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探究农业转基因作物及其食用安全评价对策研究进展

探究农业转基因作物及其食用安全评价对策研究进展

时间:2022-03-27 09:44:51 浏览次数:

摘 要:转基因作物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现阶段市场发展需求,结合近年来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特点,分析农业转基因作物及其食用安全评价对策。

关键词:农业;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

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219

1 农业转基因作物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转基因作物已经从农场作物转变为人们饭桌上的食物,促使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成為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基因产品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星联玉米事件”、“0157”以及李氏杆菌污染等事件,让大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存在一定的顾虑,而光明日报曾在2013年10月中旬发表过一篇报道,现阶段欧洲、美国禁止老百姓食用转基因食品,美国也不给饲养的畜生喂转基因作物饲料,并且表示转基因技术是跨国生物技术企业与科学家一起创造的异常骗局,这些更让人谈转基因色变。2016年3月,转基因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 农业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对策

农业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评价和管理工作都是影响人身生命财产的重要工作,需要放在重点的位置。世界中其它国家对于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估都是依据“等同性”为基础实施工作的,通常情况下,转基因作物从实验室转向商品化大规模生产之前,一定要实施相应的安全评估,如营养学、致敏性等方面。据报道,美国农业部部长顾问麦克斯曾说过,美国监管转基因技术的框架包含了3个部分,其中包含了美国农业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以及美国环保署,这三者中美国农业部管理农业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检查工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实施食品和饲料安全的监察,美国环保局实施杀虫剂应用安全性的检查。

2.1 营养学安全评估方案分析

农业转基因作物食用的营养学安全评估包含作物其中的蛋白质、淀粉以及纤维、矿物质等因素与对保持人体健康发展的影响营养物质,还有凝集素、植酸酶、蛋白酶等抗营养因素与生物碱、毒草等天然毒素等,在实际评估结果与以往作物信息产生区别的过程中,还需要评估所检测2种作物是否是相同种类。现阶段,大部分研究信息证明,转BT基因棉、抗虫和耐除草剂水稻、玉米等转基因作物与以往作物的营养成分是基本一致的。

2.2 毒理学安全评估方案分析

毒理学方面除传统的毒理学安全性问题外,还应考虑是否因增加了毒素本身或产生新的有毒物质等因素带来的新情况;由于转基因作物使用了抗生素标志基因,是否可能产生人或动物对致病菌的耐药性;此外,引起机体过敏也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考虑的关键问题。对于是否增加了新毒素的安全评估主要是依据与已经明确的天然毒素和抗营养因素氨基酸序列实施对比分析,并且实施热稳定性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平稳性实验证明。

2.3 致敏性学安全评估方案分析

现阶段,国际上统一应用的农业转基因作物食用的过敏性安全评估方案是:对基因的来源进行判断,根据基因是否来源于已知对人体致敏的物种而采取不同的分析步骤;进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的比较,再次进行特异性血清筛选试验,然后进行模拟胃肠液消化试验;建立动物模型试验,根据各阶段测试结果,对转基因作物致敏性进行评价。

2.4 非期望效应安全评估方案

这一安全评估主要是指转基因作物可能会构成不满足预期设定的改变,不明确的非期望效应会影响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主要的评价原则包括实质等同性原则、危险性评估原则、个案处理原则等。对于目标而言,非期望效应包含了转基因作物自身会出现的非期望效应,以及食用了转基因作物构成的食物后的动物在生理上可能存在的非期望变化。目前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的测定方法包括靶方法和非靶方法2种。

2.5 肠道健康安全评估方案

依据对动物与人体肠道健康的安全评估可以为农业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估的判断提供有效的信息。肠道中包含了多样化的微生物,结合其中存在的关联保持肠道的健康,微生物菌群的情况展现了饮食对肠道健康构成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展现了人体的健康。在实际分析肠道菌群的过程中,在以往主要是应用传统微生物检查方案,目前主要采用亚型分析方法进行非定向检测,包括:微阵列分析基因表达、蛋白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蛋白质、液谱结合核磁共振分析化合物(代谢组学)等

3 结语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推广,构建全面而优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系统,提升实际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管强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外转基因评估手段和方法尚不完善,还存在评估策略有待改进、致敏原数据库不健全等问题。在转基因食品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检测和监管,让其为人类带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茂芝,黄昆仑,周可,等.转基因棉籽的食用安全性及对大鼠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6):216-219.

推荐访问:转基因 研究进展 作物 探究 对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