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春天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春天

时间:2022-05-21 15:10:05 浏览次数: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能源加工和电力生产,更处于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的前列。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已明显快于资源保有量的增长,矿物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能源问题现已成为制约整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所在。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油、气和煤炭等资源显得更加短缺,而且存在结构不合理、短缺与浪费并存等诸多问题。这一状况已严重地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发,便会另有一番柳暗花明的景象。据统计,一年中仅太阳对地球提供的能量就是全世界所需能量的一万多倍。随着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矿物燃料的匮乏枯竭以及生态和环境的日趋恶化,这些数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登上历史的舞台。

红色警报 传统能源的环境危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倍。城市化步伐加快也会使人均能源需求大幅增加,因为城镇人均能耗为农村的3.5倍。消费结构升级拉动能源需求增大,特别是私人汽车迅猛增加使未来石油需求大大超过先前的预计。因此,未来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供应、石油安全和环境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问题。

我国历年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2/3以上。我国自1992年起能源消费总量超过能源生产总量,到目前能源供应低于能源消费的趋势仍在延续。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煤炭需求将超过国内供应能力的极限。能源生产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能源供应的不足部分不得不依靠进口来平衡。这是我国成为能源特别是石油净进口国的根本原因。按照有关专家的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70%,使能源安全面临巨大的风险。

长期以来,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型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使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煤炭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的迅速上升,机动车消耗的燃料数量也大大增长,汽车尾气也已成为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又一重要原因。我国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初超过美国列居世界首位。展望未来,随着能源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趋提高,中国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潜力巨大 可再生能源开发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地球上开发利用潜力最大、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00亿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开发和转化的成本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国土辽阔,光照充足,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现有的主要利用途径和方式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一旦在光电转换技术方面有大的突破,就可能实现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此外,还可以更多地借助地球生态系统的功能来间接利用太阳能,如农产品的综合利用。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列世界第三位,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对于核电站,人们有许多误解,其实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核裂变,核燃料是铀、钚等元素;核聚变的燃料则是氘、氚等物质。有些物质,例如钍,本身并非核燃料,但经过核反应可以转化为核燃料。我们把核燃料和可以转化为核燃料的物质总称为核资源。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民企投资小水电的政策。由于小水电站投资小、风险低、效益稳、运营成本比较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掀起了一股投资建设小水电站的热潮,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全国性缺电严重,民企投资小水电如雨后春笋,悄然兴起。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和利用小水电资源的总方针是确定的。2005年,根据国务院和水利部的“十一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我国将对民资投资小水电以及小水电发展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生物质能作为唯一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正日益受到重视。由生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料比较干净,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使用这类燃料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开发生物质能的主要动力。生物质能是通过光合作用以生物形态储存的太阳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包括林产品下脚料、薪柴、农作物秸秆及城市垃圾中的生物质废弃物等。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每年的秸杆等农业废弃物和柴薪资源量加上城市可燃烧垃圾等,资源总量可达6.5 亿吨标准煤以上,占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总产量的40%。虽然这些资源比较分散,但是依靠科学技术,可以使它们得到充分而高效的利用。

除了自然界直接提供的可再生能源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制造可再生能源——氢,其前景非常诱人。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虽然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但自然氢的存在极少。因此必需将含氢物质加工后方能得到氢气。最丰富的含氢物质是水,其次就是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物质等。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物料。随着制氢技术的进步和贮氢手段的完善,氢能将在21 世纪的能源舞台上大展风采。科学家正在实验利用太阳能分解水来制氢,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技术近年来也有重大突破,并日益成熟起来。有人认为,在未来经济中氢将成为主要能源,因而称为“氢经济”。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广泛应用。老的技术现在依然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根据需要提供使用。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

绿色通道 可再生能源利用

国内太阳能热利用方面,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和太阳能干燥器。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在这四个领域的技术已基本过关,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地转入小批量生产,有了一定数量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缓解当地常规能源短缺、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了实效。

到2003 年底,全国共有40多家风力发电场,只占全国风力资源总储量的很小部分,开发潜力非常大。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很低,宝贵的风力资源白白浪费,非常可惜。因此应当加紧开发利用。目前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牧区草原和沿海无电网地区有一定数量的风电场运行,解决了渔、牧民看电视和照明问题。

氢能这种极具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尚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浙江大学研制成功一辆燃用氢与汽油混合燃料的汽车,经测试结果,可节省汽油达44%。氢能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重量轻、储存及输送方便以及使用多样化等诸多优点,赢得人们的青睐。氢能的用途很多,诸如航空器燃料,氢能飞机,氢能汽车、氢能发电、氢能空调、氢能冰箱等,随着科技的进步,氢能利用技术必有突破性的进展,氢能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主流之一。

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藏的地热开发利用,羊八井地热电站为拉萨电网供电的50%,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另外,我国潮汐能的利用也位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兴建完成50座潮汐发电厂,成为世界上建造潮汐发电厂最多的国家。

在生质能发电应用方面,主要为垃圾焚化发电。我国积极推动四位一体及能源环境工程等生质能利用,所谓一体就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生质能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亦即在温室的一端建地下沼气池,池上建猪舍、厕所,沼气用于点灯及家庭燃料,剩余残渣则供作农作物肥料,如此可有效解决养殖场的粪便污染问题,又能供应家庭能源,提高农村生活水准,值得广泛推广。

近20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大发展,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类可再生能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21世纪将是可再生能源逐渐发展成为能源供应主体的世纪。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希望。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已经证明,这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代表人类未来能源的一个领域。

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传统矿物能源相比存在着成本高、能量流不稳定、某些组件的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为广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使用者产生的环境和技术双重外部性给以补贴,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能源技术企业的实际经验,扩大市场,从而有能力改进能源技术,降低成本、稳定能量流、增加使用寿命,最终实现提高我国能源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新能源市场,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

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和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可程度日益加深,加之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崛起事业的,必将是绿色的可再生能源。

(责编:王珊子)

推荐访问:中国 可再生能源 春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