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时间:2022-03-20 09:50:50 浏览次数:

【原文呈现】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素材解读

当世俗的黑暗企图要淹没他时,陶渊明断然拒绝了高官厚禄,选择了耕织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一方面厌弃官场的污浊之气和奴颜媚骨,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另一方面他又与山为伴,与月为友,把自己归隐后快乐的田园生活,通过诗作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心归来,生命之花才得以高贵绽放。

适用话题

心灵自由 与书为伴 融入自然 保护自尊 学会放弃

素材运用

①与其背负太多的压力,不如走向自由,奔赴宁静。心灵的自由是最高境界的自由,正如陶渊明所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毅然跳出尘网,与书为伴,融入自然,“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才能在喧嚣的尘世中,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

③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栖居。在寂寞之中,陶渊明构建了自己的“乌托邦”。

④自尊是一种不汲汲于名利的高贵,是一种不攘攘于富贵的高雅。做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吧!

⑤与其在崇高的理想与尴尬的现实之间徘徊,不如勇敢地放弃,放弃有时也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陶渊明虽然放弃了物质的优越生活,但他的放弃,最终让他找到了身心的自由。

【原文呈现】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素材解读

在省亲路上,年轻气盛的王勃巧遇宴会,即席赋诗,写下此序。意在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风光、宴会娱游,叙写人生际遇及身世感慨,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

适用话题

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 面对困境

素材运用

①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有时,谦虚反而是虚伪和懦弱的行为。王勃路经滕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惊叹四座的《滕王阁序》,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席。

②哭泣,不是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历来有志之士,面对困境总会尽力克服,执着追求,就算身处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绝不消沉放弃。

【原文呈现】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素材解读

晋武帝司马炎立国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侍祖母至孝,但苦于上命不可违,故上此表陈情,以祖母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非常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養。这篇文章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生动。后其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适用话题

说话的艺术 感恩 选择

素材运用

①说话要有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李密说话很注意艺术,他选取了一个最能发挥自己口才的角度,句句表情,处处藏理,“情”之所至,哀婉动人;“理”之所在,含而不露。最终使晋武帝“龙颜大悦”,欣然收回成命。

②应好好珍惜亲情,善待亲人,学会感恩。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意;结草衔环,李密陈情,投桃报李,何处不彰显感恩之心?

③面对选择,要多一份冷静,少一份浮躁。面对篡权夺位有虎狼之心的晋武帝,李密的选择如果稍有差池,即会招致杀身之祸。但他在危难面前,仍能保持沉着冷静,终于使自己化险为夷。

【原文呈现】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咬文嚼字》

素材解读

作者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时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表达出来。作者对“套板反应”很是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当代学生的通病。

适用话题

独立思考 求真务实 刻苦自励 推陈出新

素材运用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唯分数论”影响着孩子的全面发展。其实这种“唯分数论”就是让孩子“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朱光潜就对这种“套板反应”很是反感,他提倡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而这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值得我们借鉴。

推荐访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