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试析东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变迁

试析东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变迁

时间:2022-04-10 12:28:14 浏览次数:

[摘要]宗教是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一种特殊体现,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展趋势是最终归于一种或几种宗教信仰。本文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发展历程入手,结合东北发展的历史,粗略总结了东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变迁历程。

[关键词]东北 少数民族 宗教信仰 变迁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2-0104-02

东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宗教意识也因民族、因地而不同,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东北地区的宗教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它从最原始的自然崇拜进而发展到祖先崇拜,再发展到阴阳五行的天命观,最后到完全的宗教信仰。

一、自然崇拜阶段

在原始社会阶段,由于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因此对自然界存有敬畏之心就成为必然。对自然崇拜比较典型的是勿吉族。勿吉族所居地多山林,故以畜牧和狩猎为主要经济来源。魏晋之际,勿吉族尚处在原始社会阶段,对自然界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加之在自然面前人所表现出的软弱无力,于是出现了对动物和自然的崇拜。至北朝时期,勿吉仍保留着原始的迷信意识。他们敬畏徒太山(长白山),“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山者,皆以物盛”。①勿吉族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颇类似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的汉族对农作物和土地的崇拜。

二、图腾崇拜阶段

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开始由自然崇拜转为图腾崇拜。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各民族逐渐将某种动物从一般动物中分离出来,相信这些动物与他们的亲族集团有关,例如熊就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旗人普遍崇拜的图腾之一,他们认为熊与自己有着一种血缘关系而加以信仰与保护。

三、祖先崇拜阶段

当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阶段后,因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反映在宗教信仰上,由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过渡到祖先崇拜。例如慕容鲜卑曾在内蒙古大罕山南部摩崖上雕刻10具人面,形象地反映出对祖先和部落大人的崇拜。清代以来,随着汉民族移民的进入,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祖先崇拜内容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是在形式上的变化。例如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人用树木、兽皮制成各种偶像,或在纸与布上面画上各种偶像,对之膜拜。这与汉人传入的绘画、雕刻以及布匹纸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少数民族原生形态的神像,不仅没有用纸、布面的,就连木刻也是极个别的,几乎全是以动物的实体——皮张和形体作为崇拜对象。②其次是汉民族的反映私有观念和阶级压迫的一些宗教神物的相继传入。例如,在鄂伦春族中出现了一种叫做“敖律博如坎”的孤仙神,这种神属于恶神常加害于人,是从汉族地区传入的。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萨满教应该属于祖先崇拜的系统化体现。萨满教在北方阿尔泰语系的各族中普遍存在。“萨满”一词为鄂温克语,意为激动不安、疯狂的人之意,汉译为巫师,萨满在宗教活动中被视为人与神之间的媒介。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奉萨满教的各族在和汉族移民的长期交往下,其内容又起了变化。如萨满在给人驱邪治病时,开始“部分采用草药和针灸的办法,这说明有部分萨满已经向医生转变”。④

四、宗教相互融合阶段

在汉族移民的长期影响下,萨满教也逐渐出现了与其他宗教相互融合的趋势。满人普遍接受了汉人中流行的佛教、道教,也修建佛寺、道观,供仰释迦牟尼佛、玉皇大帝等。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大兴于中国的历史时期,伴随南北佛教的兴盛,东北的辽西等地也渐兴佛教。建于辽西的燕是当时东北佛法“圣地”。例如,幽州黄龙(即龙城,今辽宁朝阳)人昙无竭自幼苦修诵经。北燕太平十二年(420年),他约集25人一起西行求法。辽西海阳人释僧铨弱冠出家,游历燕齐,遍学外典,复精三藏。⑤这些人后来都成为高僧。辽西多高僧,从中可证明该地区佛教之盛。随佛教之兴,有关佛教的建筑在东北也兴起来了。北魏冯太后因出身于北燕冯氏,所以,“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刊石立碑”⑥,地方官迎合上层统治者的需要,也在东北大造佛寺,开凿石窟。著名的义县佛堂就是这一时期佛教建筑物的代表作。继北魏之后的北齐也大兴佛法,东北佛教随之得到进一步推广。

