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亚里士力多德德性论及其现代意义

亚里士力多德德性论及其现代意义

时间:2022-05-22 15:15:04 浏览次数:

摘要:当今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宗教派别,宗教作为人类的一种信仰,在人的生活、社会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宗教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有如此重要的社会作用,我们将从宗教的起源、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宗教与真理、宗教的作用几个方面来介绍。

关键词:宗教;本质;信仰

宗教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类对现实的有限存在以及现实客观世界之外的人类无法认识到的存在和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的一种虚幻的想象,但宗教内容仍是基于人类的客观世界,以人类世界为主体虚幻出来的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发展。宗教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力量统摄世间万物并且拥有绝对权威、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人的信仰以及宗教的仪式活动。

宗教的起源与改革。马克思宗教观认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并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当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中,面对未知的世界的恐惧,去崇拜信仰一些东西。宗教的起源论有自然神话说、万物有灵说、图腾崇拜说等,这些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逐渐演变发展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的寄托即宗教。在宗教的改革中也可看出,宗教是基于人类的现实存在,具有人的思想。人类社会在不断演变,宗教的神明没有变,但是宗教的思想观念却在发生变化。例如,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期间,路德提出“人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而不用通过教父作为传达者,上帝与信徒的关系进一步拉近。这是由于人地位的不断提高,宗教中的神明逐渐与人的关系密切。在早期社会,人的力量弱小,对自然、动物等现实存在无法抗拒,人类社会逐渐发展,人与人之间阶级的出现,地位低下的人受到压迫,地位高的人希望活的更好,对神明的崇拜更进一步,希望神明能实现其愿望,宗教越来越受到人的重视,这就是宗教来源于现实同时它又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与信仰。

宗教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宗教的产生是依据社会存在而存在的,宗教一方面是人类幻象、寄情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社会存在而产生的。宗教的神明形象是人的思维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应。首先,世界上神明的形象其原型都可以在人类社会中找到。西方的基督教中的上帝,东方佛教中的如来佛祖(释迦牟尼)其原型都有据可考,并且其他神明的形象都是以人的身体形态为基础塑造的。其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来自外界的一种声音,在我们的思想中悄然迸发,或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或是在思考时、或是苦思没有答案时,可能会有一个声音在脑中产生,成为一种灵感,人们便把这种感觉归结为神明的指引,同样,有了这种观念,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情况下的指引之声自然就想到神明,由此归纳、总结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点给与宗教,它又在某种程度上来指引人的发展。最后,社会存在是客观的,人的认识目前无法完全认识的社会的存在,利用宗教来解释一些以我们目前水平无法解释的现象,试想,当我们穷尽对世界的认识时,我们对一切了然于心,因此也就不需要宗教来指引、帮助我们了。因此,宗教是依托于现实的社会存在反应在人的头脑中的产物,是人类在没有穷尽对世间万物认识的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寄托与幻象。

宗教与真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自然社会以及宇宙演进的过程我们都在不断地认识深化,但仍有一部分是人类目前无法认知的,因此,借助宗教来解释那些无法认识的现象,利用神明观念对未来的探索做一个暗示与引导。联合国做过一项调查,即调查最近300年间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神。其中除38位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不信神者仅20人,占总数的7.6%;信神者则有242人,占92.4%,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巨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信神者竟占93.27%。这些著名科学家都相信神明,是因为对未来的探索是无穷尽的,探索到其思维的一个顶点后,他们更相信是有神明在推动指引着一切,因此,探索没有尽头;同样,在其苦思无果时,相信神明的引导,对其的科学创作提供灵感与支持。可以看到科学与宗教并非是排斥关系,利用宗教一方面探讨世界的奥秘,一方面赞叹神的伟大。因此,宗教并非是不科学,它是科学、真理发展的一种指引,是人给与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

宗教的作用。我们说宗教的存在有其积极意义即信仰的力量。宗教通过信仰的力量来配合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领域。宗教是有一种信仰并由其指引人类、社会的行为发展。宗教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主要看其观念。宗教有些会有消极影响。但是,宗教仍然是对人类社会有积极作用的。在世界的法律体系内,规定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也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对一些社会现象,法律无法涉及规定,这就需要道德的约束,而宗教观念会让这种道德的约束更有力。当人信仰宗教,会信仰其教义,遵守其内容,当人对舆论观念不予看重时,宗教信仰的力量便成为约束其行为的有力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来世、今生的想象与对未来的信念,在这种观念下,社会存在也会更好。

通过分析、探讨关于宗教本质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宗教是人的思维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人对未知世界的幻象,是人的一种信仰,指引去寻求更好的生活。我们不能将宗教与现实世界割裂开来,也不能否认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要将宗教向更加积极的方面引导,让宗教不断进步发展,为社会稳定发展、人类更加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大吉.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J]. 世界宗教研究,1998,02:6-25+160.

[2]赵志毅. 宗教本质新论[J]. 世界宗教研究,1995,04:40-48+147.

作者简介:刘珂旬(1994-),女,河北衡水人,本科学历,大连理工大学大三在读学生,学号:201300204。

推荐访问:论及 德性 多德 亚里士 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