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自制剧:蓝海还是红海

自制剧:蓝海还是红海

时间:2022-05-14 09:00:05 浏览次数:

众说纷纭自制剧

当许多电视台还在为拼抢电视剧的独播权、首播权而纠缠不休时,不少电视台却已经全面发力、多点布局,加强自主版权运营,逐步从电视剧产业链下游的播出端进入到上游的生产环节。大力发展“自制剧”似乎成了规避传统的外购电视剧竞争、开掘新的赢利点的“蓝海”战略,近来更让人嗅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那么,自制剧真的是电视剧竞争的“蓝海”吗?

首先,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是自制剧?”对此,目前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定义。笔者概括了一下,自制剧基本包含如下的理解:一、电视台以各种形式对电视剧进行投资、拍摄,产品面向市场发行,电视台不一定完全拥有电视剧的版权,可以按照某种形式分成,可拥有某些方面的优先权。南于电视台充当了类似制作公司的角色,所制作的剧也被称作“自制剧”;二是电视台委托某家社会制作公司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拍摄电视剧,电视台拥有电视剧的版权,也有人将之称为“定制剧”。或者,电视台买断某公司制作的电视剧版权,只在自己台内播放;三是电视台组织台内人员或工作组拍摄电视剧,拥有完全版权,不面向市场发行,只在台内频道播出,属于“自制独播剧”,是塑造媒体品牌力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伴随着我国电视剧产业走入百花深处,自制剧也逐渐细化出多样化的制作模式,随着电视台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战略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但并不是任一模式都能代表“蓝海”。笔者将对此系列撰文进行探讨,本期重点说的是第一种模式:“电视台参与拍摄的面向市场发行的自制剧”。

细说从头

从时间上看,电视台参与制作电视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甚至可以说是电视台早期的“本业”之一,随着我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的深入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早在1981年中央电视台就制作了《敌营十八年》,1983年山东电视台制作了8集《武松》,江苏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制作了3集《蛇侠》,上海电视台制作6集《海啸》,1984年青岛电视台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参与制作了13集《夜幕下的哈尔滨》,1985年杭州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联合摄制12集的《济公》。四级办电视之后,出现了电视频道数量过剩和电视节目内容匮乏的矛盾,许多电视台没有那么大实力创造出海量流行的电视剧。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有实力的大台纷纷成立电视剧制作中心,尤其是1999年“82号文件”之后,我国电视剧市场实现了电视台体制内的制播分离,大部分电视剧交由社会上的制片公司制作,极大促进了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发展,电视剧质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但还是有部分实力较强的电视台没有完全放弃制作电视剧的市场,以各种方式参与拍摄,并生发出“自拍自播”的模式,自制剧的苗头星火燎原,成为了目前一种新的潮流。

红海竞争

从数据上看,面向市场发行的自制剧仍处于传统电视剧竞争的红海之中,或者说已演变成了红海。时至今日,各电视台参与拍摄的自制剧已经占据播出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CSM电视剧查询与收视分析系统TVPRIS对80城市500个频道统计的结果,2009年1月1日~2009年5月2日,全天共播出1172部内地剧,其中电视台拍摄的有618部(占53%);晚间黄金时段(19:00-22:00)共播出331部(占28%),由某个电视台独拍的共90部(占8%)。《潜伏》、《母仪天下》、《血色迷雾》、《天下兄弟》、《我的丑娘》等热播剧均是电视台参与拍摄的,并完全按照市场方式发行,在多个频道播出。

对于电视台而言,参与制作电视剧不过顺应了其扩张生产能力的内在需求。对于电视剧而言,其版权永远是决定电视台竞争力高低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在电视剧支撑的电视市场,掌握了电视剧版权,就等于掌握了市场的发言权。无论是独播、首播还是联播,争的都是版权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而参与制作电视剧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版权,具有外购剧没有的优势。

不过,对于广泛发行的电视剧而言,对于塑造电视台或频道的品牌力没有直接的帮助,还是属于传统的“红海”概念。所以,对于像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天津卫视这类企图心更高的强势媒体而言,自制独播的电视剧才是在更高层次上体现竞争实力、提升品牌美誉度的“蓝海”。

哪个机构制作的电视剧,老百姓并不关心这个,被他们喜闻乐见才是最重要的。而优秀电视剧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实践证明,像《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亮剑》等老剧被反复播放并都有所斩获,在收视市场上优秀电视剧从来不乏收视率。因此,提高电视剧的水平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推荐访问:红海 自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