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基于康复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

基于康复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

时间:2022-05-19 10:50:06 浏览次数:

摘要:城市绿地是人居环境中最为贴近自然的部分,对于维护当代市民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绿地从最初以自然环境为主,到逐渐涉及生态、文化及防灾避险等各个方面,康复的作用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心理学、医学等知识,探讨康复与城市绿地结合的相关理论,针对医学发展的需求、生态环境以及现代社会发展问题,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康复理念,分析基于康复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及规划策略,以期为今后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功能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康复;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1 相关概念

1.1 康复

康复一词源自西方,《简明英汉词典》中将其解释为“康复、复原”和“有疗效功用的”。在过去,康复主要是指尽可能地去除由疾病或外伤所引起的身体或心灵的伤害。而在现代,为了能够使病患者能够正常的回归社会,康复已经不仅仅指在医学方面的康复,而是包含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职业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康复。现代康复的含义是指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

1.2 城市绿地系统

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每个国家的城市绿地的组成各有差异,但大体上包含的范围是一样的,即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个子系统,是由城市中不同类型、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构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地域性的特征。

1.3 基于康复理念的城市绿地

康复理念在园林中最早是以康复花园的形式提出,康复花园是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兴起的一种园林类型,是通过其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让使用者从主动和被动二个方面获益,从而对其身心健康提供助益的户外空间。简单地讲,康复这个词意味着具有恢复或保持健康的能力,与景观或花园这些词结合起来就得出“能恢复或保持健康的环境”的概念。因此,笔者认为基于康复理念的城市绿地就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运用自然疗法、园艺疗法等方式,打造具有康复作用的景观环境,能够最大限度恢复或保持生理、心理、社会上的整体健康的城市绿地。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运用康复理念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只是通过环境整治来治愈某种疾病,而是指集中在精神方面的一种治疗手段,同时通过配套的医疗技术和环境氛围的辅助,帮助改善人们整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精神面貌,其主要目的在于创造舒适宜人、功能性强、助人康复的各类场所。协调好康复与城市绿地系统之间的关系,必须在统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过程中,遵循生态化、人性化、情感化、艺术化相互依托的原则。运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绿地环境设计,让人们接触自然,享受人生,同时达到防治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要求。

2 现代城市绿地需面临的挑战

2.1 医学的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带来了医学模式上的巨大转变,治疗方式从单纯的药物治疗发展到从生理、心理、精神等全面的康复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定义有了新的认知,对医疗环境也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一种基于市民感受的城市绿地环境呼之欲出,打造一个平静的,自然的户外环境,为病人及其亲人、亚健康人群、环境使用者提供一个抚慰身心的场所,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增加幸福感,引导他们树立对生命与健康的积极态度是城市绿地应当肩负的责任。

2.2 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

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的同时,城市绿地环境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是城市绿地环境片面的追求形式美,有些城市绿地建设更是盲目追求风格化,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城市绿地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人们的体验。美丽的人居环境是和谐氛围的基础,而和谐的氛围则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康复理念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基于康复理念的城市绿地建设是即能促进环境美化,同时又致力于改善社会氛围。

2.3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但是人们的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据统计,中国健康者与疾病患者各占总人口的15%,亚健康人群占总人口的70%,北京亚健康率高达75.31%,位居全国之首。2012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此外,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自杀,报复社会等案例也越来越多。针对以上问题,缓解市民的心理压力成为当下社会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不仅能起到美化城市,带给市民愉悦的身心体验的作用,同时对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融入康复理念,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绿地的价值,起到改善市民身心健康的作用。

3 基于康复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1 康复理念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

3.1.1 保持身心健康。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康复景观对大脑皮层和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协调作用,它能对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确实有减轻病情的作用。如花卉植物的颜色可刺激视觉、释放出的气味可刺激嗅觉,组团所呈现的质感可激发人们触摸的欲望从而达到刺激触觉的效果。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营造康复景观不仅适合特殊人群,同样也适合正常人,它的宗旨就是维持人们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同时它提供了一个交往空间,让环境使用者可以从中获得来自彼此和亲友们的社会支持,从而促进身心的康复。

3.1.2 加强市民对城市绿地的参与度。基于康复理念的城市绿地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市民的使用体验而不断自行完善、调整的,这就需要积极的推动公共参与,遵循设计——反馈—设计的过程,利用该过程使市民达到康复教育的目的,让市民能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地的设计过程,使用设计成果,正确地改善或改进设计结果,从而建立康复准则,推动康复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意识和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当代大多数人对于城市绿地中能够提供的健康益处只停留在通过运动锻炼身体,吸收新鲜空气的层面上,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融合康复理念,就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同时具有健康效益的环境,让市民们意识到接触城市绿地能够带来的健康益处是多方面的,让更多的市民,尤其是小孩和老年人更愿意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带来的野趣,加强市民对城市绿地的参与度。

3.1.3 增加康复疗养空间。由于中国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经济实力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医疗机构中现有的康复疗养空间并不能满足需求。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分布相对较广,面积较大,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如果能够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融入康复理念,就能够让弱势群体和正常使用者,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够观赏风景,还能产生放松心情、恢复健康的作用,将康复理念融入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果。康复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环境使用者:(1)减轻和舒缓压力,让身体恢复到良好状态。(2)调动自身的抗病自愈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3)唤醒器官,心神平静的达到特殊的疗养效果。

