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油画《父亲》与开放的中国

油画《父亲》与开放的中国

时间:2022-03-15 10:10:46 浏览次数:

在《美术》杂志1981年第1期封面上刊登的油画作品《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炮走红,作者罗中立也因此一举成名。当时,《父亲》引起的巨大震动已远远超出了美术界范畴,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罗中立的这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画面构图其实很简单,画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民。他佝偻着背,手捧一只粗瓷大碗,面向观众,仿佛在动情地诉说着什么。老人面容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像沟壑、又如车辙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里流露出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干裂的嘴唇似乎已被风干许久……这一切都无不被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烙印。有人说《父亲》的形象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中国经历十年内乱后的八亿农民的父亲,是中国千千万万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的缩影,是他们的传神写照。

《父亲》发表伊始,即在社会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一时间沸沸扬扬,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时,十年内乱刚刚过去,但社会上极左思潮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这幅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非议。于是,在形势的压力下,《父亲》在最后定稿时,就有了一处细节上的修改,即在父亲的左耳上,夹了一支圆珠笔。据说,这样就体现了解放后的农民已经是有文化的农民了。很多人认为这支圆珠笔加得好,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支圆珠笔是多余的。迄今为止,关于圆珠笔的争议仍然没有结论。

《父親》曾在198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美术展一等奖,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后被中国美术馆永久珍藏。

(知秋摘编自《党史博览》2018年第10期)

推荐访问:中国 油画 父亲 开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