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探讨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5-23 14:50:06 浏览次数:

摘 要:普通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办学观念,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面对大量的传统弱势学科,必须激发其内部活力,除旧布新,创办特色;以市场作为中介的“产、学、研”学科建设模式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必将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

关键词:学科建设改革 模式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015-02

中国入世已成为事实,WTO这个享有国际盛誉的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剧大的冲击力,教育行业自然亦不例外。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将向国内外私人资本逐步开放,国外教育机构凭借雄厚的资金、高水平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将吸引大批国内优秀生源;与此同时,国外培养的优秀生源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企、事业的视野,在就业市场与本土人才一决雌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

普通高校面对挑战和机遇,首先应该牢固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市场经济办学观念。普通高校与国内外一流综合性大学相比,应用学科偏少,基础学科偏多且结构不尽合理;传统学科中优势学科较少,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弱势学科较多。如何才能办出特色、突出优势、提高办学效益?当务之急是要除旧布新,以新取胜,将学科专业重新组合并抓好其核心和基础——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改革要不要模式?怎样处理好传统模式和外来模式的关系?让我们遵循科学规律,借鉴国内外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经验,在学科建设的诸多问题之中找出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积极地探寻行之有效的学科建设改革模式。近几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中全方位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优势学科产业化,打破了教授的“铁饭碗”,没有科研项目、讲课内容陈旧的教授都可能落选。这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改革,进入了迎接加入WTO后世界范围挑战的关键时期。这一举措将促使大批能与国际接轨的学有专长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高等教育将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选用教育实证研究的方法,归纳了以下几种学科建设改革模式:

一、选好主攻方向,激发其内部活力的学科建设模式

从目前美国等国家一流大学看,以优势学科为依托所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不胜枚举。美国大学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竞争、前沿的管理,使美国一流大学得以集中美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科研方面最优秀的人才,使得学有专长的专业人才不断被汇集到培养高级人才的队伍。一流的设备和一流的师资队伍,成为推进学科发展的丰富的源泉。

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是在国内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其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明确,激发出的内部活力带动了弱势学科的发展。原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鲁洁教授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才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它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主体选定与构建的。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主导思想,经过认真的分析、讨论和论证,确定“教育社会学”、“德育原理”、“农村教育学”三个既具前沿性又具实践性特点的研究方向作为重点主攻方向。经过持之以恒的着力建设,开展了教育学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统计学等的交叉渗透,获得了许多新的生长点,一级学科之中的一些弱势学科因而获得快速发展。面对崭新的研究领域,采用群体攻关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分段突破,形成了自身的良性循环,因而在争取相应研究项目与任务,在吸引、培养人才等方具有了优势。在激发了学科内部的活力取得成效之后,又引发了外部更大的需求,随即开始了学科的分化研究和建设:课堂教育社会学、区域教育社会学、班级教育社会学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亦紧锣密鼓地进行:除将本校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放到博士生导师的关键岗位上之外,还引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生态环境,大大拓宽了原有研究领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在采纳世界先进学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还将学科建设置于社会的客观需要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博士生庞学光(现任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的博士论文《超越理性——完满的人格与完整的教育探索》多有创见,公开发表后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博士生朱小蔓(原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的博士论文《情感教育论纲》开情感教育之先河,在素质教育中应用广泛,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博士生戚万学(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著《中学德育概论》获学术界好评;博士生项贤明(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香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的博士论文《泛教育论》入选1999年全国百遍优秀博士论文;博士生赵志毅(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德育论纲》有新的见解,1998年作为专著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等等。

由于抓住了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激发出内部的活力,改善了学术环境,研究生培养条件明显改善,培养质量大大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这种协调发展的格局,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以学科综合研究为依托向应用领域拓展的学科建设模式

