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三型”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研究

“三型”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14 14:15:02 浏览次数:

[摘 要]各级农技协是开展科技兴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基层农技协要按照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新目标深入开展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该文以福建省基层农技协参与科技兴农为例,调研并总结了各级农技协组织发展及其作用,分析并阐述了各级农技协运作特点与功能发挥,结合实际提出农技协深化科技兴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技协 “三型”组织 科技兴农 创新发展 对策研究

实施科技兴农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与良好成效。如何拓展深度,加快进度,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应因地制宜构建模式,因势利导实施对策,提升精准扶贫的质量与效益,实现广大乡村科技兴农目标。成功经验表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它是以科技为纽带,农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的合作组织。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技协发展迅速,合作规模、开发领域、紧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涵盖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农技协构建了上下贯通、优势互补、技术推广的组织体系,在组织科技兴农、产品展销、技术培训与科技扶贫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不断完善与持续发展对于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实践证明,农技协作为科协组织的下属协会,是具有代表性的“三型”组织(开放型、枢纽型、平臺型)[2]。以农技协发展为主要对象,深入研究其发挥“三型”作用的经验与途径,有助于为其他协会转型升级与深化建设提供模式与经验。本研究课题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主要围绕农技协组织形式与发挥作用,农技协参与科技兴农的成效,农技协在科技兴农中案例分析等开展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力求为新时期更好地完善与提升农技协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各级农技协组织发展及其主要作用

现阶段农技协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功能、定位与主要任务包括:实施乡村层面与家庭农场的新技术、新品种集成推广;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市场化以及农民系统化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有力支持农民创新创业等。其组织形式是各级科协的下属协会,主要由农林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科协相关部门、农业骨干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力量组成,在各级科协领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农村科技推广与培训工作[3]。其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者

省市县的农技协主管单位都是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在各级科协指导下,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农技协 1 个,省级农技协 25 个;已经形成了中国农技协为领导,省级、跨区域农技协联合会、市州级、县区级、乡镇级等六级架构的农技协组织体系,在多层次组织架构下,通过中国农技协的领导与协调,能够有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新肥药的引进,并在区域试验基础上进行示范与集成推广。主要可发挥三项作用:

1.有计划地引进筛选新品种。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在农业科研部门主导下,有助于站在战略高度和国际视野上大力引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新品种,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广大乡村农民信息不畅与认识有限的不足,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2.有针对性地优化引进新品种。在农技协主导下,通过农业科研部门能够有组织地安排新品种的区域范围评比试验。农技协通过对试验地区的补助和监控,可以及时取得试验信息,力求保证所示范和推广的新品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3.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通过有组织地动员、宣传、引导、补贴等方法,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集成推广。同时,通过各级农技协推广网络,充分发挥技术能手、生产能手的示范作用,加快新产品与新技术(包括新模式、新肥料、新农药、新机械等)的集成推广[4]。

(二)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者

实践表明,农技协是乡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重要建设者,这种信息服务包含农民之间、农技协向农民、农民向农技协等三个向度。

1.搭建交流平台。为农民之间提供生产、技术经验的双向交流平台。农技协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成立较早的农民合作组织,其成立之初就是在农业技术、农业经验交流的需求下发展壮大的,30多年来,农技协一个重要的基础功能仍然是以技术专业户、技术能手为核心,促进农民经验交流。

2.拓展流通渠道。农技协在向农民传递科技信息的同时,通过信息化服务拓展了流通的渠道。农技协作为有多层次架构的组织,在科技信息及时、快速传导与流通方面具有主渠道的作用,能够及时传递相关技术与产品销售资讯、农资的国家财税补贴政策,以及不断更新相关技术标准,促进科技信息由上至下流动。

3.有利咨询解答。通过农技协活动,可以及时反馈农民提出的法律、技术等专业咨询要求。农技协作为连接广大农民和技术专家、科研人员的桥梁,能够使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法律、技术等问题得到及时解答,也能够在搜集典型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扩大宣传教育范围,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与认识,进而促进相关政策的有效宣传与法规问题的充分了解[5]。

