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能源互联网从概念到行动

能源互联网从概念到行动

时间:2022-05-18 13:00:05 浏览次数:

时下,传统能源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已开始抢占新的“风口”,积极布局能源互联网

当前,能源电力系统面临六大迫切挑战: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能源体系造成冲击、消费者对能源电力服务和信息的需求、电力峰谷矛盾、能源电力资产损失和巨额维护保养支出、可靠性要求、节能与环保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能源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时代,同样是一个能源互联网的能源变革时代。借助能源互联网,传统能源行业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机遇,消费者的个性化能源需求也将得以实现。

据媒体报道,由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牵头的《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正式确定。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筹备组组长、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主持起草的相关文件大纲正在制定中,并有望在最近完成首稿。

此前,国家能源局已经就能源互联网组织了四次座谈会,邀请了包括国家电网、五大电力公司、煤炭企业、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企业进行探讨,内容包括能源互联网的定位、目标、技术实现等问题。

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和内涵,业界仍存在争议。但所有人都认为信息技术将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扮演核心角色,成为能源互联网实现的基础,因为只有信息技术才能实现整个能源系统内各系统和设备的互联互通。时下,传统能源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已开始抢占这个新的“风口”,积极布局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的不同诠释

能源互联网概念最早由美国于2008年提出,近两年成为热点,特别是经由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传播,影响甚广。

《第三次工业革命》、《零成本社会》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表示,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联合打造一个能源互联网,它将改变能源的生产和社会分配方式。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数亿人将在家里、办公室和工厂中生产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并且在能源互联网上共享绿色电力,就像现在我们在互联网上发布和分享信息一样。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曹军威在《能源互联网探析》一文中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思维与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分布式能源等能量自治单元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新能源的接入。虽然能源形式多种多样,电能源仅仅是能源的一种,但电能在能源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在传输方面的主体必然还是电网,因此未来能源互联网基本上是以互联网式的电网为枢纽构成的能源-信息系统。

国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庆东曾公开提出,能源互联网是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能源互联网就是智能电网2.0版。它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配电网为基础的,以新能源接入为主,通过能量管理系统作为分布式能源设备,实施广域优化协调控制,实现冷、热、气、水、电等多种能源互补,提高用能效率的智慧能源管控系统。

“这么提是有依据的,国际电工委员会把以多种能源网络智能化为基础的多能源网架定义为智能电网2.0版。把实现能源网络、社会网络、信息网络、环境网络及自然网络的整体融合定义为智能电网的3.0版。”冯庆东解释说,智能电网2.0版是能源互联网一个近期目标。

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则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能源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能源双向配置平台,主要适应于分布式能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同时也能够把个体电源通过网络回购再配置,促进产消一体,双向交互。能源互联网不能单向考虑“主体自由接入和分享”,还要形成能源网上可交易。

远景能源是国内排名第四的风机制造商,该公司董事长张雷表示,远景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目标,即建立一个类似微信的生态圈。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做能源。全球能源发展正呈现三大趋势——分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这正是远景的机遇所在。

能源的互联网会带来什么样的市场空间呢?张雷认为,第一,是有形的能源资产市场;第二,则是能源交易市场。能源互联网是由智能硬件、软件平台和市场组成,这三者互联促进。比如应该要建成一个大的光伏能源市场,在这个平台上面形成包括开发商、设备供应商、银行、保险公司等均在内的抱团效应。而我们推出的格林威治平台就是从这方面开始做尝试。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具体到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互联网开发利用,就要在生产、输配、消费等环节上,贴近用户侧。就要以能源微网为基本单元的能源互联网,实现信息流、能量流、业务流、资金流系统的连通和耦合。目前,协鑫的“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模式,就是利用太阳能、天然气、风能、低位热能、LED及节能技术、储能技术构建微型能源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传统能源系统利用效率提升40%以上。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2015年2月3日出版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提出到2050年要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即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也是实施“两个替代”的关键。

有评论认为,这一能源互联网是基于工业思维追求规模效益的认识,与“因地制宜、因需而设、就地取材、就近供能、自下而上、参与互动”的互联网思维下的能源互联网是完全逆向的思维。

