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借鉴其他省份先进经验,推动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新发展

借鉴其他省份先进经验,推动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新发展

时间:2022-04-01 10:19:56 浏览次数:

zoޛ)j首总结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般性规律,以期对助推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新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甘肃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加速繁荣、区域形象全面提升以及优秀文化的弘扬传承。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尤其是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但是,甘肃省在把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本文选择对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显著经验借鉴价值的贵州、陕西、浙江三省,在对这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其发展经验,为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有益参考。

一、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潜藏着丰富的、厚重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以丝绸之路文化、祖脉寻根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文化旅游的空间结构。

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融合区域文化、农业、工业、水利等基础资源优势,易于结合景區、乡村、小镇等,形成文化旅游的发展架构,文化旅游业态已初具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甘肃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实现“支柱产业”与“文化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创造了条件。但是近年来,甘肃周边省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同类资源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客源,使得受周边经典景区“阴影”影响较大。其次,甘肃省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出现文化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的乱象。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在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上,产权不明确,管理存在误区。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整体宏观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宏观产业体系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不足的地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其他省份的发展经验。

二、贵州、陕西、浙江三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旅游“贵州模式”得到世界旅游组织高度认可。贵州模式以发展乡村旅游和民族旅游为动力,重点在于推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农村就业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的有效结合,并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促进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1.全区域统筹发展模式。通过上下联动、条块联动、内外联动全域化、全方位、多部门统筹和全民参与、统筹布局,实现,落实涵盖9市(州)的旅游精品、交通和基础设施项目,业建设,形成全域统筹、梯度推进、加强生态保育与文化事重点突出的全省旅游产业生产力布局,构建全域覆盖的生态景观格局。

2.四化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强化旅游的先导、关联、带动作用,推动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三产依托旅游延展、文化联姻旅游做大、城镇结合旅游做靓、百姓参与旅游受益,形成三化同步、四化融合的发展模式。

3.快进慢游模式。加快航空、高速公路、高铁和城际轨道等“快速交通”建设,提升贵州交通的快捷畅通,保障旅游的可进入性。同时,通过系列风景道、绿道和旅游廊道等建设以及立体化、多样化的旅游交通方式设计,打造“慢游贵州”的深度体验旅游。

(二)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使得陕西作为我国内陆地区与中亚、南亚乃至欧洲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陕西省发挥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人文生态优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核心景区为龙头、精品线路为纽带,深化文化、旅游等合作,着力构筑文化旅游新高地,其文化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2018年5月,涵盖12大项、109个公项的《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指标体系与工作要求》正式发布,提出了顶层设计、高端发力、全域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陕西实践模式。

1.政策规划顶层设计。为保证全域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陕西省各地创新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划和工作方案等,使各项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备。且多地全域旅游规划已经进入评审阶段,各市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

2.整合资源产业升级。陕西省大力推进“四大旅游高地”——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黄河旅游带,分别突出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关中的丝绸之路关联文化;以秦岭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联动陕南三市和秦岭南北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业态;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串起铜川、咸阳、渭南等地红色景区和线路的革命旧址、遗迹体验游、传统教育游;以黄河沿岸、民俗文化、风景廊道为线路,贯通陕西东北部城乡的多元化产业融合特色。“四大旅游高地”将构成陕西旅游新时期全业态优质发展的竞争力支撑。

3.文旅融合彰显魅力。陕西省致力打造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结合丝绸之路元素,抓好整体旅游形象设计、文化包装,综合培育涵盖产品、服务、营销活动中独具陕西地域特点的文化元素。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相结合形成最接地气的“杀手锏”。陕西省旅发委计划将深度策划包装古镇文化、乡村文化、研学旅游等产品和线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加速实现“一网知陕西、一机游陕西”,全面展现“文化陕西”的旅游魅力。

4.旅游+新格局正在形成。陕西积极推进“旅游+”和“+旅游”,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共建共赢。2017年8月,陕西省出台了旅游业与文化、建设、交通、农业、林业、国土等12个部门融合发展意见。各市也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特征不断进行调整,加强旅游与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的显著标志。

5.品质立游强旅成工作导向。陕西省以大众旅游时代不断升级的多元化和品质化旅游需求为导向,围绕“品质立游强旅”工程,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一方面,用标准化提升旅游产品和要素体系的品质,在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乡村旅游点全面贯彻旅游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着力提升旅游要素的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依法治旅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各市、县按照现代旅游治理体系的要求,加快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着力推进依法综合监管。

(三)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以文兴旅,以文促旅”成为浙江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并进的基本模式,2015年浙江在全国首先提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色小镇迅速成为浙江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改革发展的“金名片”。特色小镇具有功能复合性的特征,是集产业、创新、文化、旅游、社区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一体的包容性空间发展载体。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特色小镇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总体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1.企业主体规划、政府提供服务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是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行为,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服务管理等工作,把控整体方向、创造业态环境、建立健全公共基础设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市场化的运作管理方式,成为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主角,在特色小镇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最活跃的创新力量。特色小镇积极吸引各类企业的入驻,同时注意发挥龙头企业在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2.政企合作规划、项目组合联动建设模式。依托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十年的成功实践,浙江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转型升级期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抓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抓总,统一规划,统筹推进。一是完善政策规范,为特色小镇建设保驾护航。二是配套机制改革,有效推动特色小镇战略的落地。三是创新考核机制,明确市场化导向。特色小镇创建培育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作为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主管部门较好地发挥了引导作用,严格执行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规定,注重过程管理动态化。

