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藏医,悬壶于世界屋脊

藏医,悬壶于世界屋脊

时间:2022-05-28 16:10:04 浏览次数:

他们有独具特色的“三因五源”病理说,

他们有世界传统医疗中最出色最细致的尿诊体系,

他们有建立在六味八性十七效基础上的藏药方剂,

他们有被称作“曼唐”的稀世珍宝—藏医学挂图,

生活于世界屋脊上的雪域人民,

正目睹世代相传的藏医学走向世界……

藏族先民生活在雪域高原,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开始了用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治病的原始医疗活动。早在公元前300多年,他们就有“毒”和“药”的概念,懂得了“有毒就有药”的道理,其后又有了用酥油止血、青梨酒糟治疗外伤的知识。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和生产的发展,他们逐步积累起了丰富的藏医药经验,并且以口授言传的形式相传承。尤其是公元8世纪以来,《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等藏医典籍相继问世,为世界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因与五源:藏医学的基本理论

藏医学认为,世间的一切特质是由土、水、火、风、空等五源即五大因素组成的;人体由隆、赤巴、培根等三因维持生理的机能;三因失去和合平衡即发生病变。三因由五源转换而成:所谓“隆”即气或风,所谓“赤巴”为火、人体的热力,所谓“培根”为土、水、人体的体液和营养物质等。风推动火、火推动土水运行,即“隆”推动“赤巴”、“赤巴”推动“培根”运行,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这样,雪域高原的藏医就形成了五源三因的理论体系。

人体的三因,“隆”分5种,“赤巴”分5种,“培根”分5种,共15种;人体的七大物质基础,即食物精微、血、肉、脂肪、骨、髓、精液;人体的三大秽物,即尿、汗、粪便,共为25种,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这25种生理现象,与饮食、营养、起居行为三件事,协调时身体安然无恙,精力充沛;反之则生疾病。

“隆”的功用是主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因隆所在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又分为维持生命的隆、上行的隆、普遍存在的隆、主消化的隆和主排泄的隆。

“赤巴”的功用主要是产生热能并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使人知饥渴、能消化、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按赤巴所在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主消化的赤巴、主变色的赤巴、润泽皮肤的赤巴等五种。

“培根”的功用主要是磨碎食物,增加胃液,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司味觉,供人以营养和输送体液、保持水分;长肌肉、润皮肤、调节人的胖瘦;使睡眠正常、性情温和等。由于培根所在的部位和功用的不同,又分为保持水分的培根、磨碎食物的培根、品味的培根、使人知“满足”的培根和润滑关节的培根五种。

隆、赤巴、培根互相协调进行活动,既用来解释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也用来区分人的类型。藏医把人分为隆、赤巴、培根三种类型。隆型的人和老年人易患隆病,赤巴型的人和青年人易患赤巴病,培根型的人和小孩易患培根病。隆病多发于夏季,赤巴病多发于秋季,培根病多发于春季。寒冷易发隆病,干燥炎热易发赤巴病,潮湿易发培根病。在饮食起居方面,过饥、过饱、过度劳累、思虑过多等等,均可引起体内隆、赤巴、培根的紊乱和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体的三因是人体发病的内因。《四部医典》中说:“一切众生虽然安乐地生活着,但是由于无明之故,也与疾病始终不能分离。特别是由于无明而产生的贪欲、嗔怒、痴愚三毒之故,使隆、赤巴、培根失调,产生了三种灾害。”所谓的“三种灾害”,就是三因和合失调,成了疾病的病因。疾病的外缘是,由于种种外因使隆、赤巴、培根三者的和合失衡状态紊乱而产生了疾病。赤巴紊乱时,身体的元气就要受到灼热燃烧之害。培根紊乱时,身体就要降温,一切寒症都是由它而生。隆具有寒热两者的性能,当有太阳的性质时,则成为燃烧身心元气的伙伴;当有太阴的性质时,则成为寒冷的伙伴。隆在身体上下、内外各处运行着,因此,隆是寒热紊乱的主因,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总原因。

尿诊:藏医的独特诊断方法

藏医的诊断包括望诊、问诊、触诊(切脉)等,同时还有它独具特色的诊断—尿诊、色诊和试验诊,其中尤以尿诊最为出色。在已知的世界各种传统医疗体系中,还没有哪一种医疗体系的尿诊内容以及观察的认真细致能与藏医的尿诊相比。

在进行尿诊前一夜,对病人的饮食必须加以控制,饮食要温和清淡,不要过于丰盛。黎明的第一次尿液是最好的检查标本。尿液应当放在素白无纹的器皿中,以免影响对尿色的观察。

尿诊的方法是:医生首先看尿的颜色或尿蒸气的情况,嗅气味等,然后用一根细棒搅拌尿液,看尿的泡沫,观察泡沫的多少、大小、颜色、消失快慢等,还要看尿的沉淀物之有无及其形状、漂浮物等的变化。