曾鸣在中国能源报《能源革命与能源互联网+》一文中,权威阐述了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的原则与主张。他认为,在“能源互联”背景下,传统的以生产顺应需求的能源供给模式将被彻底颠覆,处于能源互联网中的各个参与主体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互联共享将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

因此,能源互联网是要构建一个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类型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高度整合,具有“横向多能源体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是要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其中,“源”是指煤炭、水能、天然气等各类型一次能源和电力等二次能源,“网”涵盖了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网、电力网络以及铁路、公路等运输网络,“荷”与“储”则是指各种能源需求以及存储设施。通过“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达到最大限度消纳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需求与生产供给协调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整个能源网络的“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推动整个能源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参与制定能源互联网标准的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东的观点,他认为,能源互联网要秉承互联网理念,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能源赋予新的数据属性,并实时网状流动,动态调配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继而构建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新格局、新业态,使得能源产业更开放、更透明、更便利、更高效。

中国能源互联网联盟专家委员曹寅认为,能源互联网应该包括六大板块:智能发电、智能电网、智能储能、智能用电、智能能源交易、智能管理和服务。这六个板块无法割裂,浑然一体,构成了完整的能源互联网。

企业布局“互联网+”能源

“互联网+”是国家倡导的产业升级战略,“互联网+”生态将构建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而能源互联网只是把交换的“介质”从信息和商品变成了能源,并实现开放协作、跨界融合。

能源行业正在“互联网+”的风潮下发生巨变。无论是传统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纷纷在“互联网+油气”、“互联网+电网”、“互联网+煤炭”和“互联网+电力”等领域布局。

6月10日,中国石油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能源企业的转型发展,实施“互联网+油气产业”。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业务开发与推广、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媒介宣传、O2O(线上与线下联动)业务、地图导航、医疗、旅游、团购、用户忠诚度管理(积分会员管理)、云服务、大数据应用与联合营销等领域探索开展合作,通过充分发挥双方核心能力和战略资源互补优势,共同推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产业升级。

此前,中国石油与腾讯公司已在网上充值、微信服务号等方面展开合作。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喻宝才称,油品销售业务亟须利用互联网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亦认为,中石油与腾讯的合作会首先在下游终端发力。“腾讯在微信上拥有巨大的客户群体和便捷的用户体验,腾讯与中石油方面合作,首先面向的是终端的消费者,未来或可实现微信支付加油。”

去年8月26日,中石化率先与腾讯科技签订合作协议,从销售端拥抱互联网,双方在业务开发与推广、移动支付、媒介宣传、O2O业务、地图导航、用户忠诚度管理、大数据应用与交叉营销等领域探索合作。腾讯还参与了中石化销售公司引资。

今年4月份,中石化又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大数据提升产油量、统一支付体系、车联网、电商O2O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其时,中石化表示,正以积极的态度拥抱“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谋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中抢得先机,实现转型发展。

在电力领域,国家电网也早已布局。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就“互联网+电网”服务应用平台展开深层次合作,实施“互联网+电网”战略。“互联网+电网”项目将以“互联网+”解决方案为抓手,以腾讯智慧城市为平台,依托国网四川电力的电力智能化服务,结合腾讯在网络社交、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电网业务数据量大,普遍认为目前对数据的挖掘不够,接近用户侧的数据价值很大,也是智能生活的重要节点。国家电网在一直倡导的智能电网之外,6月初还正式上线运营电子商城,做起了“电商”。

面临产能过剩的煤炭行业,也想抓住“互联网+”这根救命稻草。5月份,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撰文称,神华利用网络销售产品打开了“互联网+煤炭行业”的小窗口。目前,神华正在积极进行转型,数字化及信息化将作为神华“十三五”规划的一部分。如探索成立售电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包括新能源在内的电力产品和碳配额。另外,搭载互联网销售电力宽带及其他电子、电力改造产品和服务。

