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论回文联在汉语中存在的可行性

论回文联在汉语中存在的可行性

时间:2022-05-23 13:40:07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回文联作为一种独特的对联,有其独特的音韵美与韵味,其存在也非偶然,而是由汉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一特点就在于汉语以方块字作为书面存在形式,一字可做一词,而且汉语本身缺乏形态,汉语的这些特点成为回文联存在的基础。

关键词:回文联 形态 意和

回文联,在中国对联中独树一帜,其特色在于正读、倒读皆可成句,有些回文联固然是运用了回环的修辞格,但回文联得以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实际上是汉语意和的体现,亦即,汉语本身的特点是回文联产生的条件,而回文联,恰是对汉语语法特点充分利用的表现。

一、严格的回文联:

1.海上飞燕飞上海,江内行船行内江; 2.上海渔民渔海上,中山猎户猎山中3.河边赛车赛边河,湖南来宾来南湖;4.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5.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6.响水池中池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7.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

以上回文联,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每一句话的七个字都是以第四个字为轴左右对称分布,保证了这些回文联正读、倒读完全一致。从内容上看,这一组回文联都与地名有关,这样的回文联得以形成,得益于汉语在书面上以汉字—————方块字的形式存在。汉语词在书面上以汉字形式表现出来,汉字的不同组合能产生不同的语法单位,这与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中,单词虽然可以分为词缀,词干,但词缀、词干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换位置。如:汉语对联中,海上,上海,是由于“海”和“上”两个汉字互换位置而得到的,而且海上、上海两个语法单位都有意义。在英语当中,behind, 由“be”和 “hind”构成,这两部分位置不能互换成”hindbe ”,因为没有意义。虽然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任意的汉语词中的汉字顺序颠倒构成回文联。首先看前三副对联中的词:山海,内江;中山;边河,南湖,这些都是地名名词,这也就构成了回文联的第一个要求,选词。以上这些词都是地名,即确有这些词,不是生造词。其次,这些词的两个汉字位置互换后仍能构成合法的语法单位。如:上海————海上,内江————江内,中山————山中,边河————河边,南湖————湖边,这些地名的特点在于:方位名词+表示处所的词(山、河、江、湖、海),这样的词能保证两个汉字,(在这些词当中,每个汉字也同时是一个语素)位置互换后,能构成表示方位的短语,这样的短语仍旧合法。

除了选词以外,这一组回文联,在语法结构上也有一致性。

(海上)飞燕"|飞上海,(江内)行船||行内江;(上海)渔民||渔海上,(中山)猎户||猎山中;(河边)赛车||赛边河,(湖南)来宾||来南湖

三组对联都可以看做动词作谓语的主谓句,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这三组对联可看作是:

海上(的)飞燕飞(往)上海,江内(的)行船行(往)内江|上海(的)渔民渔(在)海上,中山(的)猎户猎(在)山中|河边(的)赛车赛(在)边河,湖南(的)来宾来(到)南湖。

三组对联在表意上都清楚,但都在我们理解的范围内省略了部分词语,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这是回文联得以形成的最基本条件之一。英语则不同,英语的成分不能随意省略。例如:英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是不可以随意省略的。

a. Do you eat the meat every day? Yes, we eat the meat every day.

*Yes, we eat. *Yes, eat every day.

b. Who is XiaoZhang? I am xiao zhang. *I. *Is me.