健康人的尿液呈白中略带黄色,透明略有臭味。蒸气是正常量的,尿中的泡沫是中等度的。在气味消失后,沉渣变为蓝黄色,既不厚也不薄,颗粒微细,在蒸气消失及温度下降后,沿器皿边缘下沉。

尿诊内容与疾病关系大致如下:

患热病的人,尿中沉渣又厚又多,而寒性病人则相反,沉渣又薄又少。如沉渣看来好像可以捞出来,则是气类病引起的;如沉渣漂浮在表面上,则是心脏或肺脏病引起的;如漂浮在中间而不浮不沉,表明病位在心脏和脐之间;如沉渣下沉底部,则病位在肾及肠的部位。

患有气类病的人尿呈蓝色,如尿色蓝而无味,无泡沫或沉渣,表明是一种寒性病;如尿液颜色为深蓝色,下层较上层为深,而且上层呈波浪状,表明患者可能死于气类疾病;患胆汁类病的人尿色发黄;患粘液类病的人尿色黄而发白。如尿色发红,可能是一种由于血液过盛而累及肝脏的病症;如尿液是红色还带有腐败的皮革味,表明患的是热性病。如尿色不定,病人患的是中毒症。

如尿液味如铁锈,病人患的是气类病;如尿液味如烧焦的奶油,表明是胆汁类疾病;如尿液发出陈腐味,则是粘液病;如尿液如血液的味,则表明为血液感染病;如尿味极臭,表明是热性病;如尿液味轻或根本无味,则是寒性病。

如尿中蒸气很浓,甚至无法判断尿液颜色,则病人患的是高热病;如蒸气不太浓,但停留时间很长,表明患的是一种慢性热病;如蒸气很薄,消失很快,病人患的就是气类、粘液类和寒性疾病。

如尿液中的泡沫又大又发蓝,病人患的是气类病;如泡沫小而发热,是粘液类病;如泡沫少而很快消失,则是胆汁类病;如泡沫呈红色,表明血液感染;如泡沫为彩虹色,表明身体有中毒的疾病。

有毒就有药:独特的藏药方剂

藏医学认为,一切药物都来自土、水、火、风、空五源。藏药有六味、八性、十七种效能。六味是甘、酸、苦、涩、辛、咸;八性是重、腻、迟、速、轻、粗、热、凉;十七种效能是治风(隆)的和、镇、温、润、固五种效能,治肝(赤巴)的寒、滞、凉、软、淡、燥六种效能,治痰(培根)的涩、热、疏、利、烈、动六种效能。

虽然所有的药物都具有五种元素,但它们的性味、药效不同。

凡是生长在水与土这两种元素较其他元素强的地区的药物味甘;如果火与土最强,它们就味酸;水与火最强的,则味咸;水与气较强的,则味苦;火与气最强的,则味辛;土与气最强的,则味涩。

药物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1) 金属及有机药物,包括黄金、银、铜、铁、绿松石、珍珠、贝壳、珊瑚、蓝宝石等;

(2) 矿物质药物,包括盐块、铅、边缘石、矾和五灵脂等;

(3) 药物矿石,主要有磁石和赤铁矿;

(4) 药用树木,包括王孙、檀香、紫檀、芦荟等;

(5) 药用油脂(泽曼),包括在某些动物的内脏里找到的黄色或紫色色素凝结块,最好的一种是从象肝里提取的,其次是猪和羊的,另外有藏红花、天竺黄、豆蔻果实、肉豆蔻果、丁子香果实等;

(6) 汤曼(由药用花朵及药用果实做的汤药),包括楼斗菜的花,使君子的干芽、花蕊及花瓣,莴苣的果实,山川芎的果实等;

(7) 植物药,包括黄岑、凤毛菊、柳叶凤毛菊、萎菱菜、秦艽花的柄及叶子、青兰、龙胆的果实、双歧繁缕、熊果等;