(三)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

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与农业产品市场化有机对接。充分发挥农技协作用,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驱动,以利益为纽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力发展优势产业,有序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扮演发展农业市场化推动者的重要角色,其途径有三个方面。

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农技协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科技创业为驱动,大力推广实用先进技术,有效引进高产高效优质新品种,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2.促进科技推广服务。农技协以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着力强化专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通过技术供需对接和有效服务供给,将乡村农民、技术专家、科研人员、推广部门等主体连接起来,形成相对稳固、共同发展的科技集成推广与服务的团体,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持续发展动力。

3.促进产业规模发展。农技协在助力乡村产业规模发展时,要注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各级农技协应着力创新运作方式,积极充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为农村优势产业发展的助动器”的角色。尤其是近几年各级农技协都力求立足科技推广和有效服务,促进农村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合作,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向上下游延伸,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发展的产业链,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4.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农技协通过发挥组织与协调功能,注重强化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系列的链接服务,提高农村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的组织水平,推动农业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促进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四)促进农民素质提高的生力军

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体现在:农村生产力有待提高、农民群众科技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不力、乡村基层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经营机制有待创新等,因此着力突破障碍与制约,仍将需要进行机制改革与强化投入。当务之急是要着力提高科技创新与创业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支持农民创新创业,这是新常态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很显然,科技推广与应用,关键在于农民(技术受体)的素质提高,而农技协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支持农民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实践证明,农技协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科技传播者。农技协可以直接与农民接触,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用群众的语言传递科学思想,有助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2.科技示范者。农技协能够用其组织与协调职能,发挥其农业专家多的优势,加快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加强农民实用技术现场教学。同时,能够辅助农民技术职称,技术资质认证,扩大农村技术人才比例,培养农村技术骨干力量。

3.创新引导者。农技协在农业科技推广及技术培训外,还能加强农业管理、农业经纪、农业营销、农业大数据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育农业科技创业引领型人才。

4.创业服务者。农技协通过系统化的服务,鼓励农民创新与创业,尤其是为农民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帮助,力求为回乡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创业指导,大力扶持农村青年回乡创业,著力为农村科技创业人才推广有效的服务。

二、福建农技协的运作特点与功能发挥

农技协作为科协“三型”组织(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有效运作的实践者,正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积极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 农技协是帮助与促进农民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的有效组织形式。以福建省为例,其功能发挥与运作特点体现在:

(一)依托平台,强化县乡基层农业推广组织建设

福建科协构建了农技协组织网络,通过农技协运作,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形成了上下沟通与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更加顺畅地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截至2015年12月,全省9个设区市都成立了农技协,并较好地发挥了组织、管理、宣传及服务等职能,全省88个涉农市、县(区),已成立了80个县(区)农技协,占91%,这个比例名列全国第一。尤其是各市、县(区)科协强化指导乡镇成立农技协,并组织基层科技人员参与示范推广工作。如泉州市给予每个新成立的基层(村)农技协3000元补助,所有乡镇都成立了农技协,实现了全市100%覆盖;宁德福安市50%的乡镇成立了乡镇农技协。全省农技协达到3173个,会员19.73万人,为充分发挥农技协作用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组织基础。福建省农技协按照“协会+基地+农户”、“协会+实体+会员”等多种形式,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求通过搭建有效的技术培训、交流、信息服务形式,聚集更多各类技术能手,并通过能人效应和示范作用带动农户进行家庭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形成“一户促一会、一会带一片、一片带一业”的辐射扩散效应,着力发展山区农村富有特色的带状、块状经济,构建了充满活力的乡村经济新业态,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注重提高农民收入,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技协自身发展,推动了福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乡村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以求强化新功能,取得新实效,发挥新作用。

