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秸秆直接还田制约因素及建议

秸秆直接还田制约因素及建议

时间:2022-05-20 12:15:03 浏览次数:

摘 要:该文从土地经营过于分散等7方面分析了秸秆直接还田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秸秆还田建议。主要包括: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秸秆;直接还田;制约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S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75-02

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煤碳和液化气的普及使用及留守农民的数量减少,农村中每年都产生大量富余秸秆[1]。为了尽快播种下茬作物,农民往往采取田间焚烧秸秆或抛丢秸秆做法,造成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此外,还会带来大量损失,如导致土地有益微生物降低、病虫源不绝、交通事故、高压线破坏、其它农作物烧伤、栽培设施的破坏及土壤肥力下降、形成雾霾天气等,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大面积以地养地,是低耗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培肥土壤、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杂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生长品质、防止农田土壤沙化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2-4]。中国秸秆肥料化途径主要有4种:即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堆肥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3-5]。过腹还田及堆腐后还田因周期太长或投入成本过高,一般不为广大农民所接受。采用机械化作业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生产效率比普通的秸秆利用方式可提高40~120倍[3]。秸秆粉碎还田简单直接,后效长,将成为今后秸秆肥料化的主要途径。但因缺乏配套技术和相关条件,秸秆腐烂较慢,还田效果太差,致使未能大面积推广开来。本文就秸秆直接还田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减少因燃烧及随意丢弃秸秆而造成的污染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秸秆的肥料化利用。

1 制约因素

1.1 土地经营过于分散 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总体推进的条件尚不成熟。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行,农机化的迅速推进,有效克服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生产劳动问题,这些变化淡化了一些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土地分散在不同的农户手里,很难进行统一的规模经营管理,秸秆还田有一定难度又需成本投入,想统一农民的行为难度较大。

1.2 农民轻农思想较严重,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和资源观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并一再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但农业对农民而言是弱势产业。很多农民不愿意在农业上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盲目追求轻简化的技术措施或手段。对许多农民而言,秸秆是“废物”而非能源,燃烧秸秆省时、省事、省力、省钱,是灭茬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秸秆的粉碎、打捆、收割后的机械灭茬及土地耕作都会增加成本,权衡利弊,他们大多选择燃烧秸秆,不顾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1.3 秸秆的综合利用机制不完善 农村广泛缺乏与秸秆有关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技术,如秸秆直接还田、秸秆沼气发酵、秸秆饲料化处理养畜等技术。另外,因没有有效的秸秆回收机制(甚至许多地方无人从事秸秆的回收利用)、农民在秸秆回收中直接受益不多、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小及现在农民生产生活对秸秆需求不大、燃烧秸秆容易灭茬等因素导致机械化收获后秸秆大多丢弃或燃烧。在禁烧严令下,许多农民把秸秆随意丢弃在河沟里、田埂上、地里的排水沟里等等,造成大量的面源污染,也带来了夏季洪涝隐患。

1.4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腐解速度慢、周期长,对下茬作物的播种和幼苗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秸秆的腐解速度是决定秸秆还田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秸秆在掩埋有水灌溉的条件下,腐解速度会加快;灌水也可使土壤紧实,降低土壤因秸秆还田造成的过于疏松问题。但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全部耕地的30%。在远离灌溉水区的乡村机井数量仍存大量缺口,经调查,有些村庄仅有1~2口水井,无法满足灌溉需求。

1.5 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不足 为了便于灭茬,要求低茬收割,收割速度较慢,现有收割机数量不足,收割任务繁重。为了提高收割效率,降低油耗,在短期内完成收粮任务,一些收割机手往往高茬收割,由此带来大面积的灭茬难问题。在收割期间,多次发生因收割机作业时间太长而毁坏,甚至出现收割机着火事件,殃及大量麦田,带来较大损失。收割后秸秆的粉碎、打捆、机械灭茬及土地耕作均需要相应的机械,国家虽在农机的购置上有补贴,但农村现有相关机械数量较少,也缺乏熟练的农机手做这些工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由于农机数量、动力不足,导致收粮难、灭茬难、播种难的问题仍大面积存在。

1.6 没有切实可行的秸秆禁烧法规 迄今为止,我国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及禁烧没有制定一部可行的法规,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把秸秆还田和秸秆禁烧当做农业综合的法律而执行[3]。我们有的只是为了减少污染和浪费而出台的一些指导性文件或地方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6]。这些文件和工作实施方案往往执行力不够,尽管联合了发改委、交通、环保、农业、执法、宣传等部门,乡村干部分区包干,各个单位抽调人员参与秸秆禁烧,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因为秸秆还田确实有一定难度或“法不责众”。

1.7 缺乏有效的激励或奖励机制 对农民而言,燃烧秸秆是最简单节本、灭茬效果最好的秸秆处理方法[8]。秸秆利用需要一定的技术,费时费工,成本较大,当前普遍不被农民接受。许多地方对不燃烧秸秆予以10~20元/667m2的补贴奖励,这些奖励远低于秸秆还田配套技术产生的成本费用,对农民没有多大吸引力,许多农民仍然我行我素,燃烧秸秆。根据环境卫生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日报的数据[7],截至2014年6月12日,2014年夏收共监测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焚烧火点162个,由此带来大量损失,造成严重污染和雾霾天气,甚至出现人被秸秆烧死(伤)的恶性事件。

2 建议

2.1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把土地相对集中起来,促进规模经营。对于不具备土地流转机遇的乡村,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土地规模经营的优越性,进而促进其自动要求与别人合作,在自愿、公平、互助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合作组织,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统一经营。

2.2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应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让其充分认识到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秸秆综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其综合利用秸秆的意识和自觉性。

2.3 加强领导,建立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秸秆利用的组织领导[9],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搞好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认真组织实施;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扶持引导基层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对综合利用秸秆较好的企业和农户实行奖励或税收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能环境标志等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加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

2.4 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补贴购置喷灌设施,多打机井,开沟清沟,真正实现“沟沟相通”。

2.5 按区规划备足农业机械 政府应按区规划农业机械的数量,加大对农机购置、配置的投资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机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促进机械的科学加装及相关机械数量增加,从根本上解决收粮难、灭茬难、播种难的问题,比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监管、监督会更有效果。

2.6 尽快制定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现在有些农民只图自己方便,罔顾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不考虑秸秆燃烧带来的各种问题,小农意识严重。当前应尽快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或严禁焚烧的法规,在逐渐创造秸秆还田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依法行事。

2.7 制定奖励政策,坚持奖惩分明 为了防止秸秆燃烧,政府在短期内应须制定明确的奖励政策,条例或文件,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广泛宣传。坚持奖惩分明,尽快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或秸秆禁烧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文钰,王兰英.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和展望[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2):211-216.

[2]王宁,闫洪奎,王君,等.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5):100-103.

[3]杨滨娟,钱海燕,黄国勤,等.秸秆还田及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2,2(5):1-4.

[4]刘文志.作物秸秆还田的综合评价[J].现代化农业,2008(2):17-19.

[5]刘芳,张长生,陈爱武,等.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作物杂志,2012(2):18-23.

[6]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等.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环发(1999)98号.

[7]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2014年6月12日全国秸秆焚烧分布遥感监测.环境卫生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日报,2014年6月12日.

[8]芮雯奕,周博,张卫建.江苏省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971-1975.

[9]国务院办公厅.“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责编:徐焕斗)

推荐访问:秸秆 制约因素 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