除了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企业搭载“能源互联网”之势更是愈演愈烈。一个近期在行业引发广泛关注的,是前江西赛维LDK董事长、现SPI绿能宝董事长彭小峰6月16日在北京公布能源互联网生态圈的战略布局。其推出的“绿能宝”是一款实物租赁理财产品,投资者可在平台购买光伏产品,并通过绿能宝委托租赁给光伏电站项目获得收益。

相关上市公司如智慧能源、积成电子、科华恒盛等也在积极涉足能源互联网领域。6月16日, 积成电子与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备忘录》,双方将在山东省智慧能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终端设备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作为“全国智慧能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战略合作伙伴, 积成电子目前已经积累了16000家以上企业用能信息数据,公司参与研发的全国智慧能源联盟公共服务云平台规划中的首个省域实验性平台“山东省智慧能源公共服务云平台”已经实验运行,计划未来将采集3000家以上企业动态用能信息数据。同时公司承建的山东省节能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业务范围覆盖了全省17个地市、140个县和省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信息系统,布局了25000个用能采集点,这些采集点是公司卡位能源互联网入口端的重要布局。未来公司将通过合作方式或外延发展积极布局“能源端+微网+用能端”等各环节,与英特尔合作,有利于推进基于数据分析的增值服务解决方案,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的最终目的。

能源互联网如何落地

根据媒体报道,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第一次能源互联网会议传出消息,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着力点在分布式能源、微网、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基于数据的服务等商业模式上。

一位与会的企业代表透露,国家能源局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能源互联网可以两步走,第一步在售电端通过鼓励多元售电主体的竞争,鼓励清洁能源运营商参与售电和碳配额交易,形成售电公司与用户的互联互通;第二步,通过储能技术的发展,电力消费的终端随着电动汽车、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新载体,提高社会的电气化程度。

曹军威分析,单纯靠售电侧的竞争,不足以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只有在基础设施层面的改变,如配电网的建设运营与分布式能源、微网、需求侧管理等进行统筹,才能节约电网容量,提高效率。”比如区域能源互联网建设目前应将重点放在四个方面的开放互联:分布式能源、风光储微网、需求侧管理与配电网。

无论《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如何落地,能源互联网的现实与愿景之间,还存在巨大的体制机制性鸿沟,而且在近期难以跨越。例如微电网示范工程属于毫无争议的能源互联网项目,但它的推广并不顺利。

“尽管‘十二五’期间我们提出要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和30个微电网示范工程,但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进展并不如人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说。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也指出,阻碍微电网示范工程推广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多,如果这些障碍不扫除,《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写得再漂亮,对现实都不会有太大触动。

随着新一轮电改的强力启动,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体制障碍或将被破除。未来,在电改得到有力落实的前提下,发电、售点、配电行业的竞争将充分市场化,电价竞争和用户侧服务将会出现。

曹寅在《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一书中认为,根据电改未来分阶段的进展和时间安排,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将会按照“三步走”的顺序有序落实。从目前开始是能源互联网的第一阶段,重心在于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包括分布式能源、储能、数据采集器、智能电表、充电桩、智能逆变器等设备和系统,这些能源设备相当于能源互联网的五官和触手,构成了能源互联网最基础的设备层。这一阶段的大规模建设将持续数年,带来万亿计的市场。

随着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以及售电侧市场的逐步放开,预计中国将于2017年进入能源互联网的第二阶段——需求侧管理和服务市场。届时,面向工商业用户的电力交易市场机制将基本建立;同时,也会有大量多背景的企业主体进入售电市场,包括发电企业、园区管理企业、大型用电企业、公用事业企业、分布式电站项目公司等。因此,售电侧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价格竞争难以避免。而能够提供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综合性智慧用电服务的企业将会在价格竞争的泥潭中脱颖而出。

第三阶段将以配电侧的智能化和竞争为主要特色。伴随着电改的深入贯彻,预计在2020年左右,所有增量配电和大量存量配电将向市场开放。配电网络作为智能管道和管理平台的角色将得到企业重视,一大批基于能源互联网建设和改造的、以分布式发电项目为核心的智能微网将出现。同时,虚拟电厂作为分布式电站智能运维平台和需求侧响应及管理系统的高阶形式,将基于智能微网蓬勃发展。至此,一个以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用电器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广泛互联和智能管理,以综合性服务为特点,以电力消费者为核心,充分竞争和开放的能源互联系统将初步成型。

