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以心愿存折为载体,构建学校德育评价机制研究

以心愿存折为载体,构建学校德育评价机制研究

时间:2022-05-23 16:40:05 浏览次数: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为了使德育效果常态地、持久地渗透到学生日常活动中,学校德育处借鉴银行存折模式,创设“心愿存折”评价机制,以存折为载体,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点滴成长,并以直观形象的图章体现,把期初的心愿与期中的过程表现相结合,最终通过存储积累实现愿望奖励,引导学生进行目标牵引与发展,达到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心愿存折;学生德育评价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种种因素夹杂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需要我们的思考和面对:

症状1:重活动,轻评价

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德育活动的重要性,活动精彩纷呈,组织者力图通过活动来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良好个性。而对活动之后的评价却仓促收尾,活动头重脚轻,简单化、单一化,大大削减了活动的道德教化与主题升华,将最终所亟待达成的德育目标予以弱化。

症状2:有评价,少内涵

学校德育素质评价在某种程度上真实而又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表达方式以及角色认同心理等,一旦形成,便会具有很强的惯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实际操作中,班主任之间的评价缺乏统一性,评价标准不一致,学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行政层面难以及时地跟进与反馈。

症状3:有方向,少媒介

追求自己的心愿是人类难以割舍的情结,教育的使命在于人的完成,其核心目的是使每一个人具有完成自我心愿的能力。学生不缺少愿望,缺的是享受愿望的动力。在德育活动的整体规划中缺乏课程意识,学生德育活动又与“心愿达成”这一核心关联度不够,效度不高。在德育素质评价上,更是没有将“心愿达成”的理念一以贯之。

介于以上几点的思考,我们不断探索尝试,受成功经验的启发,学校德育处借鉴银行存折模式,创设“心愿存折”评价机制,以存折为载体,成立“总行”、“分行”,以直观形象的图章和具体分值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点滴成长和出现的问题,把期初的心愿与期中的过程表现相结合,最终通过存储积累实现愿望奖励,引导学生进行目标牵引与发展,达到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 通过“心愿存折”创设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心愿卡设置上既关注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和学生学习习惯综合学习能力方面,又关注素质教育目标,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拓展、兴趣特长个性展示方面。我们设立了“勤学”、“劳动”、“美德”、“体艺”、“风采”等种类,评价活动适当地增加奖励的宽度与广度,采用学生自主申报的形式,引导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努力挖掘自己的亮点,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学校、老师、同学的赞许,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二、 通过“心愿存折”确立综合、个性的评价原则

我们运用成功激励、赏识教育等现代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实施“心愿卡片”评价活动。尊重学生个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从关心每一个学生做起,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验成长的快乐,让家长看到成功的喜悦。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通过“扬长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补短”的内驱力,倾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在评价的过程中首先坚持综合正确的评价原则,坚持评价的发展性,兼顾评价的层次性和妥当性,做到内容和标准全面,媒介多样,方法灵活,层次分明,同时还要坚持评价的过程性和创造性,实现个性化目标。例如在“心愿存折”模式中,学校作为“总行”制订了面向全体学生常规养成的存储、支出制度,各年级的“分行”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各学科的活动特点、学生个体的差异等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了“各分行储蓄规则”,个性化地开展评价,使综合性与个性化原则相结合,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起到评价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 通过“心愿存折”构建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

(一) 改进评价体系内容

在学校初步制定的“心愿卡”评价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倾听主体的声音,使评价体系内容更趋于合理、更贴合实际、更利于发挥激励作用,力争在学校统一评价体系基础上,突出创造性评价内容,以此充实德育教育的内容,丰盈德育教育的内涵,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

实施过程中,心愿卡既简单、方便,又可循环使用,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物质需求转变为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各种优良品质在趣味中得以培养和实现。

(二) 构建评价体系网络

建立完整的组织网络,形成系统联结、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学校层面成立“心愿银行总行”,负责从宏观上制定相关的发展及运行制度规则,实现对学生最基本的常规德育水平标准的保本评价;班级层面成立“心愿银行分行”,依据不同年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实现对学生阶段性德育水平的成长评价;各学科及活动组层面成立“心愿银行网点”,结合单项活动要求制定具体标准,实现对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的特长评价。通过点、线、面三个层面的评价,实现多元评价模式,并辅以自评、互评、他评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的“心愿存折”评价体系网络,充分体现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三) 搭建评价体系框架

目的: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得到激励。解决学生参与德育常规训练的主动性问题。

内容:以学校提出的“五会”目标及各单项能力要求为内容,纳入激励评价的范畴,分为“勤学卡”、“劳动卡”、“美德卡”、“体艺卡”、“风采卡”等類别。

形式:由学生自己申报,科任教师、班级评选,大队部评选,德育室审核盖章,月初申报,月末评选。每月一次,学期汇总。

激励:“心愿银行”与班干、队干的选举、任用、考核挂钩;与升旗手、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挂钩;并在班内设荣誉展示榜,每月更新。

发展方向:在逐渐完善的基础上,逐步由“学校设定内容、学生申报、争取”,发展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设定内容,进行申报,争取评定”,最终形成学生真正主动参与的、师生互动的学生德育激励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廖燕萍,甘肃省兰州市达川中心学校。

推荐访问:存折 心愿 构建 学校德育 机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