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治疗丙型肝炎的“明星药”

治疗丙型肝炎的“明星药”

时间:2022-05-16 14:55:03 浏览次数:

2014年,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抗病毒研究》刊发了索非布韦(sofosbuvir)的共同发明者之一——迈克尔·索菲亚的文章,指出“包括索非布韦在内的、无干扰素的各种DAA(编者注: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联合疗法,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分水岭,很快会得到广泛应用。”

索非布韦,是一个治疗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蛋白酶抑制剂,被医学界视为治疗丙肝的突破性药物,被誉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2013年最为重磅的药物”。

“隐匿的杀手”

20世纪40年代以来,抗菌药物不断研制及广泛应用,细菌感染性疾病明显减少,病毒感染成为最广泛的疾病,感染人类、动物,甚至植物。已知有数百种病毒可引起人类不同的疾病。

研究表明,引起病毒性肝炎的至少有5种病原体,它们是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这5种肝炎病毒主要感染肝脏,医学上又称之为嗜肝病毒,感染后引起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坏死。这5种病毒引起的肝炎分别称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急性肝炎,不会慢性化,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多为慢性,丁型肝炎病毒要与乙型肝炎病毒“同在”,所以致病意义不大。慢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这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此外,还有多个病毒可引起肝脏损害,但多不是特异性的。

丙肝病毒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性行为等方式传播,传染性也比较强。多数感染者在10年甚至20年中,偶有不明显的消化道不适、疲劳,等察觉到肚子胀、关节痛再去医院诊治时,也并没有明显的急性肝炎的表现。大多数被感染者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肝炎;多数患者是因为其他原因“顺便”检查时才被发现病毒抗体或核酸阳性才得以确诊,或者被发现时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的程度,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丙型肝炎被称为“隐匿杀手”。据相关资料显示,丙肝患者全球约有1.8亿,中国约有1 000万。

什么是“标准疗法”

1989年,科学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一直困扰医学界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名称也随之消失。自此,生物学(包括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者们开始了与丙型肝炎病毒直接相关的医学问题研究,而临床医学和药学工作者们则立即展开了抗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新药研发。

刚开始,临床医生将“现成”和“经典”的抗病毒生物制剂——干扰素α-2b(普通干扰素)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初始的疗效未能超过10%。后来又尝试了干扰素与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地达到了50%左右的持久病毒学应答率(通俗称有效率)。随后,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研制成功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又将慢性丙型肝炎的治愈率提高了10%以上,部分患者的持久病毒学应答率可超过70%。因此,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的抗丙肝治疗方案被称之为“标准疗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丙型肝炎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正是这种诊治方案,治愈率为50%~70%。

干扰素通过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用于治疗包括丙型肝炎在内的多种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其疗效是肯定的和独特的,但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和难以控制也是公认的,比如骨髓抑制、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损害等。有超过10%的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此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疗效不佳的原因还可能与丙肝病毒变异有关,变异的结果之一是耐药,导致疗效降低。

正是因为难以预测和难以避免的干扰素的毒副作用,将众多存在干扰素应用禁忌证的患者拒之门外,临床医生采取的以干扰素为基础的任何改良方案也均未能进一步提高病毒应答水平。也就是说,那些有干扰素禁忌证的患者,或难治性患者,或不能耐受副作用而放弃或中止治疗的患者,将失去治愈丙肝甚至生存的机会。

寻寻觅觅找“新药”

治病用药,不外乎对因、对症和对人,而对感染性疾病,其优势就在于可以对因治疗,即清除体内病原体或抑制病原体在体内的复制或繁殖。

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结构中有几个重要的酶和蛋白质,包括HCV NS3/4A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和NS5B编码的RNA聚合酶,这两种酶是病毒复制必不可少的,因此也必然成为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靶点。此外,另一种由NS5A编码的蛋白虽然不具有酶促作用,但也是丙型肝炎病毒的必需蛋白。

全世界围绕丙肝病毒分子结构所开展的药物研发一刻也没有停止。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出现在2011年,那就是第一代“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博赛匹韦(BOC)和特拉匹韦(TVR)在美国上市,但该两种药物因不良反应较大,很快被新的药物取代——2013年12月6日,索非布韦成为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第一个核苷酸类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2014年1月,该药又在欧盟获批上市。

索非布韦是一种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推荐的治疗方案是:索非布韦400毫克,口服,一日1次;同时联合使用标准剂量的利巴韦林,全疗程只需要12周,甚至短至8周。对基因表达为1、2、3、4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达到或超过95%。

令人欣慰的是,索非布韦的毒副作用极低,迄今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与利巴韦林或其他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组成的联合治疗方案,既可用于初治患者,也可用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败的“经治”患者。以索非布韦为代表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的方案,之所以有很高的疗效,原因之一就是耐药发生率很低。“95%”这个数字的意义还在于,丙型肝炎已经成为一个可治愈的疾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疗法的适应人群还包括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和接受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的患者。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索非布韦也有很好的耐受性。

“可望而不可及”的现状

众所周知,评价药物优劣的基本标准有两点,即疗效和安全性,但又远不限于这两点。在不同疾病和不同人群中,药物的“表现”差异很大。由于绝大多数药物不能治愈人类的绝大多数慢性疾病,因此药物疗法多为维持性的。长期用药必然会带来诸多可以预料也难以预料的问题,这也为建立完善的药物评价体系带来很大挑战。

无论从疗效亦或从安全性方面来讲,索非布韦肯定是个好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疗法”需要长达48周,而索非布韦联合其他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疗法最短只需要8周,两类治疗方案的这种“效果”可比性是显而易见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的诞生和广泛的临床验证结果表明,抗丙肝病毒疗法似乎可以“摆脱”干扰素了,患者可以不必再遭受干扰素的严重副作用,也不必忍受每周注射一次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有人甚至乐观地认为,丙型肝炎可能不再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有人乐观地预测,至2030年丙型肝炎可以基本消除。

2011年,美国吉利德公司(Gilead Science)以110亿美元高价收购了总部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Pharmasset制药公司,意外获得了该公司的索非布韦专利,当时索非布韦正处于临床Ⅲ期试验期。该专利原本是用于化工产品生产的,出人意料地竟成了首个用于丙肝全口服治疗方案的药物。目前,索非布韦在美国售价1 000美元一片,“史上最高”定价一直为业界和舆论所诟病。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商业保险非常落后,而且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但我国实施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聚乙二醇干扰素已被列入了可报销药品的范围,多数患者被确诊为丙型肝炎后能够获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全疗程需要个人支付的部分费用也是可以承担的。所以,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中国丙肝患者而言,不仅药品可及,而且经济能力上也可及。与之相比,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组合疗法的费用却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承受能力,一日1次的抗丙肝病毒二联复方Harvoni(sofosbuvir和ledipasvir复方),12 周或 8 周疗程在美国收费分别高达 94 500 美元(约合61万元人民币)和 63 000 美元(约合41万元人民币)!另外,无论是索非布韦还是Harvoni均未在中国上市,中国丙肝患者需要出境才有可能接受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见,无论是有形的药品,还是经济支出,绝大多数中国丙肝患者均无可及性。

包括药物在内的医学成果应该是全人类共享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未来数年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必将被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取代。

推荐访问:治疗 明星 丙型肝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