(二)实施开放,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初见成效

福建省农技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主动对接,制定计划。福建省科协主动与省农业厅对接,达成了联合开展调研并落实《意见》的共识,制定了贯彻《意见》的实施计划,召开全省贯彻落实《意见》专题座谈会,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中国科协、农技协在海南举行华南地区科协和农技协贯彻落实《意见》研讨会,福建省农技协理事长谢华安院士代表省科协、农技协作了贯彻落实《意见》的汇报,受到与会同志的好评。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福建省农技协认真开展实地调研和试点探索。

2 .实施开放,深入探索。按照中国科协领导要求,即福建省农技协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福建对台工作的优势,要敢于先行先试,打好闽台这张特色牌的要求。闽清、闽侯、建宁、三元区等市县(区)积极响应,认真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围绕服务福建省“一区两园”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新一轮农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设施及农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针对技术难题、会员和农民需求,在食用菌、花卉、蔬果等农林牧副渔业方面不断拓展、延伸,并提升服务内容与内涵,为推广农业“五新”、推进“新四化”( 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提供科技服务做出新贡献。

3.围绕目标,有效服务。福建省农技协注重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开展科技推广与服务,注重围绕乡村科技扶贫开展科技推广与服务,注重围绕家庭农场建设开展科技推广与服务,尤其是为山区农村发展高优高效农业服务,促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如南平、泉州、漳州、厦门、莆田等基层农技协,认真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在切实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率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4.创新机制,构建模式。福建省农技协根据产业实际和市场需求,针对基层农技协“三民”(民办、民管、民受益)、“四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运作特点,在原有服务形式的基础上,围绕“六统一”(统一组织种养植小组、统一评估论证、统一技术培训和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资金服务、统一联网销售),不断探索、创新和搭建新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构建枢纽,扎实推进“银会合作”工作落实

中国科协、中国邮储银行推广四川省科协与四川省邮储分行“资金+技术”、“科技+金融”的银会合作经验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福建省科协、福建省邮储银行和农技协进行实施资源整合,进一步深化科普支农惠农、科普精准扶贫工作,以金融服务“三农”与农技协协同推动,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与增收。实际上,“资金+技术+产业”的有机融合,为助力福建农业经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搭建了一个厚实的服务平台。

1.结合实际,推进工作。福建省科协、福建省邮储分行领导分别带队参加了中国科协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了“全国推进‘银会合作’工作现场会”,领会精神,形成共识。省科协党组专题听取了省农技协的汇报,提出了贯彻全国会议精神的落实意见,形成了会议纪要,并专题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了“银会合作”工作计划,获得充分肯定与支持。

2.开展调研,筛选项目。省科协领导带领由农技协与邮储银行同志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到福州市、南平市等地开展调研。福建省农技协理事长谢华安院士十分重视,并要求农技协同志认真领会全国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调研,优化选择农业开发项目,主动与邮储银行对接,向邮储银行推荐基层农技协的融资论证意见与需要贷款的开发项目,共同把好关口,真正把好事办实、办好。福建省农技协负责同志分别带队到泉州市的相关县开展调研,了解基层农技协的工作情况与项目筛选进展,着力做好汇总推荐工作。福建省邮储分行领导精心部署开展“银会合作”工作,并适时予以跟踪指导。

3.发挥优势,项目带动。双方职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适时沟通交流,在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达成了3年内给予全省科协、农技协会员及其所带动的农户专项授信额度20亿元,为基层科协、农技协会员提供融资、理财、汇兑、转账、代发工资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等共识[3]。

4.延伸拓展,助力产业。适时召开由双方领导参加的全省“银会合作”会议,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下发了相关典型经验材料,为各级科协及农技协和邮储银行能及时了解 “银会合作”的实施成效,力求为有效延伸对接和实际推进“银会合作”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深入开展“银会合作”的工作,有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开发,有助于推进设施化农业与标准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增效与农民创业增收提供支撑与保障。