传统学科专业设置过细过偏,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社会服务功能差。因此,很难争取到科研经费,招生、分配愈来愈困难。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成科学技术高度结合,这种结合,使得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日趋强化。高校的科研工作再靠单一学科远远不够,由单一学科人员组成的课题组难以承担综合性较强的重大科研项目,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搞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联合攻关,搞重大科研项目,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实用效益。面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差距甚大,专业面窄,知识陈旧、老化,吸收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差,特别是创新意识和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复合性人才、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我校原自然地理学学科带头人刘泽纯教授,将自然地理学、水文学、河流泥沙动力学、数学、地质测量等“交叉渗透”,萌生了《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沉积动力学与滩涂开发》、《海岸工程、动力地学与矿产资源》、《城市地貌学与环境磁学》等新的研究方向。继而通过与青海油田、水电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冶金部华东冶金勘察局等企事业单位的全面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承接石油部“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建立了柴达木盆地厚层第四系磁性地层学序列,受到油田领导及同行专家好评,获七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该学科的建设由于注入了生产单位的活力发展速度较快,科研、教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形成了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特色和自身的良性循环,因而在地学界站稳了脚根,在第五批博士点的评审中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在地学专业,基础理论研究人员较多,但能向应用领域拓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针对上述局面,地科院一些学有专长的专家强调特色是判断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只有通过创立“特色品牌”才能积累无形资产和质量价值。纵观世界著名高校,它们在学科建设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都具有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学科和专业。在吸收国内外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我校地学专业的专家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发展那些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遥感技术”、“海港建设”、“城市生态规划”等综合性项目,并根据社会需求,面向生产跨学科定向培养研究生,以弥补本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研究生培养方面,他们认为只有学科办出了特色、产生了影响,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地位和知名度,培养的学生才会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强调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的前提下,研究生就读期间必须参加一个完整的生产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其论文选题则根据生产实践、理论学习和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逐步确定。这样培养的研究生知识面宽,能掌握过硬的测试手段,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目前,在国内一些院校,地学各专业招生、分配都有困难,而我校的报考者却十分踊跃,考生认定,在这里能学到真本事,找到新出路。事实说明,传统学科向应用学科拓展的学科建设模式切实可行。

三、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学科建设新模式

21世纪人类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从产品主战场转移到知识、技术主战场,知识和信息技术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强弱和经济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取决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对步步逼来的知识经济浪潮,“两个转变”和“两个战略”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拥有的知识、人才、信息优势,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从目前国内学科建设的成果看,现行高校院(系)建制一般只体现同一领域内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未能反映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互动的要求,这种体制阻碍了学科间的交叉发展。不利于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和市场需要三方面紧密联系结合。学科的交叉和科学的发展说明只采用单一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因而有必要在加强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把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市场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打破森严的学科壁垒。我校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根据“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体现和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及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课程设置、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这些重要的工作环节上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研究方向上,根据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开拓和设置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注意学科的交叉融合性和研究问题的前沿性。以往已有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学科、专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联系主要依靠学科带头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内在机制的使然,产学研结合为学科的综合和交叉提供了契机,开拓了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了我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有鉴于此,我国高等院校在争取学科建设资金方面要不断拓展经费渠道,争取横向经费和纵向经费相结合,增加社会投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实践与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设备优势,取长补短,把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佟福锁.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2]侯光明,晋琳琳,黄莉.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阶段回顾与分析[J].科学与技术管理,2005,(3).

[3]刘虹.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中的研究生教育[J].学海,2006,(6).

[4]李华.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2.

[5]王庚华,于淑强.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研究型大学学科

Abstract:Based on the positive study of education,the Paper concludes 3 models ofsubject—construction reform and raise the idea that whichever of the 3 models iS adapted,it isessential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ion of managing a school in a market economy,so as to meet the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rogress.As for the traditionallyunder—developed subjects,it is important to stimulate the inner-incentives of them,haking off the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and creat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The subject-construction model of“Production.Study.Research”with the medium of market.which iS the source of knowledgecreation.iS surely to be the guarantee Of stable economic progress.

Key words:subject construction;reform;model;market economy

推荐访问:南京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 探讨 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