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时代,并不意味着电力公司的消亡。但电力公司的角色将发生转变,他们的专长并不是去售电,而是成为能源互联网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从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来降低边际成本。

里夫金指出,电力或水电公司不再靠销售挣钱,而是把能源生产的个体户、小型企业等整合起来,管理它们的同时也降低边际成本,共享所获得的利益。未来将会有数亿的人生产电力,把它放到能源的互联网当中去。对于这些电力公司来讲他们会怎么样呢?他们会去管理这个能源或者电力的互联网,就像阿里巴巴,他们去管理网络平台。

张雷也表示,能源互联网未来会跟互联网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上今天互联网无处不在,但互联网演化到最后会形成几个集群,像BAT一样这种模式,你有阿里巴巴的平台,有百度的平台,有腾讯的平台,有Facebook的平台,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也慢慢地收拢,变成平台化、集群化和生态化。在这么大的平台里面,比如有光伏的能源市场,平台上面有你的开发商、设备供应商、银行、保险公司等等。

未来能源产业在互联网化的进程中,将会涌现非常多的商业模式,有不少商业模式将是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比如,最上游的材料及设备领域,会产生如“找钢网”这类B2B产业垂直电商;能源生产领域,会产生各种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工业节能商业模式;能源生产的产品领域,会产生电子交易所这类B2B现货交易平台和期货交易平台;能源消费领域最具想象空间,会产生各种类型的O2O商业模式(B2B,B2C,C2B,C2C,监控节能类、方案解决类、交易类);每个产业链条,都会产生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专业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能源资产领域,会产生基于资产证券化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P2P、众筹、融资租赁等)和基于交易的O2O平台商业模式。

据曹寅介绍,虚拟电厂这种新的业态将大规模涌现。一个虚拟发电厂可以由不同类型电源组成,如风力发电机、光伏组件、微型水电站以及微型生物质电站、电梯势能发电等小规模并且不稳定的电源。虚拟电厂运营商可以像现在的金融工程一样,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机械技术,在各种现有电源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电源、不同项目之间的组合和分解(消纳和储能),以设计出符合客户特定用能需要并具有经济性的电源组合。通过虚拟电厂工程,可以弥补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自身的不稳定性缺陷,从而使虚拟电站也可以被当成传统电站一样对待。

德国已经有多个虚拟发电厂“落成”,电厂的构成包括热电联产机组、水电站、风电场、光伏电站等电源,其实际能效和经济效益均要高于单独运行这些电源。根据美国调查公司Navigant Research 2014年10月最新公布的预测,全球虚拟电厂合计容量到2023年将扩大至28吉瓦,相当于1.3个三峡电站,而这些发电能力将大部分由居民屋顶的光伏电站和海上的风力发电机组提供。

欧美各国的探索和实践

美国最早提出了能源互联网概念。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在北卡罗纳州立大学建立了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传输与管理系统(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FREEDM),提出能源互联网概念,希望将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在未来配电网层面实现能源互联网理念。美国政府每年资助经费就高达1800万美元,此外还联合了其他若干著名大学和跨国企业进行共同研究。

FREEDM结构针对的问题是分布式发电大量发展可能引起的电网不适应性,各种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设备和负载通过固态变压器提供的接口接入系统,各个固态变压器连接的子系统采用并联结构,而其中的FID是一种新型电子断路器,其可以起到故障隔离的作用,同时还集成了通信单元可以实现对系统智能开关。

FREEDM与现有电网的不同在于:传统电网中电能的流向是单向的,即只能由发电厂流向用户。而在FREEDM中,电能的流动是多向的,它是一个能源互联网,每个电力用户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能源的供应者,且用户可以将分布式能源产生的多余电能卖回给电力公司。FREEDM系统的理念是在电力电子、高速数字通信和分布控制技术的支撑下,建立具有智慧功能的革命性电网构架吸纳大量分布式能源。通过综合控制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各环节,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兼容。

