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关于公案戏的杂剧,其内容热情歌颂了人们面对恶势力的反抗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本文侧重从这部杂剧的梦境入手,着重分析关汉卿在剧本中所写到的梦境原因及作用,从而达到认识这部剧的价值及其意义。
关键词:蝴蝶梦;关汉卿;梦境
作者简介:赵秀杰(1988-),男,汉,山西省长子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2
赵翼在《瓯北诗话》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1]借梦境以写现实,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也是作家通过梦境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意识反映。本文将以《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为例,从梦境存在的原因、作用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关汉卿杂剧中的“梦境”进行分析探讨。
一、《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的“梦境”情节出现的原因
(一)受民间信仰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很多现象无法得到科学的解释,这些客观情况使得人们把梦当作是某种神秘的力量对做梦者的预示,通过解梦,让梦中的景象重现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梦中事物的象征意义,从而猜测即将发生的事情,显示出梦境的真实可信。
如《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包公在审判王老汉三个儿子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具有预示意义的梦,从而使得包拯动了恻隐之心。就像李修生先生说的:“反映了当时民间流行的宗教意识,对昆虫,乃至一切动植物看作有灵的‘精’或‘神’予以崇敬,是中国民间相当广泛存在的现象,这说明了民间思想意识中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宗教思想,也说明关剧深厚的民众基础。”[2]
又如在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窦娥冤死,死不瞑目,正是通过托梦这个情节告诉自己的父亲窦天章自己冤死的来龙去脉,最终得以昭雪。这种通过鬼魂托梦的情节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的群在基础,并且大团圆的结局符合人民群众的价值观。
(二)受传统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神灵怪异和鬼魂梦境的描写一直时隐时现,活跃在文学作品之中。据统计在《左传》中,涉及到梦境的描写就有30多处。如《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记载: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3]
就是通过梦境告诉魏颗“自己”就是那个没有为他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自己”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他的大恩大德!
又如《搜神记》:
漢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禾三穗。茂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象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禄也。兖职中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4]
也是通过梦境,用析字法和象征法来解梦境,从而预示了现实生活中要发生的事情,蔡茂任职中台。
中国古代的戏剧的受众大多数都是老百姓,其取材也往往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或唐传奇里面的神奇故事,关汉卿的戏剧自然也会收到传统文学的影响,“梦境”的出现正是关汉卿受传统文学影响的一个证明。
二、《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梦境”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进故事情节
“梦境”的出现常常可以使得故事情节发生变化,甚至反转,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情节变得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如关汉卿在《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包拯在睡觉的时候梦见了一只小蝴蝶掉进了蜘蛛织的网里面,一只大蝴蝶及时地飞过来帮助小蝴蝶挣脱了蜘蛛网,把小蝴蝶就走了。如果不是大蝴蝶的及时出现,小蝴蝶只有死路一条。梦醒之后,包拯联想到自己审判的王家三兄弟杀人案件,正和梦中的“大蝴蝶”有几分相似,包拯就动了恻隐之心。包拯就根据梦里的预示,再审理王家三兄弟的案子的时候,决定要帮助王家三兄弟。最后包拯把原来在牢里的盗马贼当作了替死鬼,释放了王家三兄弟,使得王家人得以团圆。而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梦境”出现,起了推动作用。
(二)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戏剧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是需要众多观众来欣赏的,而元杂剧就是一种从老百姓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有广泛的群在基础,是非常贴近老百姓生活的通俗文学。
元杂剧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是获得老百姓喜欢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元杂剧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情节,比如托梦诉冤、鬼魂报仇等等。无论是托梦诉冤还是鬼魂报仇,都是很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关汉卿明白受众的需求是戏剧受欢迎的基础,再加上中国文化里面有着“梦”的因子,老百姓也喜欢把梦去解梦,作为生活中谈资,所以关汉卿创作了很多和梦境有关的戏剧。比如《钱大尹智勘绯衣梦》中李庆安陈静让自己的父亲救了被网在蜘蛛网的苍蝇,苍蝇抱住笔尖的情节提醒了钱大尹可能有冤情,在李庆安的梦话里,钱大尹知道了凶手;《西蜀梦》里则是关羽和张飞通过自己的鬼魂向刘备诉说冤情。这些故事在梦境中,可以有超能力通过各种意想不到的手段去诉说自己的冤情,与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结局总是冤情得以昭雪,使观众大呼过瘾,在情感上容易接受,有事的故事情节曲折,悬念丛生,同时也提高了戏剧的审美情趣。
(三)弱化现实中的悲剧色彩
在关汉卿这部杂剧中,梦境的出现具有一种补偿现实生活中冤假错案的心理,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梦境来安慰现实中不能实现事而带给人们痛苦的那些人。在元朝的社会里是有严格社会等级制度的,汉人几乎处于社会的底层,基本没什么社会地位和特权,而蒙古贵族为所欲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在《包特制三勘蝴蝶梦》中第一折里写道:
“有权有势尽着使,见官见府没廉耻。若与小民共一般,何不随他带帽子?自家葛彪是也。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时常的则是坐牢……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随你那里告来。”
剧中展示的是一个赤裸裸的泼皮无赖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底层老百姓的悲惨境遇。如果剧中的情节发生在元代的现实生活中,基本上不会有剧中大团圆的结局,应该是以悲剧结尾。但是关汉卿在创作这部杂剧时,巧妙地运用了梦境,来弱化这种社会悲剧色彩,使得结局变成了大团圆,既符合了观众的需求,又使得老百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传统价值得以彰显
三、“梦境”的现实意义
关汉卿所处的时代,社会中汉族和蒙古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产生了很多以审判冤假错案为主的公案戏。人民群众是多么渴望有一个公正廉洁、民主法治的社会秩序,但是现实中却无法实现,所以在元杂剧中出现了大量具有传奇色彩的“梦境”现象。
关汉卿在《包特制三勘蝴蝶梦》中,借助“梦境”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创作的意图,既揭露了元朝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和社会的黑暗无情,又歌颂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精神。关汉卿希望借助这样的离奇故事情节,激发出人民群众对这个社会不公平的司法制度的愤怒,鼓舞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满足了民众的一种期待心理。
注释:
[1]赵翼:《瓯北诗话》,霍松林,胡主佑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80页。
[2]李修生:《元杂剧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
[3]《左传》,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764页。
[4]干宝:《搜神记》,汪绍楹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页。
参考文献:
[1]《汇校评注关汉卿集》,蓝立蓂校注[M].中华书局,2006年.
[2]《瓯北诗话》,霍松林.胡主佑校点[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3]《元杂剧史》,李修生[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4]《左传》,杨伯峻编著[M].中华书局,2015年.
[5]《搜神记》,汪绍楹校注[M].中华书局,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