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

时间:2022-07-10 15:05:06 浏览次数: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

 2020 年 年 12 月

 ― 1 ―

 目

 录

  一、工作目标 .............................................................................................1 二、工作任务 .............................................................................................1 (一)获取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数据 ........................................1 (二)建立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 ............................................2 (三)开展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统计分析 ................................2 (四)省—市—县三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汇总、检查、核查与上交 .................................................................................................................2 三、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3 (一)基础数据收集 ................................................................................3 (二)指标数据确定 ................................................................................5 (三)分类结果表达 ................................................................................6 (四)数据库建设.....................................................................................7 (五)县级自检及成果汇总 ....................................................................7 (六)市级接边及核查汇总 ....................................................................8 (七)省级接边及核查汇总 ....................................................................8 四、工作安排 .............................................................................................9 五、成果内容与要求 ................................................................................9 (一)成果内容 .......................................................................................10 (二)成果要求 .......................................................................................10 (三)成果上报及存放管理 ..................................................................10

 ― 2 ― 六、措施保障 ...........................................................................................10 (一)组织保障 .......................................................................................10 (二)技术保障 .......................................................................................11 (三)制度保障 .......................................................................................12 (四)经费保障 .......................................................................................12 (五)应用保障 .......................................................................................13 附录 1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及分级分类标准、代码 ...................14 附录 2

 生物多样性指标值获取技术要求 ...........................................18 附录 3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数据来源 ...........................................21 附录 4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示意图 .......................................................22 附录 5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23 附录 6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要求 ...................................................35 附录 7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上报及存放管理 ...............................37 附录 8

 文字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43

 1 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20〕13 号),为确保我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新要求,实现全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从我省自然地理格局、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条件、作物熟制和耕地利用现状六个层面,构建耕地分类指标体系,建立基础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耕地资源条件及其组合的耕地面积与分布状况,汇总形成全省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

 二、工作任务 (一)获取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数据 根据国家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获取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值。各县(市、区)自然区和熟制指标数据直接由国家统一下发;坡度和耕地二级地类直接采用“三调”数据;土壤条件指标依据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成果等相关数据综合获取;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指标由省“三调”办根据土壤污染详查成果组织省国土整治中心统一赋值;生物多样性指标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各县(市、区)组织外业调查,布设 5 个样点,实地采集 5 个

 2 土壤样品,送至专业检测机构,省级统一对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结果排序,确定不同地类县级行政区域的耕地生物多样性指标结果。

 (二)建立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 根据国家下发的数据和县级补充完善的指标数据,从自然地理格局、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条件、作物熟制和耕地利用现状六个层面,按照国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以完整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以“三调”数据库中的耕地图斑、标注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属性的地类图斑为基础数据,构建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

 (三)开展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统计分析 根据各图斑分类指标属性值,汇总分析不同分类条件的耕地面积与分布状况,形成不同区域耕地分类结果,反映不同自然区、不同坡度级、不同土壤条件、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熟制和不同地类条件及不同条件组合的耕地面积与分布状况,“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应符合客观实际。

 (四)省市县三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汇总、检查、核查与上交 各县、市和省“三调”办分别利用国家下发的质检软件全面检查县级成果,根据需要进行外业实地核查。通过省级质检后,由省“三调”办将成果上报全国“三调”办检查和汇总。根据需要编制不同行政级别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报

 3 告、图件、数据表册等成果等。

 三、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一)基础数据收集 1. 国家下发资料 包括各县(市、区)所在的自然区和熟制(积温条件决定下的理论熟制),用于确定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自然区和熟制两个分类指标值(详细指标值见附录 1)。

 2. 相关部门资料 (1)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 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主要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样点数据和评价单元主要性状数据库,作为“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中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 pH 值 4 个指标值确定的主要来源。

 (2)生态环境部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 全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类指标值确定的来源。

 (3)地质调查部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 地质调查部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作为补充确定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土壤条件指标值的其他来源。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基础数据主要来源见附录 3,在县级报告中要对数据来源、收集过程和收集情况进行描述,并提供采样证明材料。

 4 3. “ “ 三调 ” 有关资料 主要包括“三调”最终数据库耕地、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地类图斑、坡度图等有关资料。

