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05-22 19:00:06 浏览次数:

【摘要】河南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河南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诸多优秀的艺术都诞生或发展于河南,从出土的实物证明剪纸艺术也起源于河南。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剪纸历史悠久,通观河南民间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已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间,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空间;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入到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使人感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关键词】民间艺术;河南;剪纸;传承与发展

河南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河南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河南文化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河南文化丰富而凝重,历史悠久,根源性强,其多元多样的存在,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扩散性,其彰显出的中庸中和、和谐和睦的主调,使其文化精神极为光耀,文化精髓极为深刻。进而在历史长河中能够长久地保存延续下来,并将持续发展下去。中原文化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母文化、根文化和基础文化。河南文化的显著特性,也决定了河南文化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凝聚和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促进,都发挥了极为独特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众多优秀的艺术都诞生或发展于中原地区,众多事实证明,这已经毋庸置疑。从出土的实物证明,剪纸艺术也起源于河南。剪,铁器也。用以裁布帛,始于黄帝时——中国《古史考》这段文字记载虽无实物证明,但它也间接说明了剪纸的起源之早。目前,我们发现最早的剪刀实物,是从河南洛阳西汉时期的古墓中出土的,它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该剪刀全长21.2厘米,其中刀刃长10厘米,不带有任何附件,整把剪刀自成一体,弯成“8”字形,呈双股交叉状。人们在使用时,一按两端刃背,就能剪裁了,一松手,剪刀又能弹复原状。可见,远在我国宋代,人们使用的剪刀已大致接近于现代的剪刀模样了。

剪纸,又名刻纸,广义是指一种平面镂空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民间工艺,用纸剪成人物、花草、鸟兽等的形象,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一切片状材料。剪纸的表现手法可以是剪、刻、手撕、火烧等技法……在从河南郑州发掘的商代镂空金银箔片,到河南卫辉出土的战国镂空皮革造型,再到西周“剪桐封弟”的故事,等等,无不说明剪纸这一艺术形式的起源之早和所用材质之广。

历史上,剪纸从商周时期的雏形历经南北朝的发展、唐宋时的鼎盛,再到明清时的繁杂变化,历经了三千多个春秋。从现今出土的考古实物研究分析,剪纸从最早商周祭祀用的金银箔片、春秋战国装饰衣物用的皮革镂空造型,到秦汉民俗活动用的剪纸春幡,再到唐宋时随身佩戴的人胜……在《东京梦华录》的描述中更是有大量对剪纸专业艺人的介绍,在将近一千年前的北宋首都开封街头,已经出现有专业出售剪纸的店铺,明清之际随着社会的稳定和民俗活动的丰富,剪纸也开始变得丰富繁杂。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但凡有人的地方都有剪纸艺术的存在,有民俗活动的时候都有剪纸艺术的风采,其传播足迹之广、品类之丰富,令我们叹为观止。

剪纸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丰富的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常常会贴“囍”字,当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时,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持久不衰,它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并且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剪纸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河南剪纸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粗犷简约,人物的表现神形兼备,例如:童子放风筝时憨态可掬形态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剪纸在表现题材上,有表现民间生活、劳动的;有表现各种戏曲情节、戏曲人物的;有表现十二生肖动物的……中原大地拥有深厚的传统民间文化底蕴,各个地区的剪纸艺人将其所见所闻和生活感受用手中的剪刀,融入到剪纸作品中,其创作题材广泛,表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早在宋代,剪纸就已在中原广泛流行,民间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剪纸技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盛行于河南广袤大地的传统地方剪纸,其思维观念和表现手法,虽没有摆脱崇神意识的本质,但其动机在于祈求人类与“神灵”的感知,其间包含有多种隐喻手法,但其整体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美好愿望息息相关。在面对天灾人祸并无法与之抗争时,总想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渴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

随着时代的变革,中原地区大众的民俗观念正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表达。如今的河南农村,广大农民逐渐摆脱了贫困,富裕起来的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迫切要求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河南剪纸的发展也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狭小空间,进而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广阔天地。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而进入到个性化发展的大空间,整体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河南剪纸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主要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的文化实践活动,其中又主要以妇女的创作为主。她们虽然没有经过专门的艺术学习,但在生产劳动之余,追求对生活的审美趣味,自发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这些深植于本土的剪纸,饱含着乡土气息,通俗易懂,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作品不受题材、样式、风格的约束,都是她们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在创作中也是一种自我欣赏、自我慰藉和自我陶醉的审美体验,作品执著朴实、亲切可爱、生机勃勃、简洁夸张,充分展现出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主旨。

剪纸在河南地区的实用功能远远大于其审美功能和民俗功能。所谓剪纸的实用功能,是按剪纸的用途和目的来分类的,是指剪纸在人们生活中和社会生产的使用与应用。剪纸的实用功能多是通过形式和手段实现其功能,而非内涵,这一点也是它和审美功能与民俗功能相区别的地方。实用性剪纸经常性地分布于民众生活特别是一些行业之中,而且因其实用功能的作用从而使其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在了一起。剪纸艺术之所以能够大众化普及,能够广泛应用,能够长久地传承下来,除了其本身的材料廉价易得、技艺便于掌握,除了其视觉上的特殊魅力和吉祥文化的內涵之外,剪纸艺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用性功能发挥着带有根本性的和基础性的作用。

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其最初的功能或者基本的功能是实用,而后演变成了观赏品而脱离了实用功能。剪纸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其成为大众性极强的民间艺术门类。总之,剪纸的实用性不仅没有降低剪纸艺术的审美功能,反而丰富了剪纸艺术。也正因为剪纸艺术具有实用功能,从而增添了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聂明明,王今.剪纸诀窍[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2]韩靖.吉祥剪纸300例[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

[3]袁升科.十二生肖系列丛书:吉祥剪纸[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3 .

[4]王日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M].郑州:海燕出版社,2014.

推荐访问:民间艺术 传承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