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六安市金安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

六安市金安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

时间:2022-03-31 10:03:43 浏览次数:

摘要 介绍六安市金安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的设置情况,阐述具体的防控措施,分析取得的病虫防控效果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安徽六安;金安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39-03

六安市金安区是农业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67万hm2以上,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14.00万hm2次左右。如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较大规模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将对当地因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农药残留严重等现状的改观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

为此,2013年金安区农技推广中心决定在孙岗镇新桥、孤堰2村建立333.33 hm2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技术方案由农技推广中心制定,金安区孙岗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和督促,六安市健生源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金安区兴农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区实施单位。

1 科学设置示范区

1.1 示范区实施地点

示范区设在金安区孙岗镇新桥、孤堰2村,群众基础较好,水稻生产规模较大且连片。六安市健生源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金安区兴农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合作组织分别位于这2个村,合作社生产、经营和管理已走上规模化、正规化。示范片实施地点落实在以上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

1.2 示范片品种及设施安排

示范片种植单季杂交水稻(两优6326、新两优6号)341.73 hm2,设施布置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PS-15Ⅱ型)105台、太阳能杀虫灯25台、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水盆诱捕器200套,能基本满足示范片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需要。示范片周边隔离设立了8个对照田块(品种、播期与示范片一致,其他栽培管理与当地生产一致),其中4个田块为不防治区,只作观察对照,另4个田块设为习惯防治区,由群众按传统方法防治病虫害,防治全程由专人记录以作对照。

1.3 示范片水稻种植基本情况

核心示范区种植水稻341.73 hm2,全部工厂化塑盘育秧,机插秧;其中冬闲田253.33 hm2,于4月25—27日播种,5月15—17日栽插完毕;麦茬田水稻88.40 hm2,于5月11—13日育秧,5月29日至6月4日大田移植结束。

2 围绕方案目标任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示范区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坚持以绿色防控与应急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强植株抗性,改善田间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条件,为绿色防控奠定基础;加强监测预警,注重控制基数,加大迁飞性害虫防控力度,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危害;将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诱杀、科学用药等防控技术加以集成和配套,切实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现高效、节约、生态和环保等目标[1-2]。

2.1 农业防治

示范区在水稻栽培管理上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做到了作物布局合理,避免了害虫食源作物重叠交替,减少了虫口基数;早翻犁、多晒垡,压低螟虫越冬基数;做好种子处理,培育无病虫壮秧;适时栽插,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水稻健身栽培,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生条件,提高抗病虫能力。

2.1.1 科学育秧。种植处理区浸种前晒种2 d(冬闲田4月25—27日进行,麦茬田5月10—13日进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出苗整齐一致。结合晒种进行风选或筛选,除去杂质、病粒和部分空秕粒,提高萌发整齐度。用16%恶线灵10 g或16%绩丰10 g,对水5 kg,浸稻种3 kg,浸种10 h后取出清选,沥水后用旱育保姆均匀拌种(旱育保姆350 g拌种1 kg),随即播种。

2.1.2 合理密植。行株距为30 cm×14 cm,适当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采用宽行窄株种植方式进行东西行向栽插,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并提高植株采光效率,预定穗数为270万穗/hm2。

2.1.3 科学施肥。施有机无机复混肥(10-8-10)1 050 kg/hm2作基肥;施尿素225 kg/hm2、60%氯化钾150 kg/hm2作追肥,其中分蘖肥(移栽后10 d左右)为尿素112.5 kg/hm2,其余的尿素和氯化钾作穗肥(晒田复水后和倒2叶2次追施)。施肥方法做了改进,就是改基肥施“耙口肥”为“犁沟肥”,改追肥一次施为多次施,改全化学肥料为有机无机混合施。

2.1.4 湿润灌溉。移栽后返青阶段、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末期晒田,其余时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杜绝深水灌溉。

2.2 物理防治

频振式杀虫灯105台、太阳能杀虫灯25台,5月10日完成安装并调试正常;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水盆诱捕器200套,于5月11日(越冬二化螟发蛾期前)在大田安置完成。

