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德育之道

德育之道

时间:2022-05-13 19:10:02 浏览次数:

【摘要】德育是培育人性的活动,灌输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灌输的方法是在确认接受者主体性、强调双向交流的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中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本文分析了德育中对灌输的几种认识误区,阐述了灌输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灌输在道德教育中实现的四种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确保高等教育稳定持续发展、确保“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逐步实现。

【关键词】灌输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8-0046-02

灌输俄语译为“充实”,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原意指“把水引到需要水分的地方”后来引申为输送思想和知识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列宁最早提出了“灌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目标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新中国几十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其内涵是一系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灌输”和“疏导”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两种有效方法,各有利弊。但在近几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疏导而忽视理论灌输的做法,这不仅夸大了“疏导”的作用,忽视了“灌输”的功能,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在深化教育改革和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新时期,我们必须澄清、纠正“重疏轻输”的错误观点,并充分发挥灌输的重要作用。

一 德育中对灌输的几种认识误区

灌输在教育意义、内容层面上的错误探讨和片面认识,是造成道德教育中拒斥一切灌输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道德教育中,由于在教育意义以及内容层面上存在认识误区,导致灌输遭到拒斥现象。误区之一是将“灌输”片面解释为“强制灌输”,等同于“填鸭式”教育、“注入式”教育。认为“灌输”只具有强制性和服从性,而忽略了创造性和主体能动性,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个性发展和精神需求的教育。这是存在于从教育意义层面上的误区。误区之二是将“灌输”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任何人在其成长的历程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思想、文化、科学知识、道德规范等的灌输。在传统道德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道德知识的获得不能等同于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丰富道德知识的人,未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灌输仅发挥着传授道德知识的作用,并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知识的获得与能力提高以及行为习惯养成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灌输在一个人能力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中自始至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内容层面上的认识误区。

二 灌输在德育中的作用

灌输作为德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将教育的内容被教育对象所掌握,并使教育对象达到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我们应该意识到,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使人类文化得到传递,并使受教育者受到影响。而灌输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发挥着传递的作用。因此,认识灌输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灌输被弱化的时代,探讨灌输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也非常有现实意义。

1.灌输对道德水平的提高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道德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从无律→他律→自律→自由方向发展的过程。为了使道德水平提高,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的统一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道德认知能力是道德水平提高的基础,而灌输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教育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道德信念及道德行为的养成上。所以在道德教育中应处理好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道德过程和道德成熟等方面的关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灌输不是道德教育的全部而去抛弃它或轻视它在道德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2.灌输为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工具性保证

德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通过灌输来实现。传承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道德内容的积累、道德教育方法和形式的创新等。道德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主要通过两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的主体是教师,要求教师学习和接受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方式;第二阶段的主体是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和接收授教内容。这两个阶段的传承灌输都要参与其中。灌输作为知识的载体,发挥着工具性作用,在道德教育中不可轻视知识。在道德教育中,除灌输之外,还有其他有效的方法,只有巧妙运用各种方法,汲取各种方法的益处,才能使道德教育开展得更好。

三 灌输在道德教育中的实现

灌输作为一种传递知识的方法,本身固有的存在于教育活动之中。正确理解灌输、如何实施灌输才是目前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灌输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在德育中,灌输作用的实现不仅有赖于我们对灌输概念及意义的认识,具体实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在实施灌输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受教者的信息反馈,形成双向交流,注重过程,使德育成为开放式教育。(2)坚持和加强灌输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通过灌输科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通过平时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最佳灌输时机,以增强灌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要坚持灌输原则,抓灌输的大气候,有的放矢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平时注重加强学习灌输方法,提高自身的灌输艺术和水平。(4)合理利用新媒体时代网络工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拓信息化、网络化的灌输手段。通过网络微博、腾讯空间日志、微信灌输德育知识,使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更富有时代气息。

总之,灌输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被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确保高等教育稳定持续发展、确保“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孝彬、程凤春.学校管理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王承绪编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概念与特征[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责任编辑:肖薇〕

推荐访问:之道 德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