在满族民间也大都引进了对胡仙、黄仙、灶神的供奉。如在沈阳,饮食业供奉的灶君就有两个:先是张单,后为易牙。张单,史无其人,是传说中的人物。易牙,春秋时齐桓公的幸臣,雍人,名巫,亦称雍巫。长调味,善逢迎,传说他曾因齐桓公说了一句“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就把自己的孩子杀了,煮熟献给桓公吃。饭馆的从业人员把他供奉为灶君,意思是说世上只有不孝的儿女,没有不孝的厨子。直到民国初年,沈阳西关还有一座易牙庙。祠堂内供的是易牙的画像。每逢农历四月易牙生日那天,省城各饭馆的人都来这里叩拜,以求得这位祖师爷的保佑。

蒙古人除信仰喇嘛教外,也从汉人中引进了对关帝的崇拜。《朝阳县志》及《阜新县志》都记载了蒙族有信仰关帝之俗。就连蒙古人传统的祭敖包之俗,在和汉人杂居的地区,也带进了汉族人的色彩。

锡伯族最初的宗教信仰是崇拜自然之神,如天地神、土地神、河神;此外,则为祖先崇拜,如喜利妈妈是母系民族祖先,海尔堪是男系氏族祖先。他们在和汉、满等族文化交流中,逐渐接受了汉、满等族的宗教信仰。早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众锡伯就筹建太平寺,崇祀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陀佛、四大金刚,龙王、财宝天王、关帝等,清朝时代沈阳区每个较大的锡伯村屯都建有庙宇,供有佛堂,住有喇嘛,几乎家家供佛。

赫哲族信奉萨满教,随着和汉、满等族的交往,所信奉的神逐渐增加,如老爷神、吉星神、龙王神、娘娘神、九圣神(包括牛神、马神、虫神、药王神、城照、土地、山神、龙主、老爷九种),并信狐仙及黄仙等,这些神有的是从满族引进,但大都是汉族移民传入的。

达斡尔族最早信仰的是萨满教,但在和各族的文化交流中,又引进了佛教和其他一些民族的神,呈现为信仰上的复杂多样性。达斡尔从汉族引入的神有“敖雷巴尔汗”“浩佟巴尔汗”“娘娘巴尔汗”。同时达斡尔人也模仿汉人的庙宇,修建类似的小庙。

五、基督教渗透阶段

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在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欧美移民在东北地区也进行了一些宗教方面的渗透。这种渗透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开港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结束,其内容则主要表现在西方基督教及俄国东正教的传播上面。以北满为例,1913年英国在呼兰县建立了教堂和施教医院,法国在瑷珲建耶稣教堂。1927年瑞士在齐齐哈尔开设天主教堂,1928年英国中华基督教会又在海伦购地,准备建立教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20年前后,沙俄在其各移民居住点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教堂。海拉尔附近的哈克、扎罗木德、喜图桂旗的牙克石、免渡河、博克图,雅图、巴林、陈巴尔虎旗的特尼河、那吉布鲁格、阿桑,赫尔洪德、乌鲁西、额尔古纳右旗的三河、上库力、杜勃维、土伦维、吉拉林、乌启罗夫、巴格罗夫卡、扎兰屯、牡丹江地区的穆棱,犁树镇、磨刀石、八面通、细林河,沙河子、库伦别、柳树河子、马桥河子、哈尔滨附近的阿城、玉泉、双城、肇东等地都有沙俄建立的教堂。

在一些开放的商埠,更是外国宗教势力的聚集地,从光绪二十年(1898年)到1945年,仅哈尔滨一地的各种外国宗教团体就有27处之多。但这种宗教势力与文化,由于与中国古老的传统大相径庭,而且传播力量也有限,因而在近代东北影响不大。

总之,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变迁史可以看成是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缩影。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低,必然对自然界和“神灵”或祖先寄托厚望;而南北交融发展,汉族人逐渐进入东北后,必然受到先进地区宗教的影响,于是佛教、道教开始流行;随着西方侵略者的进入,宗教也成为他们侵略的工具,于是东北少数民族开始认识了基督教。

注释:

①《魏书》卷一OO《勿吉传》。

②参见吕光天.北方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6页.

③参见.鄂伦春简史.内蒙古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页.

④参见.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页.

⑤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第488页.

⑥《北史》卷一三《后妃传上》.

推荐访问: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 变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