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谁鄙视谁?谁被谁鄙视?

谁鄙视谁?谁被谁鄙视?

时间:2022-05-21 12:00:04 浏览次数:

鄙视别人,恰恰是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酃视链条的最末端

小众影迷对国内大片嗤之以鼻,以听到其名字为耻。

听不懂BBC、ABC?没关系,打开光听个声响儿,也能让你高人一等。

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

鄙视无处不在,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似乎不鄙视无以证明自己的优秀、高端与成功。你鄙视我,我鄙视他,竖中指、翻白眼就是隔开自恋、自卑的“宫墙”。

对于这些动不动就摆出一副唯我独尊姿态来的人,你会怎么办?

坐在一隅,高高挂起?太淡定。

跳出来,指责或打架?不文明!

那,怎么办?

怕是只能在心里嘀咕一声哼,暗自指责对方没水准,然后用满含着公平、平等的现代思维光芒的“余光”杀死不平等的罪恶。

鄙视,这一词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不平等姿态。我好,你坏!我优,你劣!我高级,你低俗!我核心,你边缘!……我与你始终都处于天平的两端,我与你不同才能显示个性。

“完美的自恋,歹毒的投射,组成了彼此的意淫。焦虑的、不信任的人际关系中有大多数人,会用这样的方式和别人相处。”心理学家胡慎之这样评论。正如他所言,中国人的生活是比较出来的。

“自我的尊重以及对别人的尊重都已经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剥夺得只剩自卑的人该如何找寻到自尊?就是把别人看得很糟糕。鄙视就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胡慎之说。“这就像是中国人的阿Q精神一样,这是无能为力的自我防御机制。”

在硕大的世界里,有钱的上司、有权的领导、睿智的同事,即便是最不入眼的那个旧同桌在同学会的时候带来的男友也是高帅富……难道混迹社会这么多年就如此被打败了?

当然不行。自信,强烈的自信必须要释放出永不言败的气场来。

鄙视,这种方法不可谓不简单。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将对方的缺点放大,裁判别人,来满足自我优越感的追求,获得自我价值感。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看来,鄙视别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贬低别人亦是在抬高自己。下面有人垫背,自己自然也就高了。“社会往多元化发展,自然会有所不同。而又有人往往摒弃不了那些秩序之别、等级之差,只能用传统的等级制度来论证自己的差异性。”于长江说,“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为了找寻认同。在鄙视别人的同时,找寻到自己的群体。而这恰恰是一种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恰恰是游离于统治话语霸权周边的人在意淫。这正如真正的世界核心的建构者—那些欧美的主流文化,他们已不需鄙视谁。而晃荡在他们周边的游离者却正在用鄙视别人去显示自己与主流的贴近,同时亦是在悄悄地透露出身处边缘的无力。这就像是听BBc、看Dlscovery、穿Topshop这些被认为是在鄙视食物链顶端的一众,无一不是贴近欧美主流文化,他们在偷偷地述说着世界的秩序。

鄙视者无需得意。被鄙视者也毋庸沮丧。蚂蚁不也吞象吗?土得掉渣的红白蛇皮袋不也在去年成为Lv的新欢了吗?德艺双馨的苍井空不也成为公知的偶像吗?……谁鄙视谁?谁被谁鄙视?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

所以,不管是体现个性,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能赢得个性与安全感。因为,前一秒种,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长路地爬到鄙视的顶端,还没看得清可以鄙视谁,笑话谁,就又被秒杀,跌落在另外一个人的白眼里。

在鄙视的怪圈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电视剧鄙视链

基本上,国内的英剧粉提及英剧,多少都有点品位上的优越感,尤其是,近期中产最爱的某南方系报纸以两大篇文章专门解析热门英剧,百度英剧吧里有人直接说,“看到这报道,有种名的自豪感啊”。好像他们不是英剧观众,而是英剧编剧一样。虽然他们对报道里“英剧美剧实无高下”这个论断不太满意,没有高下,他们的优越感就没有依托了嘛,那份南方系报纸不太懂事啊。

英剧确宴比美剧更有文艺范儿,文艺范儿的一大标志就是闷。看美剧会很安心,最少3分钟发给你一个笑点,总不至于看睡着,而英剧整体上催眠效果要好些,你要耐心忍一忍。进入状态之后才能体会到英国人的傲娇和蔫坏。比如豆瓣打分高达9.3分的英剧《黑镜子》,夸它是“神作”的都算克制了,首相为了救王室公主,必须当着全人类跟一头猪性交,多重口味,但人家拍得严肃、深刻、唯美、荡气回肠。

一本正经地演绎荒诞,在高贵冷艳的形式感下耍贱,是英剧的核心价值。《黑镜子》中,首相视死如归地走向那头即将与他合体的猪,他的手下贴心地表示,我们已经找了一头性格最婉约的母猪了。《唐顿庄园》里,“中产”、“律师”都是贬义词,观看乐趣就是等着他们被真正的贵族羞辱。以及等待“我的孙女还没堕落到去纽约混的地步”这种霸气台词。

看遍全球电视剧的资深宅女周二有个权威论断,“英剧高明、耐看,但稍闷。美剧笑点密集,但剧情上缺乏新意,永远都是:1骂政府骂资本家骂法官;2发现特异功能A,发现特异功能B、C;3 A和B睡了,B和C睡了,C和D睡了。日剧常无厘头,但真是愿意冒险,什么冷门题材都敢拍。至于韩剧嘛,演员和衣服好看就行了”。

