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分析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分析

时间:2022-05-22 09:30:06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院前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常规院前急救病患及50例初级创伤救治体系下的院前急救病患,比较急救速度及急救效果。结果: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下观察组现场救治、在急诊科停留耗时更短,死亡率为4%,对照组达到14%。结论:初级创伤救治体系更强调院前急救处理的时效性,救治操作更具规范化,可有效提升院前急救有效性。

【关键词】院前急救;初级创伤救治体系;急救效果

随着我国交通事故以及灾害事故造成死亡人数的不断上升,在院前急救中强调救治效率性已经成为了急救的首要任务[1]。初级创伤救治体系是一套创伤管理措施,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给予更具实用性、快速性、规范性的救治方案,目前已经广泛推行[2]。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在急诊科院前急救期间应用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对急救速度以及急救效果的有益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6月-次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病患共100例,将其中未使用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50例病患归为对照组,其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区间处于19-62岁,平均年龄(41.39±4.25)岁。将使用了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50例病患归为观察组,其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区间处于21-63岁,平均年龄(42.89±4.17)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因棍棒伤、刀刺、车祸、高处坠落引起骨折、腹部创伤、胸部创伤、脑创伤、四肢出血、复合伤等。

剔除标准:接受救治时神志不清、急救处理前已经因伤死亡者。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处理方式,在赶赴现场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脱位、骨折、活动性出血,查看其意识状态等一般情况[3]。向周边目击者简要询问受伤原因、病史等,包扎止血,将患者使用担架抬上救护车后转入专科病房。观察组实施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具体操作如下。

1.2.1基础处理

评估患者呼吸状况,首先保护颈椎。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费力,是否可正常说话。若存在呼吸道梗阻则立即将异物清除,让患者将分泌物吐出。将病患下颏位置抬高,通过气管插管、放置口咽通气道等方式解除气管梗阻。

1.2.2呼吸处理

进一步查看呼吸状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胸或无张力性气胸情况。若存在气胸应立即引流解压,若患者已经处于呼吸衰竭程度可通过球囊实现人工辅助通气。

1.2.3身体循环管理

查看指端末梢循环状况或直接测量血压,若存在周围循环衰竭或活动性出血情况应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与葡萄糖盐水补液或平衡液,确保循环稳定。根据AVPU系统对患者意识状态展开详细评估。

1.2.4创伤处理

充分暴露创伤位置,从头到脚查看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或隐秘性出血。若出血程度较轻则简单止血,若存在骨折则简单固定、复位或给予牵引。初级处理必须在2-5分钟内完成,与此同时由其他人员向周边人群了解患者病史及受伤原因。处理完毕后用担架抬上救护车,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动态数据,做好抢救准备。

1.3观察指标[4]

从急救反应、现场救治、在急诊科停留耗时三方面比较两组急救速度;统计两组内出现的死亡病例数及危险因素(呼吸困难、因伤昏迷、失血性休克)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急救速度耗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急救效果(存活、死亡)以[n(%)]表示,以卡方檢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救速度

比较两组急救反应、现场救治、在急诊科停留耗时,显示两组急救反应时间相差不大,但观察组另两项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急救效果

统计两组中死亡率、出现呼吸困难、因伤昏迷、失血性休克人数,结果显示观察组死亡率更低,其它几项不良因素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急诊科院前急救病例中多人受伤、多发伤、严重创伤等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此类病患残率高、病情变化快、死亡率相对较高,必须在院前急救中注重效率。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具体操作上符合创伤患者病情进程的三个死亡高峰规律:第一为受伤后数分钟、第二为受伤后6-8小时、第三为数天或数周。对于院前急救而言,必须把握好第一个死亡高峰期,在院前急救中除了简单紧急处理以及有效分诊外对患者实施系统性救治。相对于普通院前急救方案而言,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应用更侧重于以下几点。首先,在保护颈椎的同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遵循通气第一的首要原则,通过辅助技术并清除口鼻异物等方式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其次为止血与保温,避免患者由于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同时考虑到院外急救环境低温状态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通过压迫止血等方式对活动性出血与以遏制。第三为AVPU系神经系统评估,也就是清醒、无应答、疼痛刺激无反应、无反应四个方面,若患者被评估为昏迷状态,需尤其注意保护气道。最后为急诊模式与一体化模式的紧密配合以及出诊人员的紧密配合,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

根据研究结果,实施了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观察组急救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院前急救的对照组且急救速度更快,证实了该救治体系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旭光,周继红,葛兵,肖代莉,王和伟.贵阳市市级医院院前创伤急救流程的规范研究[J]. 伤害医学(电子版),2017,6(02):41-46.

[2]杜斌,许湘.院前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0):50-51.

[3]盖群,朱秀丽,位兰玲,苗蕾.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107-108.

[4]郝永连.创伤患者自行来院与经“120”出诊院前应用初级创伤救治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7):3437+3440.

推荐访问:急诊 救治 创伤 急救 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