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浅谈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浅谈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时间:2022-07-15 19:30:02 浏览次数: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注重,它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质污染加重……原本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现已变得“千疮百孔”。所以,在此人们大声疾呼:“还我碧水蓝天,建我绿色家园!”可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决定了语文课程是和思想教育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重任务。小学语文学科主要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等。绿色环保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文明主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保护环境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一、

 在字词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见缝插针能够从一些基本字词去引申阐发与环境联系着的知识。比如,与“竹”相关的成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等,说明之所以有这么多相关竹的成语,是因为中国盛产竹。秦汉以前,黄河以北的地区也是盛产竹类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北方已然不复历史上的那样温暖。

 此外,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在课内外收集一些词语,既可使学生积累词汇、提升语文水平,教师又能渗透环境教育。

 二、创设情境 唤醒绿色行动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不但是教师“引”学生“悟”的过程,更是学生走进自然、情系自然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实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所以,在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地创设饱含激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环保教育内容由书本走进生活,从抽象变为具体,化无声思考为有声承诺,将心灵的感悟升华到行动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三、 阅读理解,画龙点睛 语文学科具有形象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很多语文课都是渗透环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能够持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在讲授《两只鸟蛋》中,让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讲授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人们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时的沉重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体会到作者和授课老师所要表达的情感,自不过然地萌生出保护环境的想法。

 四、 常常观察勤写作,细细用心爱环保。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写作水平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理解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增强环保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

 通过有目的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注重,从而提升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实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范例。在平时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如在暑假前向学生布置练笔任务:每到一处,把所见所闻随手写下来,不拘长短,不求修饰。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作心中的真实情感。能够表达对美好环境的赞颂。也能够说出对优美环境的期盼。

 五 、延伸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拓宽环境教育渠道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展开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以素质

 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它不但注重课堂教学,还注重课外活动,要求内外结合,“大小”课堂结合,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素质。所以,教师要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组织学生实行社会调查活动,到受污染严重的河流、居民区做实地考察采访,写成调查报告,既使学生了解了环境知识,又提升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现代教育中特别强调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沟通,重视通过发展性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课堂获得的知识得到自修和补充,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这个思想在语文教学及其所涉及的环境教育中也应得到体现。

 六、走出课堂,强化绿色行动意识 环保教育不是封闭的教育,其教育过程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感悟知识、形成观念的动态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在保持学科固有特点的同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中自由地吸吮“绿色乳汁”。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强化意识。如:1、开展环保专题讲座。2、以每年一度的“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3 月 12 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园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3、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4、组织学生到附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

  “陶其心必然陶其行”。当语文教学从挖掘环保内容、培养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空间时,我们的学生对保护环境,无疑会变得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播下的“种子”也将会绿遍神州大地。

推荐访问:浅谈 小学语文 渗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