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试析“古代文学”教学中文与史的关系及选篇问题

试析“古代文学”教学中文与史的关系及选篇问题

时间:2022-05-22 11:35:06 浏览次数:

摘 要:作为师专学校中文系专业基础课之一,“古代文学”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古代作家及其作品进行辩证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在对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古为今用的目的。本为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对“古代文学”教学中文与史的关系及选篇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古代文学”教学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文与史的关系;选篇问题

引言:“古代文学”教学通过讲授一定数量的文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熟悉古文句法、培养其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了解历史文学间的传承关系,探究其发展规律也是“古代文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古代文学”教学中文与史的关系

1、文章的演进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作为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反映,文学的演进总是和社会变革有着必然的联系。具体来说,古代神话传说作为文学发展的基础,是在远古时代生产力和人的思维认识能力都尚处于相对低下的条件下,通过人民各种不自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加以一定思想加工产生的。而随后产生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春秋战国时期各类先秦诸子散文以及战国末期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楚辞、再到汉朝的史诗、魏晋的诗赋以及之后的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传奇及各类小说等,无一不与社会的变革有关。

2、作家间的相互影响

不论是同一历史时期还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作家间是相互支持还是排斥,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妙不可言的。例如先秦诸子散文,正是由于诸子间的相互驳斥,各个学派不同的思想才能进行不断地碰撞与渗透、融合,才能互相取长补短,才出现了所谓的“百家争鸣”的盛况,从而有效促进了当时甚至之后诗词文学的发展。由此可见,作家间的互相影响所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

二、“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选篇问题

为了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针对师范专科教学进行的“古代文学”教学必须根据师范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接受该课程的师范专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文,同时在此基础上,“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选篇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选文需具备典范性、代表性

我国历史悠久,不同的历史时期更是人才辈出,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从而将全部历史时期的所有作家的全部内容一一讲授,要实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资源内让学生对古代文学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古代文学”教学中所选讲的作品就必须具备典范性、代表性。具体来说,典范性要求所选讲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必须高度统一,同时其应具备一定的成就以及价值,并能作为规范供后人学习借鉴。代表性则要求作品在创作上或能体现出时代特色、或能代表某一风格流派、亦或其成就能超越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例如,两汉时期的诗歌主要包括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古诗三个部分。其中作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标志作品的古诗十九首,从诗歌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其内容大多是闺人怨别或者游子怀乡,加上其表现手法大多以比兴为主,导致与乐府民歌比较时,其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远远不及乐府民歌深刻,其艺术表现手法也远远不及乐府民歌新颖丰富。因此,在此基础上,乐府民歌才应该是选讲的主要内容。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作为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由于其作品平淡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深远的意境而独树一帜。陶诗的出现给当时的诗坛着实带去一股清新的风气。作为对后代意义深刻并产生深远影响的陶诗,理应作为古代文学选讲的重点。除此之外,南北朝宋齐时代中谢灵运、谢戊的山水诗以及鲍照的乐府诗,取材内容以及题材相较前期都有所突破和发展,同时其在作品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技巧和形式上也有新的改进。相反,齐梁以后随着形式主义成为主流风气,梁陈宫体诗逐渐被绮靡之风占据,导致其内容和形式都不可取。因此,南北朝时期的文人诗作中,可只选取谢和鲍照的诗。

以上例子旨在说明某个历史时期中某些作家及其作品尽管具有某种代表性,但并不代表其所有作品都是典范作品。因此,结合教学实际目的以及教学实际对象,参考教学实际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选文需具备鲜明性、广泛性

除了应具备典范性与代表性,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选文还应具备鲜明性、广泛性,具体来说,即选文既要有突出鲜明的重点,又要同时能兼顾全面和整体,也就是要求选文不仅能反映出某个历史时期的全部文学现象,展现出某个作家全部的创作风格,并且说明某种体裁形式完整的演变进程。

具体来说,在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关于《论语》的选文只有“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楚狂接舆”、“长沮莱溺藕而耕以及“子路从而后” 几章,关于《苟子》的选文只有“劝学”一篇。这对于师范专科教学来说是有一定缺陷的。原因在于,这些选文不能完整概括孔子和荀子的思想状况,也不能准确体现《论语》和《荀子》的风格特点,而这对于师范专科教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师范专科学生由于其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等现实因素,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很难对选文进行全盘把控。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我国学术文化历史长河中至关重要。《論语》作为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说理散文,其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更是意义非凡。因此,选取有关孔子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以及其关于教育相关问题的论述性文章进行讲授,对于古代文学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必须要求的。其在教学上的进步性思想无论是对于日后从事教育工作的师专学生还是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三、结束语

由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由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我国目前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所使用的基础教材,而就目前师范专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还未能形成统一的、满足教学要求的教材和完善的教学大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类教材内容丰富、作家繁多、作品体裁形式多样。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历代二百五十余位作家的九百九十五余篇作品。显然,如此庞大复杂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符合三年制师范专科中文系的教学需求。“古代文学”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文与史的关系以及选篇问题就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黎琪.谈谈“古代文学”教学中文与史的关系及选篇问题[J].读书文摘,2017,(16):49-50.

[2] 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13,52(4):84-91.

[3] 刘亮.吟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2):57-60.

[4] 田欣欣.文本细读与中国文学史教学--以元杂剧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3):68-72.

推荐访问:中文 古代文学 关系 教学 试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