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课题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

课题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

时间:2022-06-30 09:35:06 浏览次数:

  课题 6.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第 1 课时)

 主备人:

 涂少军

 修改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 C 60 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理。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金刚石、石墨和 C 60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物质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教学策略分析】

 策略一:在教育界正在兴起“学洋思”的教学改革热潮,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本堂课就主要采用此教学方法。思路是:“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实验探究学习→当堂训练。” 策略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加强直观认识的同时,通过反应发生现象,进一步理解反应的规律,顺利形成要领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学生猜想──讨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如木炭吸附性,先让学生猜测红墨水中加入木炭的现象,过滤后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然后动手实验,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木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颜色逐渐褪去。

 策略三: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生活中的实验,亲身体会到化学知识就在我身边,学到书本知识,可以自己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学内容 自主学习“先学”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内容 1—5 小题。(约 15 分钟)

 合作学习“后教” ①小组成员之间根据独立完成情况交流互评,存在问题→“兵教兵”。

 ②疑难问题教师启发解决→“官教兵”。(约 5 分钟)

 实验探究“师生合作” 实验探究活性炭(或木炭)的吸附性。(约 10 分钟)

 当堂训练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当堂训练”内容,然后让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互评。最后由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约 15 分钟)

 【学案】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第一课时) 学案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第 104 页并仔细观察图片,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金刚石 石墨 组成 由

 元素组成。

 由

  元素组成。

 色、态

  色

 、正

 面体形状的

 体。

  色的有

  而

 的

 状

  体。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

 的物质。

 很

  ,有

 感。

  导电性

  用途 ①

 ②

  ①

  ②

  2.通过对上表内容的对比观察,可知:金刚石、石墨、C 60 都是由

 组成的一种

  (填“单质”或“化合物”),说明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

 ,原因是

 。

 3.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主要成分也是

  ,而它们的结构则与

 类似。木炭具有

  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

  性,它除了能吸附水中的杂质以达到净水目的外,它还能吸附

  也可以吸附有

 的物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

  ,防毒面具里的活性炭就是用来吸附

 的,制糖工业中也用活性炭来

 以制白糖。

 4.完成课本 P105 页中的【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

 5.C 60 也是一种由

  组成的

  (填单质或化合物);一个 C 60 分子中含有

  个

 原子; C 60 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

 实验探究

 探究一: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提出问题】在自来水厂,常用木炭或活性炭来吸附杂质以达到净水目的,它们也能吸附色素吗?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参考课本第 105 页[实验 6-1]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1)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

 【得出结论】

  。

 【反思与评价】根据木炭或活性炭的这一性质,它们的用途有

  。

 探究二:课本第 108 页“家庭小实验”。

 [请同学们回去后自己动手做一做,OK!] 当堂训练

 1.下列选项中,属于石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金刚石的是

  ,属于活性炭的是

  。

 ①做装饰品。②冰箱去异味。③切割坚硬的金属。④制糖工业中用来脱色以制白糖。⑤做电极。⑥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⑦做铅笔芯。⑧防毒面具里用来吸附毒气。⑨有滑腻感,做润滑剂。

 2.下列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

 A、石墨

 B、玻璃

 C、木炭

  D、金刚石 3.木炭具有吸附性,这是因为(

 )

 A.木炭比木材轻

 B.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木炭不溶于水

 D.木炭不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木炭可用来脱色、除臭味,这是利用它的(

  )

 A.可燃性

  B.稳定性

  C.还原性

 D.吸附性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木炭和焦炭

  C.活性炭和炭黑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6.1985 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 C 60 的物质,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60 个碳原子

 B.它是单质 C.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20

 7.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

 )

 A.石墨

 B.活性炭

  C.焦炭

  D.木炭

 【板书设计】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石墨和 C 60 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3. 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

 4.金刚石、石墨、C 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本课题(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 60 )包括两部分:一、碳的单质(第一课时);二、碳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动汽车等。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 60 分子及管状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学生分析】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课题中学生对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同碳单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所以我们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一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好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该课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前做了一些准备,课上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实验探究也很成功。

推荐访问:石墨 金刚石 课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