(8) 动物药,包括角、爪、壳、骨、肉、肝脏、舌头、脑髓、皮、血、脂肪(如蛇脂有助于从人体吸出子弹)等。

藏药方剂中治疗疾病的两类主要方剂是和解方剂和清利方剂。

和解方剂分汤剂、散剂、丸剂、药糊剂、药酥剂、煅炼剂、膏剂、药酒、珍宝剂、草药方剂10种剂型。

清利方剂是将疾病清除出体外的方剂,分油疗方剂、催吐方剂、滴鼻方剂、泻利方剂、缓导方剂、猛泻方剂、清泻方剂等7类。

藏药的采集讲究时间,以保证药物的功效。炮制方法常有筛、簸、刮、去核、洗、漂、熬膏、劈、碾、飞、炒、炒烫、煅、制等。

藏药对采集时间与炮制方法要求很严格。在错误的时间或季节采集的植物及草药,或者磨制、混合的方法不适当而制成的药将产生相反的药效。例如,本来是下泻的药变成了催吐药;而催吐药变成了泻药。蓖麻油就有这种情况,虽然它是一种泻药,但如果不加以细心研磨,就会引起呕吐。

有些药物的炮制为藏医所特有,如铁屑泥化煎煮法,寒水石热制、冷制、猛制、精制等。

曼唐:珍贵的藏医学挂图

稀世珍宝—曼唐(藏语音译),即藏医学挂图,它的产生对藏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藏医学唐卡将人体发育、人体脉络、疾病原因、治疗方法、药物应用等详细绘出。这类唐卡构图简明、写实,内容丰富,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藏医学挂图。其中以1704年洛札·丹增诺布所绘制的一套完整的医药学彩色挂图为代表。这套挂图共79幅,约1000张附图,分胚胎发育、人体解剖、药物、医疗器械、诊断、疾病治疗等几个部分。此外,罗布林卡也收藏了一整套藏医药唐卡,共60多幅,包括医学原理、人体结构、经络穴位、医疗器械、各种药物等。

胚胎唐卡

洛札·丹增诺布所绘制的全套唐卡中第二部第二章关于胚胎发育的彩图,极为形象地表达了人体由父精和母血的结合开始为原动力,逐周的发育概况,一直到三十八周左右准备娩出。还象征性地绘出了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胚胎所经历的鱼期(相当于鱼纲动物)、龟期(相当于爬行纲动物)及猪期(相当于哺乳动物)等,这就形象地表明胚胎的发育是动物进化的重要过程。这幅唐卡还画出了各种病态的胚胎,以及分娩的准备工作等等,可以说是古代世界上最早、最先进的人胚发育图,基本上表达了正确的人体胚胎发育过程。

解剖唐卡

洛札·丹增诺布所绘制的79幅彩色挂图中有一张解剖图,代表了藏医解剖学的重大进步。按照宗教的观点,心脏被画在胸腔正中,且心尖朝上。洛扎·丹增诺布本人亲自看了一些尸体之后,一反正统的宗教观念,正确地把心脏画在胸腔正中偏左的位置,心尖朝下。另外,他的解剖图中,人体器官如肺、腹腔内各脏器的位置和形状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医疗器械唐卡

从整套唐卡中的医疗器械唐卡可以看出,当时的外科可以用于治疗龋齿、五官息肉切除、白内障,也有导尿、放腹水的器械,还有开展复杂的骨科手术、颅脑手术的各种形状的手术刀、钳、镊、锯、匙、探针等等。

诊断唐卡

诊断唐卡是以“愿望树”的形式表达的,分别以三树干代表望诊、触诊和问诊。望诊干有二枝,代表望诊和验尿,每枝有三叶,各为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的舌象和尿液;触诊干有三枝,代表隆病、赤巴病、培根病,每枝上的一片叶子表明隆病的脉象沉迟弱;问诊也有隆病、赤巴病、培根病三分枝,各枝上分别有十一片叶子,代表隆病、赤巴病、培根病所应询问的内容。这样,通过一棵三干、八枝、三十八片叶子的“愿望树”,清楚地将藏医的诊断内容表达出来了。

治疗唐卡

治疗唐卡也是以“愿望树”的形式来表达的,共四干、二十七枝、九十八叶。四干代表四种治疗方法,即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二十七枝为治疗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的食物和饮料六枝;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的起居三枝;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的药物治疗各五枝,共十五枝;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的外治各一枝,共三枝。从每一枝上发出的叶子数目各不相同,分别表示各种疾病所宜用的饮料和食物、药物、起居注意事项和外治方法,共九十八片叶子。从一棵树上,一目了然地表示出全部治疗内容,这种形象的教学方法是藏医学的一大特色。

早在19世纪,国际学术界就已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藏学”,藏医学是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现在已有二十多个国家设有藏医学研究机构,拥有三千多名研究人员。美国的一个“西藏医学协会”曾制定一个计划,在内部组织开展用藏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包括艾滋病、肝炎、关节炎、免疫病等等。

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有权威的藏医学研究机构,并在学术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山南藏医院联合创办了北京藏医院,共同开发和研究藏医。

藏医学正走下雪域高原,迈步走向世界。

推荐访问:藏医 悬壶 世界屋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