作为一个绿色网络,它的主要特点在于:1、系统内分布式电源、负载、储能设备可以即插即用;2、通过分布式智能网络通信中枢来管理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3、供电稳定高质,供电效率高。截至目前,FREEDM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

2011年2月,美国能源部发起Sunshot计划,拟在2020年前将太阳能光伏系统总成本降低75%,达到6美分/kWh.Sunshot计划若成功实现将使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成本极大降低。

欧洲等国也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积极探索。从2000年起,欧盟就开始大规模推进碳减排计划和政策,加速未来新经济和能源模式朝可再生能源的循环清洁模式转换。欧洲各国制定了目标和基准,形成了主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11年,欧盟发布“能源基础设备”战略报告,提出将欧盟各个国家的电网、气网等能源网络连起来,建成跨欧洲的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英国政府也积极对以能源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政策支持,将能源互联网落实到电动汽车和电网基础设备等建设项目上。

德国通过信息化积极构建能源互联网。2008年,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与环境部在智能电网基础上推出为期4年的技术创新促进计划E-Energy,提出打造新型能源网络,实现综合数字化互联以及计算机控制和监测的目标。2011年8月,德国第六能源研究计划决定2011-2014年拨款34亿欧元,重点资助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能源储存系统、电网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整合等。

E-Energy也是德国绿色IT先锋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绿色IT先锋行动计划总共投资1.4亿欧元,包括智能发电、智能电网、智能消费和智能储能四个方面。为了分别开发和测试智能电网不同的核心要素,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通过技术竞赛选择了6个试点地区团体,之后又从6个试点扩展到了11个试点。E-Energy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通过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优化能源供应系统。E-Energy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未来以分布式能源供应结构为特点的电力系统的需求。它将实现电网基础设施与家用电器之间的相互通信和协调,进一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换句话说,其目标不仅是通过供电系统的数字联网保证稳定高效供电,还要通过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优化能源供应系统。

把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这两个领域综合起来是E-Energy项目的重点,在解决核心技术之后,德国准备从配电到循环电网打造一个全新的能源互联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智能电网”概念已从最初的输配电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扩展到电力产业全流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现在,电网正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成果,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新模式。E-Energy试图在“面向耗电的发电”基础上加上“面向发电的耗电”。换句话说,就是改变以前按需生产的模式,通过E-Energy协调用户实现按照生产情况来进行消费。实践中则是通过将可转移负荷转移到非峰值时间,从而减少峰值负荷。该理论模式影响深远,对电网进行“平峰填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提高电网效率,还可以抑制不断攀升的峰值负荷。

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影响和应用。E-Energy计划不仅涵盖了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应用,还充分考虑了将来电动汽车的大量应用可能对电网产生的影响。根据该计划的安排,2009年至2012年除了进行智能电网实证实验以外,同时还将进行风力发电和电动汽车等的实证实验,并对互联网管理电力消费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合理调控电动汽车的充电,避免分支电网出现电力负荷。此外,通过智能调控系统,还可以把电动汽车用作备用电源和移动存储器,在用电较少的时段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将电力反哺到电网,从而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这样的综合考虑和试验,可以为电动车与电力系统的一体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把将来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分散性与电动汽车的集成性之间的互补。

高度重视新式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化。从资金投入和试验范围来看,E-Energy只是一个技术研发和综合验证项目,参加试验的范围并不大,多的不过就1000名用户,有的示范模型中分散的小型发电厂也只是20个微型热电联产机组,似乎无法与投资巨大的电网改建项目相提并论。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在目前智能电网技术尚未成熟,标准正在逐步制定的时候,德国通过E-Energy计划不仅推进了自己的技术研发,验证了相关的平台系统,综合了不同用户的反馈,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制定出德国甚至欧盟的智能电网标准。这将为德国继续建设自己的智能能源网络打下坚实基础,也将为其进军世界智能电网市场备足“粮草弹药”。

推荐访问:互联网 概念 能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