3.政府规划建设、市场招商模式。政府可以直接参与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可以通过产业等各种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也可以搭建小镇产业发展和创新融资平台,为特色小镇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力度。鼓励私人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特色小镇建设及时补进资金缺口。在成为“特色小镇”后,浙江省政府也未以政府取代市场,而是注重发掘优秀企业家,以完善、提升功能区服务为根本,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三、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基于上文对贵州、陕西、浙江三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以及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甘肃省可借鉴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经验。

(一)打造文化旅游发展的品牌营销体系

品牌是文化旅游业的名片,贵州省以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为核心,积极打造了一批极具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和完善贵州文化旅游品牌体系,使贵州文化旅游品牌整体形象更加突出。目前贵州已形成了《多彩贵州风》《依依山水情》《八音坐唱》《神秘夜郎》《古韵镇远》等为代表的文化演艺品牌;陕西省主动担当文化使命,以“文化陕西”和“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整体形象为统领,深耕国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的故乡”等标识性品牌的影响力。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为主题,文化浙江、休闲浙江、生态浙江、海洋浙江、商贸浙江、红色旅游是浙江精心打造的六大旅游品牌。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浙江省注重选择具有垄断性、稀有性的資源,作为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因此,甘肃省可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在对外宣传、文化、经贸、体育等重大活动中统一使用。提炼河西走廊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寻根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4大文化旅游片区主题形象,形成以全省主题旅游品牌为龙头、区域旅游品牌为支撑、景区品牌为基础的旅游品牌宣传体系。统筹开展甘肃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资源,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资源,打造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立体性营销体系。

(二)发挥政府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按相关利益主体划分的贵州省旅游开发模式中,贵州省各地区分别采取“政府主导型”“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协助”“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协助+公民组织”四种模式;“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设和改造景区旅游道路2000公里、旅游厕所5000座、停车场320个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2017年陕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推进资源整合、项目结合与产业融合,着力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工作要求,力图将陕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教育和文化旅游交流的中心。浙江特色小镇发展包括:企业主体规划、政府提供服务,政企合作规划、项目组合联动建设以及政府规划建设、市场招商为主的三种模式。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着眼于浙江发展新方位,提出了建设“文化浙江”的新目标,并计划到2020年努力建成文化强省。浙江省借助行政外力.依据各个城市旅游业之间的边界关联度、比较优势、综合实力、紧密程度来制定不同城市之间的联动发展政策,推动各个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共同发展。通过政策层面增强区域联动,推动区域之间的互动发展,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故甘肃省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并回应国家对于甘肃经济欠发达、文化资源富集特定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关切,走出一条“一欠一富”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在战略层面上科学规划,合理运用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营造高品位的城市发展环境,集聚创业与创意设计人才,构建全新的文化旅游主导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体系。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建立文化旅游发展支持基金的稳定增长与统筹运作机制,制定统一的税收优惠法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激励政策等。

(三)加强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协同和产业融合

目前贵州在“一体两翼”打造龙头、“三元联动”全面覆盖的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下,已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支点、六条辐射带”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贵州省强调推动旅游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形成三化同步、四化融合的发展模式。陕西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的跨区域合作,积极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共同携手,实施区域资源整合,联手开发优势旅游产品,共同制订市场拓展计划,推进区域一体化。同时,发挥西北旅游协作区、沿黄旅游协作区、陕甘川旅游协作区年会等平台作用,实施了横向协作联动旅游宣传促销项目。陕西省还分别与3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旅游合作,联合进行市场营销。浙江省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时,依据省内各区域内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全省旅游划分为“三带十区”。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综合产业必须综合抓”。浙江相关部门推动旅游与各大产业之间的资源性、生产性和服务性融合,延伸产业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甘肃省可加强国内旅游联盟协作,共同打造跨区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题旅游线路产品。促进省内区域联动发展,推进河西五市、沿黄四市州和陇东南五市三大联盟的协作等,增强区域旅游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产业业态协整融合,实现统筹规划创新发展,形成推动优质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创建和完善优质旅游发展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环焕.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1.

[2]陈世雄.浅谈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模式[J].才智,2018.11.

[3]杜仕荣贵州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分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8.5.

[4]王雪嫣.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8

[5]張栋.全域化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8-02-01.

[6]李爽爽.西北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

[7]赵俊利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以乌镇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7

[8]陈其荣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8.

[9]李逸依.贵州省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 2.

[10]张二妮.陕西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

[11]赵育玲.甘肃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12]李欢.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营销管理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5.

[13]王长寿,张二妮.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13.5

[14]张二妮.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推荐访问:甘肃 借鉴 新发展 省份 旅游产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