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5-23 08:00:07 浏览次数:

摘 要:新课改以来,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文化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培养,其中公民意识的培养较为重要,本文将简单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旨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公民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1-01

公民意识的培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及其重要的,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包括很多方面:国家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其内容独特且极具影响力,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造就具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公民意识成为历史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指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对国家主权、利益、尊严等多方面进行自觉维护的意识,简而言之,就是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初中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怀,才能具备国家意识。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关于国家发展和演进的教学内容,不仅向学生介绍了几千年来国家发展所经历的苦难,还想学生展示了华夏儿女坚强不屈的精神,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树立学生爱国思想的教学素材,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建立国家意识,认识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利用历史人物以及相关材料加强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有意识地渗透公民意识的教育,陶冶学生爱国情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防止课堂变成教师的完全说教。历史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的教育。

二、培养学生权利意识

权力意识是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的统一,人是权力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既能享有权力,同时也担负着社会责任,对权力意识培养的难点,不在于主体的自我权力意识,而在于如何使权力主体同时具有他人权力意识、社会意识与规则意识等多方面意识,只有尊重他人权力并履行应尽义务的情况下,权力主体才能够真正健全自身权力意识,使其成熟。现在的多数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能从整体权利出发,对他人漠不关心,虽然初中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年轻气盛的弊端使学生听不进去意见,只懂得索要,不顾及他人权利。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重权力方面的教育,将古今中外历史史实与各种各样的权利联系到一起,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自身应该具备的权利,包括对他人的责任,进而提高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由三部分构成:法治情感、法律认识以及法律理念,即人们对于法及法律现象的思想、认知及心理的总称,主要是培养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作为初中生来说,虽然学了部分法律知识,但没有多少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甚至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很薄弱,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中的法律知识来讲解历史课,引导学生“法律至上”的意识,树立学生平等、法治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给学生留情景剧作业,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加以指导,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如让学生表演不同朝代的盗窃案件,并加以不同制度下的审判过程,以此,学生要了解不同历史朝代的司法制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理解社会的能力,还能使学生了解到人权法律概念发展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以及国家所担负的责任的认识,以及自觉遵守规范、承担责任的态度。初中生的责任意识还不是很完整,学生们明白自己的学习责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知”与“行”总是会脱节,总的来说,初中生一是缺乏责任行动,二是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缺乏集体责任感,四是缺乏对社会以及国家的责任意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加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和时间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如张骞出使西域,为了完成使命,历尽苦难的故事。随着初中生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面的不断扩大,责任心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责任的含义变得更加深刻,历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可以教育学生多方面的责任感,历史教学还可以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遵守法律、履行公民职责、保护自然等。为此,教师可以组织讨论会的形式,积极号召同学们参与进来,并展开激烈讨论,通过活动唤醒学生们的责任意识;或者是组织学生们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相应历史文化,而后对学生们讲解历史,让学生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五、培养学生乡土意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各地区都经历了历史不同的发展,有了现今的面貌,而教材只能反映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史实及发展,对历史细致的描述只能出现过多空白,因此,乡土历史的普及就发挥了自身查缺补漏的作用,学生们只有了解了本土历史文化,才会热爱家乡,只有热爱家乡,才能更热爱祖国,因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本土的历史人物、事件、文化、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出土文物等,通过讲述乡土史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热爱本土的观念,为爱国主义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历史教学可以填补学生乡土意识的空白,帮学生了解本土历史文化,从而形成乡土意识,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公民意识的体现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除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等基本意识外,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实际生活中履行好公民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翟乃亮.初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徐大会.初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3.

推荐访问:公民 意识 培养 初中历史 教学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