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地方本科院校通识课程的知识架构及其功能

地方本科院校通识课程的知识架构及其功能

时间:2022-05-18 18:00:06 浏览次数:

摘 要 2017年4月,第三届博雅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7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专家学者、管理负责人与会,就推进高水平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从会议交流情况看,对于高等院校完成高水平人才培养重任来说,高水平的通识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规模占比很大,其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水平。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通识教育强调面向人本身成长需要的公共能力、公共素质的培育。这种能力和素质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来说,其重要意义至少不低于专业教育。专业学习可以让人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从长远看,非专业素质的有无将决定人之为人的根本,决定其生存品质。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框架一般确定为“通识+专业”。在明确这里的“+”如何成为相互嵌入之前,建设高水平的通识课程体系是前提条件。高水平的通识教育需要由高水平的通识类课程体系具体承载,建设高水平的通识类课程,应成为地方本科院校文科教学单位的基本职能。基于多年通识课程的开设经验,本组笔谈执笔人分别谈了逻辑课、哲学课、传统文化课、文学课、法学课所负载的公共素质教育价值、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办法。有的侧重于匡正教育理念,有的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教学实践总结,但共同特点是都秉持了人文遵循,重在体现人文科学对于非专业素质培育的重要价值。现付之笔端,以供批评参照。

关键词 通识课程;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公共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8)06-0071-09

基于推理能力和理性素质培育的逻辑类通识课教学

刘叶涛

1959年,著名逻辑学家罗素接受英国BBC采访,在被问及“想对一千年后的人类说些什么”时这样回答:“我想说的有两点,一个关于智慧,一个关于道德;关于智慧,不管你在研究任何事物,不论你在思考什么观点,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想要证明的是什么,永远不要被你自己愿意相信,或者自认为人们相信且对社会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简单地审视什么是事实;关于道德,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里,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学会宽容,人类才能长久。”

在追求智慧和道德的路上,人类发明的各种学问都是有用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求真即为追求智慧,求善即为追求美德。在求真的路上,逻辑学的功能是无可取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列定“七大基础学科”,除大众熟悉的数、理、化、天、地、生,还有一门学问就是逻辑学。而实际上,即便是对六大学科的学习,也要以学习者遵守逻辑为前提。因此,严复说逻辑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请全球500多位教育家列出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在所列16项目标中,“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居第二位。在逻辑课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具备思维“能力”,从而掌握如何学习之法,更要引导学生具备尊重论证、崇尚说理、爱上思考的“素质”。自亚里士多德两千年前发明三段论,各种形式的逻辑课程始终是高阶教育通识类核心课程,旨在培育这样的能力和素质。

具体说,高水平的逻辑通识课教学,应实现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教会学生如何在杂芜的信息中辨别真伪。在新信息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没有一种能力会比良好的分辨更能让人获得安全感。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对同一件事的不同争辩,而且每一方都“言之凿凿”。但很少有人什么都懂,专家也大多只在一个方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普通人何以自处?至少还可以把握论证是否能够自圆其说,是否能从自己的前提得出自己的结论。无疑,如果一个论证内含自相矛盾,该论证必定无法自圆其说。看不出明显的矛盾,如果论证的基本概念含糊其辞,也会让人生疑1。澄清概念、清理矛盾,是训练分辨能力的基本途径。举个例子,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评价这句话:“自然界本无矛盾,矛盾只在人的认知当中”。如果连其中的基本概念“矛盾”“认知”指的是什么都不清楚,连说这话的人基于何种背景都不清楚,就简单粗暴地用“矛盾无处不在”的原理去批判,当然是反逻辑的,如此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教会学生推理和论证,让学生有能力“以理服人”。逻辑学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学问,它提供一套关于如何有效推理、有力论证的程序和法则,只有按照它们去思考,才能实现说理的目标。教会学生这些,使其成为思考的习惯并能主动指导行动,更能引导学生讲理、明理2。比如,毛主席曾有一个三段论推理广为人知,但他只是给出了前提: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都攻不破的。能否从这两个前提推出想要的结论“我们的事业是任何敌人都攻不破的”呢?假设你已经掌握了此中概念的涵义和所指,了解这个省略三段论提出的语境,从三段论的标准看,这个推理也只是“想当然”的。它的错误,或者是大前提不合事实,或者是推理犯了“四词项”的错误。跟学生讲清楚这个推理的问题,不但能教会三段论的技术,更能提示学生不要盲目诉诸权威。

第三,教会学生有理有据地进行思维创新。众所周知,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登上比萨斜塔,把一大一小两个铁球同时扔出,就推翻了统治民众将近千年的传统观念——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如果只是浮于浅表地讲这个故事,学生至多感叹伽利略真是聪明,这么简单就把权威推翻了。但要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地讲这个故事,就要告诉学生,任何一个伟大的物理实验背后都有一个合乎逻辑的“思想实验”。伽利略若不事先构思好这个思想实验,就把两个铁球同时扔出去,那才是对科学家之名誉的亵渎。这里“合乎逻辑的思想实验”,指的是逻辑学中的归谬推理:想要推翻一个观点,先假定该观点为真,然后由此假定推出矛盾,从而说明假定为真不成立,实现批判的目的。这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典型案例。不能有效质疑,就难有重大创新。这里既有技术意味,又有精神要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根本上需要以逻辑推理技术及其所承载的理性质疑精神的培育为要义3。

推荐访问:架构 本科 院校 课程 功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