三、基层农技协开展科技兴农的主要经验

科学技术进步与推广应用是农村经济发展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来源,而农技协作为以实施科学技术推广为主要任务的科协下属组织,无疑是科技在农业领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6]。尤其是在破解农业发展难题与技术瓶颈,建设富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技协经历不断壮大的过程。在新的发展时期,农技协如何优化转型升级,如何发挥“三型”作用,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驱动,以协会为纽带,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通过实施农业的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集成推广行动,有效健全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就科技兴农发展而言,要注重强化两项重点工作:一要充分发挥农技协的优势,强化乡村集成推广及其技术培训;二要因地制宜创立完善机制,强化市县乡农技协自身队伍建设。主要经验有六个方面:

(一)用好用活政策,强化队伍建设

各级农技协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有效开展工作,充分利用省委农办、省农业厅和省科协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全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与农办、农业厅、农科院等涉农部门的合作,整合资源,联合协作,为农技协搭建“三型组织平台”夯实基础,通过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和项目以及有效的工作,扩大农技协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促进全省农技协快速健康发展。福建省按市、县(区)数量与成立农技协比例已名列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省、市、县(区)与基层农技协四级网络机制,农技协组织建设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受到中国科协和中国农技中心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后要深入开展实地调研、项目合作、教育培训、技术推广、服务交流、组织交流、服务基层等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力求寻求更多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总结与推广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的地方经验。

(二)深入基层调研,强化协同合作

福建省农技协积极争取全国农技协调研课题,着力做好申报前期工作,积极参加项目遴选。福建省科协学会部也将各级农技协的调研课题纳入学会调研课题计划中,并在经费上适当倾斜与支持,为省市县农技协工作提供平台。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农技协主动申报和承担省、市级重点技术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其中省农技协申报并承担了省科协学會部“蔬菜、水果新技术发展论坛”重点学术课题项目;泉州市农技协承担“推进农技协建设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调研课题,注重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农技协工作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农技协与合作社协同协作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县(市、区)和乡(镇)组建农技协的积极性;莆田市农技协申报福建省科协科技思想库研究项目,开展“壮大莆田海洋产业,助推福建海洋经济”的课题研究,通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农技协基层组织作用,自身组织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乡镇基层农技协的覆盖率有提高。泉州市所有乡镇都成立了农技协,实现了100%覆盖;福安市有一半乡镇也成立了农技协,实现了50%覆盖率。在此期间,福建省农技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来之不易,值得点赞。目前,福建省有970个乡镇成立农技协的乡镇超过了56%,福建省农技协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工作落实方面都是一个质的变化,通过项目带动推进新型农民培训与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搭建交流平台,强化聚集能力

福建省农技协承办了由中国农技协、省科协和台湾农技协主办的2015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第10分会场“海峡两岸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在本次活动中,闽台双方共有16个单位参与了主办和协办,120多名农业专家、基层农技协和涉农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其中来自台湾的代表42人。福建省闽清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有限公司与台湾农村专业技术服务协会、福建大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台湾无负担农场、长乐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台湾农村专业技术服务协会签订了3个有关休闲农业交流合作协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强调的“福建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要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精神,福建省农技协主动融入大局,借鉴台湾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经验,注重围绕休闲农业、海洋渔业发展及闽台创业园(区)建设的需求,组织台湾农技协廖树宏理事长等专家8次到福建福州、泉州、莆田、漳州、宁德、三明、南平等地开展特色农业专题报告和技术培训20多场,前往县、市(区)和基层农技协、基地、生态休闲农庄一线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和实践指导,受到各地农民朋友的欢迎和肯定,拓宽了市、县(区)和基层农技协及涉农企业与台湾合作交流渠道,为打造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现代休闲农业、乡村生态农庄、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发展特色农业,强化科技培训