可是汉语里却只要语境允许或不引起误解,很多成分都可以省略。

如:a. 你喝啤酒吗? 我喝啤酒。我喝。喝。 b.小张是谁?小张是我。是我。我。汉语这样的优势使得汉语组合更具灵活性。

后四组与前三组的一致之处在于斗鸡山——龙隐洞,响水池——黄金谷,静泉山——清水塘,也都是地名,“确有其词”而非“生造词”,这些词的汉字位置颠倒后构成的语法单位依然合法。这些词的内部结构,除“龙隐洞”外都是形容词/动词+名词+表示地点的名词(可作限定成分)这样的结构保证了这些地名名词的汉字位置颠倒后成为合法的结构:主谓结构池水响;谷金黄;山泉静;塘水清;四组对联中间一字都是表示方位词,这样整句话就是这样的结构:[响水池中]池水响,[静泉山上]山泉静; [黄金谷中]谷金黄, [清水塘里]塘水清:地点状语+介词+主谓短语。

二、带有叠音词的回文联

8、处处红花红处处,潺潺碧水碧潺潺; 9、处处飞花飞处处,声声笑语笑声声; 10、艳艳红花随落雨,雨落随花红艳艳:这几联仍是七言,以中间即第四字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分布。

回文联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但实质上仍然是词的组合,只是这种组合产生了大于字面意义的意义与回环往复的美感。词组合成结构以后,整个结构的意义大于每个词的意义之和,因为结构产生以后,增加了语法意义,这些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手段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回文联主要依靠选词和词序两种手段。

选词要考虑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如已经分析过的1、2、3联,其选词不仅满足语义语法的要求,还满足词语内部汉字顺序变换后,构成的语法单位仍然合法的要求。带有叠音词的回文联,如“潺潺”,“处处”,“声声”,这样的词在对联中符合语义、语法要求,而且比起前面的七组对联,在选词上更有优势,它们两个汉字是一样的,所以,无论顺序如何颠倒,组成的语法单位都是合法的,且所选的这些叠音词,都能充当两种以上语法成分,如在对联8中,“潺潺”既可以做“碧水”的定语,又可以做“碧”的补语。

无论是前七联,还是带有叠音词的回文联,之所以能在汉语中存在,根源在于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词类本身无形态标志;另一方面,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进入句子中无形态变化。正如对联8,“红”作为形容词,做“花”的定语,与“红艳艳” 的“红”做谓语是没有形态上的变化的,下联的“碧”也一样。英语则不同,英语的“red”,作为形容词,只能做定语或表语,英语的谓语动词,在进入句子时,还必须根据人称,时态,进行形态的变化,因此,汉语可以利用词序产生回文联,而英语由于形态的牵绊,词语无法如此自由地行动,回文联的形成也就成了不可能。也就是说,英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而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则并非一一对应,是一对多。如图所示:

因此,“处处飞花飞处处”这样的句子在汉语中可能出现,但英语不可能出现,因为英语不会出现定语与谓语在形态上完全一致的情况。

三、宽式回文联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a);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这是非常著名的回文联,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并不是非常工整的对联,之所以还列为回文联,只是因为它们正读倒读都成句而已。单就a句而言,a之所以合法,也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1)汉语词类本身无形态标记,如:a句中“人过大佛寺”的“过”是动词,表示“经过”的意思,可以带处所宾语或施事宾语,句中的“大佛寺”就是“过”的宾语;“寺佛大过人”中“过”却是助词,读作“guo”,据《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说法,“形容词+过”表示“比较”的意思,句中“大”是形容词,“寺佛”与“人”构成比较,因此,“大”后面的“过”是助词,前半句的“过”与后半句的“过”形态上完全一致,却表示不同的含义,甚至分属不同的词类。(2)词语进入句子缺乏形态变化而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并非一一对应,如“寺”在“人过大佛寺”中是宾语,而在“寺佛大过人”中却做了“佛”的定语。

综上所述:回文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组合。它的特殊性在于所选词的成分即使顺序颠倒仍旧合法。这种情况只在汉语中出现,而英语中不会出现是汉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汉语词汇在书面上由汉字组成,汉字是一个个独立的,因此可以自由组合,不同于英语的语素或词素;汉语缺乏形态,词类无形态标记,词语进入句子缺乏形态变化,使得回文联这种特殊的词语组合变成可能。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

[2]陆俭明.《汉语及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大出版社.沈阳.2005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 商务印书馆.北京.1999

[4]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 北大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回文 汉语 可行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