在周二看来,各个剧的粉丝互相掐架互相鄙视非常无聊,每种剧都能满足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她完全能在最冷门的英剧《诺妞的奢华喜剧》和国内穿越剧《步步惊心》之间自由切换。真正能挑战到周二的底线的,也就是《林师傅在首尔》这种“神剧”了,这已经不是山寨韩剧了,是山寨韩国人,在成都拍的假装在首尔拍的,中国人假装韩国人,唯一正版韩国人只有张瑞希一个,明明是《张瑞希在成都》嘛。

网上有不少“韩剧粉更脑残还是穿越剧粉更脑残”的比较帖,跟帖者都表示很挣扎,“二者不相上下很难比啊”。国产剧的粉丝至少还可以有“爱国”这个幌子,比如他们攻击不喜欢《爱情公寓》的人,就说对方崇洋媚外(但《爱情公寓》大把抄袭美剧英剧就不崇洋媚外了吗),而韩剧粉的舆论环境就差一些了,某周刊曾经做了一个专题,光是标题就能把韩剧粉气吐血,“珍惜生命远离韩剧,三大套路让你脑残”,看那架势,好像爱不爱韩剧就是一场IQ测试,台剧和内地穿越剧同理。

最搞笑的是,男人常常看不起女人看言情剧,说太弱智太脑残,剧情这不合理那不现实,问题是,他们看A片、看流氓动画就崇高了就伟大了就聪明了?专栏作者咪蒙有个论断,“言情剧就是女人的A片。大家都意淫,言情剧好歹还意思意思来点背景来点剧情,A片就纯粹是痴汉乱搞美少女,流氓动画更不要脸,主题就是无辜宅男被全球美女轮奸。敢问这有逻辑吗。现实吗,合理吗?实在很想告诉男人这物种,意淫也是要讲职业道德的”。

音乐鄙视链英伦摇滚、国内地下厂牌>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港台流行音乐>内地网络歌曲

A:今晚有五月天演唱会,去不去?

B:不去。今晚有痛仰。

A:痛仰是什么?

B:一个摇滚乐队。

A:就是《最炫民族风》那种style的?其实五月天也很摇滚的。

B:…

芸芸众生中,大凡是自诩有点音乐品位的文艺青年通常与众不同:包里永远有一台追求音质的CD机或MD;他们的歌单里,绝大部分是你拼都拼不出来的外国人名;那些封面破得一塌糊涂的打DCD和某张只限量发行几百张的EP往往是其最爱;从来不会出现在工体这样的大型场馆。798、F518、鼓楼、三里屯才是他们听演出聚集的地方。遇到这样的人,麻烦你识趣地别在他们面前拿出自己的MP3,因为他们会鄙视两岸三地一切流行音乐。

在这拨文青眼里,音乐的品位直接决定你是同类还是脑残。在他们看来,英伦摇滚无疑是高品位的体现:平克·弗洛伊德、披头士和滚石绝对是教父级人物,无论是谁都不能黑这仨。像绿目、林肯公园和艾薇儿。他们是不会和你谈论的。

若你实在对这些洋人无法产生共鸣。他们会告诉你。国内还是有些人值得一听的。像崔健、魔岩三杰就不要说了,1994年香港红磡演唱会绝对是中国音乐的神坛。痛仰、万青和重塑雕像的权利也不错。若最后话题不慎掉入地下音乐的另一领域——民谣圈,这其中水也是很深的。左小祖咒、周云蓬和张悬,会不会太有名了?张玮玮、李志和万晓利,这个是可以有的。但千万别跟他们谈许巍、陈绮贞,五月天更不行。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无端鄙视流行乐,他们会堂而皇之告诉你:如果音乐不能反映对政治、社会和内心的思考,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当然,他们在KTV的拿手歌还是Bevond、张学友和王菲、陈奕迅,因为经典流行也是他们私下里偷偷的最爱呢!

电影鄙视链

冷门国家文艺片>欧洲文艺片>日韩台小清新,老港片>好莱坞大片>内地片

当听到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拿奖的那一刻,我立马乐了,冲着墙边贴的《碟中谍4》海报,颐指气使地对着汤姆-克鲁斯说:你给我快从造拜塔上滚下来吧,我们第三世界要翻身做主人了!

你看,这就是大多数标榜自己是小众电影迷的姿态,他们的特点是,从不进影院看好莱坞大片;对于国内所谓的豪华制作更是嗤之以鼻。在他们那里,只有伊朗、法国以及国内等地的独立电影才是王道。在贾樟柯、宁浩、娄烨还未成名的年代,他们也曾是其拥趸,而现在,与这几个人赶紧划清界限才是正经事。而被豆瓣那些傲娇文青追捧的杨德昌、侯孝贤和台湾小清新,他们也会表明:这些都大众得很!

在所谓的小众电影迷们看来,一部不具备典型意义的电影,不是马屁,就是意淫。Mr汪是位资深影迷。如果你和他谈论即将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他会告诉你,一部煽情片披了件3D外衣,隔几年继续在全球圈钱,实在可耻。不过,汪先生得了两张赠票,最近正忙着四处寻人陪看呢。

而所有被鄙视的大众电影迷也有站得住的论据:生活已经这么苦逼了,难道连看电影也要整成苦大仇深吗!想必这也是外表小众的汪先生天天躲家里偷看好莱坞大片的原因吧!

推荐访问:鄙视 谁被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