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每台控害服务面积2.67 hm2,采用棋盘式布置,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 m,光控自动开关,确定专人收集灯下害虫,定期用毛刷将灯上虫垢扫净。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水盆诱捕器每套控害服务面积666.67 m2,诱捕器需高于稻株20~30 cm,25~30 d更换1次诱芯。

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效果显著;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的控害作用较理想。

2.3 生物防治

示范区水稻通过科学田管、健身栽培,达到了方案要求的延迟和少用农药的目标,为天敌创造良好的繁殖环境,以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3]。在用药上,严格按照绿色防控的防治指标开展生物药剂防治。于7月26日至8月2日大田先后普遍施药统防一次水稻穗期病害,用12.5%井冈·蜡芽菌(水剂)3 kg/hm2。

2.4 化学防治

示范区水稻移植前5~7 d,针对已近二化螟1代卵孵期等病虫情况,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5 000倍液喷雾,作为送嫁药,确保壮秧进入本田;插秧后5~8 d结合追肥使用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选用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多·井·酮预防水稻“两病”(穗颈瘟、稻曲病),选用阿维菌维、Bt制剂等防治水稻螟虫。

在药械选用上,示范区统一使用华盛3WF-2.6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及卫士牌WS-16型背负手动喷雾器等精准施药药械,雾化程度高,雾滴细,做到节水省药,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了安全性,避免了“跑、冒、滴、漏”等问题,提高了施药效果。

3 病虫害防控效果显著,效益剧增

示范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十分明显。从金安区当年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面及程度上看,示范区水稻各种主要病虫危害损失率都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达到了方案制定的要求,即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病虫害短期预报准确率达100%,防治处置率达100%,防治效果达90%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100%,稻谷农药残留合格率达100%,这些数据都达到或超过了方案制定的目标;示范区农药利用率提高了15%以上,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超额完成了方案的目标任务;示范片水稻病虫害防治直接成本投入较上年明显减少,在提高防效和科学田管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

5月上旬至9月下旬,对杀虫灯下情况观察,并分类记载。一是诱杀广谱: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稻飞虱、黑尾叶蝉、中华稻蝗、稻螟蛉等。同时,对周边旱粮作物、林木上的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如斜纹夜蛾、豆荚螟、小地老虎、小菜蛾、大豆卷叶螟、蝼蛄、蝽蟓等。二是诱虫量大:单灯累计诱杀水稻主要害虫9 860头,8月18—25日,在五(三)代稻纵卷叶螟发蛾高峰期间,单灯平均每日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192头,大大降低了田间落卵量。三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小:杀虫灯的诱杀有一定的选择性,逾130 d的开灯时间里,单灯累计诱杀益虫98头,害虫逾10.9万多头,益害比近1∶1 100,天敌没有被大量诱杀,生态未受明显影响,天敌生物控害得以保护。具体控害效果如表1所示。

3.1.1 稻飞虱。采用水稻健身栽培,科学管理肥水,不断改变和恶化稻飞虱生存、生育、发展环境。由于稻飞虱天敌种类较多,采用天敌防控技术,药剂防治采用选择性药剂,调整用药时间,改进施药方法,减少用药次数,最大限度避免杀伤天敌[4-5]。

示范片稻飞虱百丛高峰虫量控制在平均200头,虫量最高田块百丛未超过500头。对照田的不防治区和习惯防治区的百丛高峰虫量平均850头,虫量最高田块百丛达到1 600头。全区平均百丛高峰虫量582头,虫量最高田块百丛达到3 850头。

