上有所偏离。今借“风生水华”这样一种现象映射到人体癌症,以期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癌症成因产生新的思考。引入风邪或外感这样一种认识后,必然会带来新的治法,即以外感之药来治疗癌症。现在中医理论将外感内伤分开后,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外感药用来治疗外感,内伤药治疗内伤,直接结果就是用药的局限性。其实在古代外感药用于内伤不在少数,如张仲景还魂汤(麻黄、杏仁、甘草)疗救卒死、客忤死,喻嘉言人参败毒散逆流挽舟治痢疾。所以依据水华的认识将外感药引入癌症这种内伤病的治疗中并非无稽之谈,而是一种新的思考。

5 结语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15年全球有880万的人死于癌症,几乎占全球死亡总数的六分之一,六个死亡的人口里面就有一位是因罹患癌症而死,占死亡人口的比例约16.7%,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目前癌症是现代医学尚未攻克的一个难题,通过了解自然界水华的生成,蓝藻细胞在适宜的环境(水温、水流),大量的养分(氮磷营养物质)下增殖生长,团聚上浮于水面,导致水体缺氧,最终造成水中动植物的死亡;癌症的发生也是同样的道理,癌细胞只有在合宜的环境下才會快速增殖,机体处于正虚邪实、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毒热内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癌细胞则大量繁衍,形成肿瘤,血管增生,造成缺氧的微环境,最终导致人体的死亡。借由水华发生的现象映射到人体的癌症,可以推测对于反覆外感造成机体营卫的郁闭,气血运行不畅,则容易造成该部位的病变。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癌症成因带来一些新的思维,通过这种认识,以期带来新的治法,合理的运用中医中药,使人体内部环境改变,让癌细胞不再过度的生长繁殖,预防肿瘤复发与转移,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让癌细胞与机体达到和平共存的状态是我们所乐见的。

参考文献

[1]韦立峰.浅谈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其防治[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8):25-27.

[2]李家庚,屈松柏.中医肿瘤防治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5-47.

[3]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32.

[4]黄炜.蓝藻水华与水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55(4):44-50,54.

[5]胡传林,万成炎,吴生桂,等.蓝藻水华的成因及其生态控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2):1471-1477.

[6]秦伯强,杨桂军,马建荣,等.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特征及其机制[J].科学通报,2016,61(7):759-770.

[7]孔繁翔,马荣华,高俊峰,等.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J].湖泊科学,2009,21(3):314-328.

[8]秦伯强,杨柳燕,陈非洲,等.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06,51(16):1857-1866.

[9]李琳琳,卢少勇,孟伟,等.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科技导报,2017,35(9):13-22.

[10]董静,高云霓,李根保.淡水湖泊浮游藻类对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J].水生生物学报,2016,40(3):615-623.

[11]梁培瑜,王烜,马芳冰.水动力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3,25(4):455-462.

[12]宋洋,张陵蕾,陈旻,等.流速对水库水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48(1):25-32.

[13]孔繁翔,高光.大型淺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制的思考[J].生态学报,2005,25(3):589-595.

[14]谢小萍,李亚春,杭鑫,等.气温对太湖蓝藻复苏和休眠进程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6,28(4):818-824.

[15]夏娟,李冬,郑伟萍,等.炎性反应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3-65.

[16]孙海燕,陈武进,任丽萍,等.论情志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J].福建中医药,2016,47(2):37-40.

[17]唐友满.泵站更新改造中的关键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7,15(9):387.

[18]欧秀梅,王力.从阳化气阴成形浅析肿瘤病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64-65.

[19]钱其军,刘新垣.肿瘤休眠细胞:复发根源和治疗靶标[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18(2):115-125.

推荐访问:发病 癌症 探讨 机制 华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