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涉诉信访人员的非正常心理状态分析

涉诉信访人员的非正常心理状态分析

时间:2022-03-16 10:12:11 浏览次数:

摘要:

法院的涉诉信访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涉诉信访工作的现状堪忧,其中对于涉诉信访人员的心态把握不清是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对涉诉信访人员的三种非正常心理状态进行了阐释,旨在为涉诉信访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心理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涉诉信访;精神病;人格;心理障碍

收稿日期:2011-12-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农村重复信访人员心理及对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552056。作者简介:孙影娟(1981-),女,黑龙江泰来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姜述弢(1976-),男,山东蓬莱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

涉诉信访,是指经过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开庭审理或强制执行的案件当事人和案件以外的第三人,通过各级国家机关和人民法院信访渠道,采取向有关部门告诉、申诉的方法,要求维持、撤销、变更人民法院裁判结果和督促履行或制止履行执行内容的来信来访行为。法院的涉诉信访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司法人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监督法院及法官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党在司法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的体现。包括接待不服各级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检举、投诉法院及法官的不当和违法乱纪行为;咨询有关法律问题,寻求相关帮助;对相关司法问题提供各种建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等。具有以下属性:一是政治色彩性;二是历史传承性;三是现实功能性;四是比较差异性。涉诉信访制度作为未完全分化的司法组成部分,仍不完全是一种纠纷解决机制。法院的司法能力、方式在亦步亦趋地适应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其中涉诉信访工作的价值、职能和机构尚不能有效地舒缓社会矛盾,涉诉信访的无序性反映出司法的社会治理功能及方式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涉诉信访案件的当前状况是办案力量受制约,非正常上访问题突出,闹访问题严重等,究其原因其中之一为上访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如长期上访的当事人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多为年龄较大的群众,认识问题有局限,法律知识欠缺,思想传统守旧,不易做思想工作,往往不理解或片面理解法律规定,不能接受承办人的答复和解释。还有就是部分上访人在利己思想驱使下,不顾案件的实际情况,向对方当事人或者法院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借上访向法院施压,得不到满足时就走上缠诉缠访之路,等等。

为了使得涉诉信访这一行为同时有利于相关部门工作的展开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有必要了解涉诉信访人员的心理状态。总体来讲,涉诉信访人员属于心理正常人群,尽管也会出现不合时宜的行为,这与他们自身素质,文化程度,对于法律程序了解程度等等都是息息相关的。

但对于非正常心理状态或者叫做异常心理的涉诉信访人员,仅依赖法律界相关人士是不足以加以辨别和处理的,这时,就需要心理工作者的介入。在心理学界有一个分支学科叫做异常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异常的心理活动并探索异常心理活动表现及其规律的学科。异常心理学是在正常心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异常的心理活动,主要任务在于了解及掌握异常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以及正常心理是如何相互转化和移行的;探寻引起异常心理活动的原因及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研究纠正、治疗及预防各种心理异常活动的方法等。

将异常心理学与涉诉信访人员的心理相结合,认为涉诉信访人员非正常心理状态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分别为精神病型的上访人员、人格异常型的上访人员以及心理障碍严重的上访人员。

第一种精神病型的上访人员。精神病指的是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在精神病学中指的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这些异常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这被称为精神症状。不同的精神障碍会有不同的精神症状,但这些症状具有一系列共同点:第一,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第二,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第三,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第四,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由于人的精神活动十分复杂,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种精神障碍的诱因各异,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因此精神障碍的种类繁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以下简称CCMD-3)将精神障碍分为十大类型,每一类型之下又分若干子类型,如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等。CCMD-3对于其所列的各种精神障碍规定了不同的医疗诊断标准。这些诊断标准综合了症状、病程、严重和排除四项标准,对各种精神疾病作了病理和病症的描述,这就是精神病的医学诊断标准。要想作出精神病的医学诊断,病人必须具有符合诊断标准的症状,这些症状必须是严重的。严重通常指的是精神障碍使得病人的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或者别人造成危险或者不良后果,且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一定时间。这种较为严格的诊断标准区分了精神病和其他的精神问题,如症状较轻的抑郁等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与独特的个性气质等。

患精神病的上访人员是一种特殊现象,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信访部门不受理精神病患者的来信来访,即使精神病患者是控申上访程序的当事人,也应由其法定监护人直接参与控申上访活动。但在实践中,偶尔也会出现未料知的精神病患者的上访现象,这种上访人员具有明显的幻觉和妄想特征,情绪时而高涨,时而抑郁,思维异常,语言表达明显缺乏逻辑性,言语杂乱无章,不连贯,动作和行为严重失控,有时会突然实施暴力行为,伤人毁物,让人很不理解。

第二种人格异常型的上访人员。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在一般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心理特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特点。人格包括两大方面,即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个人类型特点。

健全人格的标准如下: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现在和未来、以及困难与挫折,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

世界上第一例人格障碍者为男性,性情极为暴躁,因一位女性言语不慎触怒了他,便将其投入井内。小时候,其母对他有求必应,稍有不如愿,便会大喊大骂。长大后,此人专横跋扈,连家犬稍不如其意,也要被活活踢死。

CCMD-3将人格障碍分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焦虑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8个类型。

人格异常型的上访人员个性极不稳定。情感易趋向极端,心理不协调,观念偏激严重,言行变化无常,易冲动,言行表现好似精神病患者,但与精神病患者有质的区别,在许多时候,他们的语言具有逻辑性、因果性、协调性的联系,没有幻觉和妄想现象。

第三种心理障碍严重的上访人员。

“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病”或“没病”等问题的一对范畴。而“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这种区分,是符合实际的,因为,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題。另外,在临床上,鉴别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标准也是截然不同的。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划分为“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三大类,并分别使用“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心理”这三个概念来表达。

如表1所示,第三种心理障碍严重的上访人员所指为心理状态介于健康心理和异常心理中间的那部分人群。此种人员情绪易激动,思想混乱,语言有时语无伦次,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真实思想,心理活动外在表现上缺乏稳定性,呈现出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特征。但这种心理障碍多呈现出临时性,通常是由于某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或外部刺激而引发的。所以此种精神状态易发生变化,往往是第一次上访表现为情绪激昂,可是第二次上访心境又变得稳定,而且这种上访人员不同于人格异常者或精神病患者,他们的精神状态具有临时性的特点。

信访制度是我国一项特有的充满政治色彩的制度,而涉诉信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把握涉诉信访人员的心理对于涉诉信访案件的展开尤为重要,对于涉诉信访人员的心理研究需要重视且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清娥.信访工作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求实,2009,(8).

[2]何超英.信访工作中的心理分析[J].办公室业务,1999,(6).

[3]顾立忠,魏来.浅谈信访人员的心态与接待方法[J].北京警院学报,1995,(3).

[4]康少君.关于我国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1).

[5]张幸伟.浅析涉诉信访形势与处理[J].法制与社会,2008,(8).

[6]张宁.异常心理学高级教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杜红艳]

推荐访问:信访 非正常 状态 人员 心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