3.2 基于康复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

3.2.1 确定规划思路,加强绿地规划的准确性。将康复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上,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设计上,周全的细节能让弱势群体的内心感受到温暖,进而彰显城市绿地的人文关怀,和对特殊人群的照顾。在大体的思维把握上,要运用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重视康复景观和城市绿地空间共生共轭的关系,考虑其系统的综合作用,在绿地系统规划的前期调研中,利用3S、三维绿量等现代科学技术,将康复景观布置在生态效益最好的位置,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加强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准确性。

3.2.2 因地制宜,营造良好的康复绿地环境。把城市绿地系统与中国传统的康复文化相结合,将中医药养生学中的环境养生、五脏养生、运动养生等内涵与城市绿地景观营造相结合,在城市绿地中突出和谐养生的主题,打造集宣传和谐养生知识、养生习操、互动体验与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绿地。养生保健是中国传统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阴阳五行的理论能紧密地将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能够指导康复绿地的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绿地。如北京地坛公园中的养生园主要以林木为主,通过种植高大的侧柏林、银杏林,打造了一片优美的风景林,同时又营造了安静“呼吸吐纳”的养生环境,对人体的肺部有着防燥护阴、滋肾润肺的保健作用。

3.2.3 绿地功能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提高绿地的使用效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提高单位绿地的功能使用效率,在有限的城市绿地面积上,将绿地的功能由单一向复合发展,绿地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需要,还应针对参与者的心理和身体需求,承担疗养、保健的功能,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平等、沉思的使用氛围,同时推进环境使用者,艺术家和与我们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的专家,如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共同参与的跨学科的合作,让城市绿地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它的健康促进作用,注重不同类型城市绿地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将参与者的需求与康复理念结合,打造出符合人群意愿的绿地环境,使城市绿地系统效益发挥最大化。同时充分发挥绿地系统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引导和控制,将康复理念中治愈,舒缓身心的作用融入其中,引导城市格局的良性持续发展。

3.2.4 推广具有疗效的植物,发挥绿地价值的最大化。除了坚持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植物搭配美观的绿化原则外,还应充分利用城市的绿地空间资源,坚持选用一些对于人体具有疗效作用的植物,对特殊人群具有良性刺激作用的植物,将城市绿地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总之,美丽的城市绿地除了具备功能性、观赏性的价值,它本身所具有的抚慰、治疗的作用也不应当被我们所忽视。

(1)气味: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及气味,经由人的鼻子吸入,能产生生理和心理反应,可用于减轻、治疗或预防疾病、身体不适等症状,可以说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如松柏类植物的枝叶散发出的气体对结核病等细菌具有防治作用,银杏、山楂、石榴、蜡梅植物等对心血管有益,合欢树散发的气体对脑神经有益。

(2)色彩:色彩除了对人有一定的生理、心理作用外,还有一定的保健、康复作用。如红色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黄色能产生欢愉感,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白色和蓝色有助于平复紧张情绪,稳定呼吸;绿色能帮助缓解人们用眼过度带来的眼疲劳,调节体内动态平衡旧。

(3)触感:城市绿地对于植物质感的营造,应与其他环境因子相结合,如石、水、泥土,使其更接近原生态中的自然环境,让人们在接触的同时能得到一种原始的归属感,尤其对于盲人来说,视觉丧失导致了他们的触觉异常灵敏。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应选具有特殊手感的植物,如鼠尾草,叶片柔软,摸上去有绒毛一般的手感;玉簪的叶片革质,宽大而光滑;同时还应选择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植物,如葫芦、乳茄,果实的辨识度高,有过一次接触的便不会再忘记。

3.2.5 加强教育和公共参与,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民主参与等途径增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以人为本”的康复理念,对于普及环境与健康的知识,改善中国康复景观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通过引导人们参与园艺疗法,自然疗法,家庭园艺等对建康有益的活动,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提炼出人们的需求,同时采用区域试点的方式,从现有的医院、疗养院开始进行康复绿地改造,最后延伸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去。同时要切实落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园路,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遵循“生态,保健,美观”的植物配置原则,对于违法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严格监督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果相关机构能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法律法规中,除了对绿地率具有指标外,还能对绿地中的负氧离子、具有疗效的植物也指标化,人们从城市绿地的受益就会增大,参与度也会越来越高。

4 结语

城市绿地是人居环境中最为贴近自然的部分,对于维护当代市民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绿地从最初以自然环境为主,到逐渐涉及生态、文化及防灾避险等各个方面,康复的作用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合理高效地优化城市绿地,将康复理念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每一个环节,把环境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缜密地编织进城市绿地规划中,通过充满人文关怀的基础设施,精心的植物配置和彰显的社会关怀,设计出“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城市绿地,让人们意识到城市绿地在提高和保持健康层面上的价值,并培养和谐养生、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回归设计为人的本源,这对于推进康复理念在城市绿地规划上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城市未来发展格局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果城市绿地能为人们提供正确的良性的减压和放松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减少社会犯罪率,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基础。

推荐访问:初探 绿地 康复 理念 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