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醉美湿地,湿意贵州

醉美湿地,湿意贵州

时间:2022-03-16 09:41:53 浏览次数:

贵州“生态贵州 醉美湿地”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每当出神入化的美景映入眼帘时,耳边总会回响起靖节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词句。在城市生活急剧扩张的情势下,能够保有自身较完整生态系统的自然区域无疑已经成了现代人眼中的“桃花源”,贵州的湿地保护区算是其中之一。

《草海画卷》
2015年贵州“生态贵州 醉美湿地”摄影比赛 优秀奖获奖作品
黄建宁拍摄于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源”“天然水库”和“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是孕育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区位重要;湿地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

为了宣传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通过直观地展现贵州湿地保护成果和贵州湿地资源景观,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贵州省林业厅、贵阳市生态委、贵州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了“‘生态贵州 醉美湿地’摄影比赛”。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众多摄影家和爱好者积极参加,深入贵州省的不同湿地进行拍摄,照片集中反映了贵州省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湿地环境内的野生动物、植物和人们保护湿地、建设湿地的工作,表现了湿地水清、山绿、自然生态多样化,以及人与湿地的和谐发展。

经由照片,可以欣慰地发现自然美景并非如“桃花源”那般可望而不可及,它们仍然真切地存在着;同时,也应该警惕地意识到,这些景致仍然面临着人类无限度掠夺的威胁。何去何从?当为观者深思。

《北盘江峡谷雾》 
2015年贵州“生态贵州 醉美湿地”摄影比赛 优秀奖获奖作品   
蔡军拍摄于贵州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
《珍稀濒危两栖动物雷山髭蟾》
2015年贵州“生态贵州 醉美湿地”摄影比赛 二等奖获奖作品  
陈沛亮拍摄于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事实上,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古训一直不绝于耳。自《周易·坤》言“履霜坚冰至”起,历代智者先贤都表达过“明者睹未萌”的前瞻意识。《商君书·画策》中说:“黄帝之世,不麛不卵”。不猎小兽,不取鸟卵的原则,体现了朴素的生态观念。《论语·述而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也是同样的道理。孔子还说:“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意思是,不择手段地破坏生物资源,会使麒麟、蛟龙和凤凰所代表的兽类、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的灭绝,进而摧毁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诗文书画间,文人亦常抒发保护生态之情,如李商隐惜竹:“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白居易认为动物是天地生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人类不应该伤害它们。面对春夏之交为取乐而捕鸟的人,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盼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郑板桥主张让动物在自然界中自由地生活,他对笼中鸟曾经发过这样的感慨∶“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这恰是“天人合一”哲思的生动体现。

《向天歌》
2015年贵州“生态贵州 醉美湿地”摄影比赛 一等奖获奖作品  
孔宁康拍摄于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草海黄昏》
2015年贵州“生态贵州 醉美湿地”摄影比赛 优秀奖获奖作品  
唐福德拍摄于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人缺乏一些科学技术,但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注意到通过教育和管理来达到这种目的:“体天作制,顺时立政。……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景福殿赋》/曹魏时期何晏)相形之下,今天的人類社会倒像是一种野蛮状态,明知到许多行为的危害,却在利欲的驱动下不能自拔。希望通过摄影师们从贵州湿地捕捉来的这些影像,让我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周遭的生态问题,关注湿地在环境保护中起到的重要平衡作用;经由“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黔地自然生态,了解黑颈鹤、白肩雕、白尾海雕等鸟类的生存之道,感受溪涧潺潺、林木葱葱、白云悠悠、水天一色。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要让这些影像成为对过去美好的缅怀和祭奠,不要让“桃花源”在子孙后代那里成为一个永恒的神话。

《稻田湿地》
2015年贵州“生态贵州 醉美湿地”摄影比赛 优秀奖获奖作品
刘炳辉拍摄于贵州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

推荐访问:贵州 湿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