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文化反哺”现象调查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文化反哺”现象调查

时间:2022-03-16 10:15:35 浏览次数: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个部分,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他们的民社族会心理、语言能力、知识结构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文化反哺的内容、效果有特殊之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反哺”是新疆未来的多元文化的前期准备。

【关键词】新疆 少数民族大学生 网络时代 文化反哺

一、文献回溯与问题提出

1.“文化反哺”的国外研究

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是究青少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社会化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反应。

传统的社会化有明确的方向,即父母、老师和其他教育机构作为施教者,青少年作为受教者,接受父母或老师关于社会认可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这是因为父母与老师是传统知识与权威的代表,一个新的社会成员若要能够在已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生存下去,必须向这些传统权威与传统知识的代表者学习基本的言行思维的标准规范。但当社会出现剧烈的变迁,这种文化规范的自上而下的传递模式就会受到冲击,从而出现“文化反哺”的现象。

人们对“文化反哺”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从上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传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有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又有晚辈向长辈提供最新的信息与生活模式,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可以为长辈指点迷津,提出建议与意见。1968 年,贝尔发表《再释社会化研究中的影响方向》,被认为是研究“文化反哺”问题的奠基之作,在文章中他提出了儿童与家长关系的“双向模式”。1970 年,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理论,指出“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而且后喻文化也成为新时代的一种基本文化传递模式。”同年,社会学家查尔斯·赖克在其著作《美国的返青》中提出“第三意识”理论,指出“年长一代应该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重新学习进行再教育”,并充分肯定了年轻一代在新时代中的历史作用。1986 年,马赫列尔在《青年问题和青年学》中指出:“后喻文化影响下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这一取向首先是基于对同喻文化影响下的制度化教育的批判”。

2.“文化反哺”的国内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学者将上述国外论著译介到国内,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由此开始,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1988 年,周晓虹先生发表《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被认为是国内研究“文化反哺”问题的奠基之作,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文化反哺”概念。至此国内开始了有关“文化反哺”的相关性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文化反哺”的内容与表现。例如:陈正良《“文化反哺”现象及社会意义探析》(《宁波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白显良《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研究“文化反哺”的成因。例如:刘浩《青年文化反哺现象及对策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第1期);弓丽娜《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的新趋势》(《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3期)。

(3)研究“文化反哺”的社会意义。例如:王凡《文化反哺:新时期青年文化的社会功能》(《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7期)。

(4)研究“文化反哺”与学校教育。例如:雷维运《从伦理角度看文化反哺对师生关系的结构与重构》(《大众文艺》2008年第6期);吴小红《从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8期)。

(5)研究“文化反哺”与家庭教育。例如:杨立《网络传播时代青少年“文化反哺”现象调查与研究》(《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6)研究“文化反哺”的引导。例如:王凡《文化反哺:新时期青年文化的社会功能》(《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7期)。

综上所述,许多学者从教育方面的、亲子代际方面的、以及一些概括性研究的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我国少数民族青年文化反哺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新疆是多元文化共生的环境,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个部分,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他们的民社族会心理、语言能力、知识结构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文化反哺的内容、效果有特殊之处。对上述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能够完善这一邻域的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反哺”是新疆未来的多元文化的前期准备,由于医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的“文化反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而又充满魅力的部分。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2.网络时代中的青少年所面对的社会生活与学习状况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即使在新疆的边远农村地区电脑与网络的使用也非常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思维活跃,有较高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心理上对采用新技术来改变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极强的一种渴求感,传统的社会化内容与方式在当今互联网技术普及的今天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青少年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变化的新时代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多数成年人包括父母与老师对电脑与网络的知识与应用水平总体上远远落后于青少年。这些使得青少年在与父辈的交往关系中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父教子承、师传生受的学习方法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网络时代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3.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是以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生为调查对象,从2013年4月开始,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收集资料,并辅以个案访谈。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88%。

二、数据分析

互联网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使用极为普遍,使得他们在现实社会之外有了另一个交往与生活的文化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新技术的领先地位、新观念的引领地位、新规范的制定地位,他们凭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技术与心理上的优势,与以成年人为主导地位的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发生着或轻或重的冲突与不协调。

1.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文化反哺”的态度问题

在问卷中,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文化反哺”的态度问题,从而设计这方面的问题,用来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络社会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背景下,由于在技术上拥有优势地位,及对“文化反哺”所拥有的看法及产生的变化。