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扶弱扶贫、重点资助,分工协作、以点带面”原则,采取各种形式,主动与相关涉农机构联合,持续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如福州、宁德、龙岩、三明、南平、泉州、莆田及漳州等各市、县(区)和各专业农技协通过开展科技推广与培训工作,发挥科技兴农作用。同时,农技协在当地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如泉州市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开展了茶叶、芦柑、淮山等卓有成效的培训与服务工作,参与举办茶王赛、淮山王等农产品竞赛活动,得到会员的广泛认可。仅2016年,组织开展了种、养、植、营销与管理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培训67750人(次)。同时,在闽东的柘荣县开展以项目带动、对口扶持的科技精准扶贫活动,组织了中药材、茶叶、油茶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柘荣剪纸等4个重点产业的培训与技术推广,开办8个班次、培训450多人(次),赠送农函大教材和科普读物1500册,免费资助18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就读学校,支持培训、赠送教材与书籍,资助学生经费共计7.3万元。

(五)培养新型农民,强化骨干作用

福建省农技协承担并完成福建省科协牵头组织的致富带头人科学素质培训任务。省农技协与屏南县科协共同承办了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办的“2015年农村青年妇女致富带头人科学素质培训班”,近400位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中的女性负责人、经纪人以及农场科技、科普和社会活动的女性工作者参加培训,得到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农业部等职能部门领导的肯定。组织农业专家编印技术手册和科普读物,尤其注重鼓励各地自主开发和联合开发富有特色的乡土科普资料。泉州市选编了《农村实用技术优秀乡土培训教材系列丛书》,编印了《果树良种与栽培技术》上下册、《花卉实用技术手册》和《家兔和鸡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等乡土培训教材;厦门市农技协编辑《种植业》《养殖业》《花卉》《身边科学》《食品安全知识》《节能减排》《现代人的健康生活》、《农业病虫害知识防治》等系列农村技术科普读物和《科技知识》宣传彩报,印发近2万份;南平、德化、上杭、连城、长乐等县(市)经常编发简报和技术资料,平潭市组织编印“水产科普”丛书下集。同时,选送青年农民与基层农技协骨干到福建农林大学学习,进行大专层次的青年农民骨干培训,为乡村创业输送骨干力量。福建省农技协与福建省扶贫开发协会在6个设区市和漳浦县联合开展科技扶贫“万名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投入专项经费80万元,其中,由福建省科协专项列支50万元,省扶贫开发协会30万元,共举办了182个班,培训学员10312人。

(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强化协调工作

福建省农技协由省科协主管,省农技协秘书处设在省农函大,具体工作依托省农函大,由省农技协确定2名专职人员负责,并根据实际需要再聘请若干工作人员,以确保农技协正常工作的有效运转,力求做好全面协调工作。将科普惠农兴村工作纳入到省农技协年度工作计划之中,筛选与组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评审,扩大农技协的影响力。同时,多方争取并力求解决经费难题,因地制宜的打造服务基层农技协的工作平台,注重科技兴农与农民增收项目筛选与论证,通过科技兴农活动主题化、主题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具体实效化争取财政厅补助经费支持。同时,依托农函大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积极争取省政府农业项目与农民培训经费支持。从2017年起,在科普兴村“三个一”工程经费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农技协专项经费,为农技协工作开展提供经费保障,以利于科普惠农兴村工作计划的项目实施与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吕飞杰,公坤后,王诚,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模式研究——兼论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J].科协论坛,2015(7):6-15.

[2]王延飞.关于打造“三型”科协组织的建议[J].科协论坛,2017(3):37-41.

[3]张郝峰.关于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技协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方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

[4]张克云,王德海,刘燕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对河北省国欣农研会的案例分析[J].農业技术经济, 2005(5):55-60.

[5]潘建红,石珂.新常态下农技协加快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与途径[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1):324-326.

[6]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公共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观察,2003(5):24-31.

推荐访问:农技 组织建设 创新 研究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