3.1.2 稻纵卷叶螟。一是采用农业措施防治;二是利用天敌控害作用;三是药剂防治。要严格防治指标,把握防治适期,选好防治药剂,确保防治效果。

示范片平均卷叶率2%,远低于对照田的不防治区和习惯防治区,对照田的不防治区卷叶率6.5%,习惯防治区卷叶率3.2%。

3.1.3 二化螟。首先,压低虫源基数。冬闲田早翻犁,灌深水并保持1周以上。其次,使用二化螟性诱剂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控螟取得明显效果。第三,科学开展药剂防治。合理用药,减少了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绿色防控示范片水稻二化螟一代、二代枯鞘(心)株率和枯心(白穗)率分别是0.39%和0.73%,不防治区分别是1.74%和2.41%,习惯防治区分别是0.65%和1.08%。

3.1.4 水稻纹枯病。灌水耙田时,打捞被风吹到田边的“浪渣”,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了菌源;通过实行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过迟施氮;适时适度烤田等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及时挑治了达标(病丛率达10%)田块,用20%井冈霉素750 g/hm2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

示范片纹枯病定点调查显示,病丛率平均仅3.1%,病株率1.2%。对照田不防治区病丛率和病株率分别是22.7%和15.4%,习惯防治区病丛率和病株率分别是8.5%和4.8%。全区水稻纹枯病病丛率和病株率分别是10.0%和5.2%。

3.1.5 稻曲病。首先在农业防治上,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防止过迟施、偏施氮肥。其次在药剂防治上,抓住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前10~15 d施药预防,破口期再防治1次,用12.5%井冈·蜡芽菌3 kg/hm2。

示范片稻曲病病穗率平均低于1%,病粒率极低。对照田的不防治区病穗率和病粒率分别是4.5%和0.2%,习惯防治区病穗率和病粒率分别是3.1%和0.1%。

3.1.6 稻瘟病。首先,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用咪鲜胺2 500~3 000倍液浸种。其次,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过于迟施氮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第三,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破口前3~5 d喷药预防,齐穗期补治,用生物药剂2%春雷霉素水剂1 500 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稻瘟病在示范区定点调查只有少部分田块零星发生。

3.2 示范区水稻生产效益分析

示范区在与对照田及全区水稻生产对比上,显著提高了病虫危害控制效果,直接降低防治成本,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3.2.1 产量对比。经过测产考种和丈量实收,示范片绿色防控区的两优6326平均产量8 706 kg/hm2,新两优6号平均产量8 593.5 kg/hm2;对照田的不防治区两优6326平均产量6 637.5 kg/hm2,新两优6号平均产量6 496.5 kg/hm2,增幅分别达31.2%、32.3%;对照田的习惯防治区两优6326平均产量7 402.5 kg/hm2,新两优6号平均产量7 356 kg/hm2,增幅分别达17.6%、16.8%。由此表明,不同品种防治区较不防治区及习惯防治区均有明显增产。

3.2.2 效益对比。示范片绿色防控稻区整体效益的大幅提高是从几个方面实现的:一是通过全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了病虫危害损失,从而提高了产量;二是绿色防控稻区做到了用药次数减少,杜绝施药中的浪费,节约了直接防治费用(与对照习惯防治区比);三是由于示范片绿色防控稻区的水稻病虫害全程实施绿色防控,使六安市健生源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富硒米品质提升、售价提高,经济效益显著(表2);四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绿色防控全程实施,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自然天敌,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提升了稻米质量和安全性等,因此绿色防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4 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必然方向。然而绿色防控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其要向规模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规模化相当关键,如果达到一定规模,防控效果和整体效益明显提高。及时准确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绿色防控能否成功的前提,而专业化的防治队伍和现代化的防治设备则是绿色防控的基础和保障[6]。

5 参考文献

[1] 朱红军,徐庚鸿,赵德明,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J].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24-2925.

[2] 徐南昌,莫小荣,张晨光,等.衢州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434-1437.

[3] 董建萍,杨坚,李永明,等.陇川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及推广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184-185.

[4] 张迁西,毕甫成,邹乾仕,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报[J].江西植保,2009(4):186-187.

[5] 王秋华,张传根.泾县云岭镇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J].现代农业科技,2014(6):146-148.

[6] 张开朗,谷爱娣,游树立,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11(5):17-21,30.

推荐访问:病虫害 水稻 防控 市金 示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