针对问题 “当您的父母或其他长辈不太了解网络等新技术时,您是否建议他们试着学习使用”,88人中,“强烈建议”的占15%,“一般建议”的占52.1%,认为“无所谓”的占25.9%,“从不建议”的占5.6%,“其他”为1.4%。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当今网络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父母学习使用网络等新技术的建议是相当积极的,这实际上反映出了他们对“文化反哺”的一种积极认同态度。也可以看出, 他们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领先地位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对父母或其他长辈在电脑网络等新技术上的不足能较为敏锐地察觉到,能够自觉地对父母等长辈进行劝导,并将其视为自己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做出反应。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您从互联网上获得最新的消息或新的知识,您是否会主动告诉父母?”在所有填答的回答中“几乎不告诉他们”的只占总人数的1.9%,而回答“总是告诉他们”和“经常告诉他们”的却占4.9%和30.3%,其总数共占35.2%。这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长辈获得信息渠道的单一性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普遍超过成年人,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其中有不少信息都是从传统媒体无法或很难获得的。子女将这些信息告诉父母、老师等长辈,也是“文化反哺”的重要形式之一。

2.“文化反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作用

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可反应现出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作用:如果您的父母向您请教电脑方面的知识时,您会觉得怎样?在88人中,30%的回答“觉得自豪,乐于解答”;41.66%“觉得他们基础差,应付一下”;6.9%对此“不屑一顾”,另外2.5%有“其他”答案。通过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面对父母长辈关于电脑网络的咨询,青少年很乐于帮助。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是比较困难的,更不用说是子女教父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了。但是,从从此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父母长辈请教自己关于电脑网络的知识十分自豪,很乐意解答,父母与子女在这方面的交流是相对畅通的。这样的交流也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体会到了成长的喜悦,对于他们掌握新技术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更加自信乐观。

3.网络时代“文化反哺”中少数民族家长的表现

为了了解长辈对电脑网络知识的态度的目的,问卷中设计:问题,“当您使用电脑、网络时,您的父母或其他长辈是否表现出兴趣?”,其中选择“很感兴趣”和“一般”回答的分别占32%和50.4%,肯定性的回答占总数的82.4%,而明确回答“父母不感兴趣”的问卷只占16.5%,两者之间具有巨大而明显的差距。

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的父母承认您的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超过他们吗?”回答十分一致,回答“承认”和“口头不承认,但心里承认”的人数之和占填答总数的92,其中口头承认的占66.6%。我们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成年人已经意识到并承认,在电脑网络方面他们的子女已经超越了他们。

从这样的结果来看,少数民族家长对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对向子女学习的行为也能认同和接受。这是成年人对青少年技术优势的认可,既体现出是对现代技术的理性认同,也体现出对于现代文化的接受与认同。

三、对于少数民族医学生“文化反哺”行为调查结论

从本次调查看来,网络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庭中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纯地由父母或长辈等传统教育力量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文化、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教化与指导,出现了很多由子女向父母长辈进行逆向的教育行为,其中电脑互联网知识及技能的传递尤为突出。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中对“文化反哺”显得十分积极主动。

首先,当今社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个部分,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对于民族文化起到引领的作用,他们在学校学习现代互联网技术,锻炼良好的语言能力,知识较为多元化,他们已经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其次,青少年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父母长辈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方面的不足;第三,他们对于自己在向父母长辈推广电脑网络知识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有着很明确的认识。

2.“文化反哺”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家长提高自己的电脑网络知识及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同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有较好的作用。

从调查中可以知道,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沟通良好的“文化反哺”,可以建立良好的代际关系,有助于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明显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和乐观主动的心理素质,有助于青少年的人际交流的能力培养。

3.考察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中少数民族父母长辈的表现,可以发现,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父母生活在电子信息化的洪流中,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已经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也感受到自身在这方面的欠缺和紧迫感,所以他们能比较坦然接受技术上的落后,对子女在掌握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表示了认同,同时希望能到帮助。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家庭中“文化反哺”的积极作用,以期提高全社会的电脑网络知识水平。

作者简介:

蒋英 (1977—) ,女,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西域文化

本论文为2012年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疆医科大学少数

民族学生“文化反哺”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2xysk20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14XJJCZH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互联网 反哺 新疆 少数民族 现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