 4.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包括地貌、水文、土壤、农田基本建设资料等,主要用于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的分析。

 5. 其他需要的资料 包括土壤普查、农业区划资料等。

 6. 分县补充调查数据 县级重点就两方面指标开展补充调查工作:

 一是生物多样性指标数据采集。各县(市、区)按照全省统一的样点布设要求,布设 5 个土壤样品采集样点,实地采集 5 个土壤样品,用于确定本县行政区域的耕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具体采样要求见附录 2)。

 二是土壤条件 4 个指标值补充采集。在收集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土壤条件的补充调查。每县补充调查样点至少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的 5 个样点,由各县组织落实化验获取土壤条件 4 个指标值。要求统一使用“国土调查云”APP 辅助开展调查任务,外业调查人员使用带有自动定位技术的手机确定外业调查样点位置,录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相关指标信息,实时拍摄调查视频和照片(具体操作流程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操作指南”)。

 5 (二)指标数据确定 1.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单元确定 以“三调”数据库的耕地图斑作为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单元,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的地类图斑作为扩充分类单元。

 2. 自然区和熟制指标值获取 依据国家下发的自然区和熟制表(见附录 1),查表获取。

 3. 地类和坡度指标值获取 地类指标值直接采用“三调”耕地、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地类的二级地类;耕地图斑坡度值直接采用“三调”耕地图斑的坡度值;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图斑的坡度值由县级三调办组织“三调”作业单位套合三调坡度图获取,赋值方法与耕地图斑一致。

 4. 土壤条件指标值获取 土壤条件指标依据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成果等相关数据综合获取,由县“三调”办牵头负责,县级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具体实施。实施过程中,因自身技术力量或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的,须委托省级农业专业技术单位完成指标赋值。土壤条件指标赋值成果提交前,由县“三调”办进行核实,出具审核意见。

 5. 生物多样性指标值获取 按照省制定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值获取技术要求进行调查赋值(见附录 2)。

 6 6.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指标值获取 由省“三调”办统一完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指标赋值。

 (三)分 类结果表达 耕地资源质量以所有分类指标(10 个)组合和以单个指标的方式进行分类表达。

 1.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表达方式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以“三调”耕地、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地类图斑为单元,用12位代码来表达,其中前两位代码表示耕地所在的自然区,49个自然区分别用01、02、…49表示;第3-12位分别表示耕地的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生物多样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熟制和耕地二级地类条件,其中土壤pH值用两位代码表示,6.5~7.5用10表示,5.5~6.5用2a表示,7.5~8.5用2b表示,<5.5用3a表示,≥8.5用3b表示,其余8个指标均用1位代码表示,按照分级或分类个数分别用1、2、3、4、5表示。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代码分别用小写字母j和g表示。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及分级分类标准、代码见附录 1。

 2. 分图斑表达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 根据各图斑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确定的属性值,查找记录分类指标属性值所在的级别和代码,按照规定的分类结果表达方式,用一个12位代码表达每个图斑的分类结果。如,富阳区某块耕地的质量分类代码为2721112a1111,则表示该耕地资源质量条件为:江南与南岭山地—坡度2~6°—土层厚

 7 度≥100cm—土壤质地壤质—土壤有机质含量≥20g/kg—土壤pH值5.5~6.5—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绿色—一年三熟—水田。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示意图见附录4。

 (四)数据库建设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分类单元、分类因素图层、实地调查或核实样点图层、分类辅助要素等矢量数据和元数据。数据库建设应执行国家“数据库标准”,以完整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以“三调”数据库中的耕地、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地类图斑为基础数据,建立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

 (五)县级自检及成果汇总 各县(市、区)应当对县级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确保成果完整、规范、真实和准确。检查内容和方法:一是检查成果是否齐全、完整;二是利用国家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检查数据库及相关表格成果的规范性与正确性;三是负责核定指标数据赋值结果。

 县(市、区)“三调”办负责乡镇接边控制工作,确保相邻行政界线两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数据的平衡协调,统一可比。如确有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数据存在异常情况,需提供接边耕地指标的原始数据、数值分析报告,以及相应的调查举证材料。县级检查时应当对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及质量评价等内容进行全程记录。县级根据自检结果组

 8 织全面整改。

 各县(市、区)根据各图斑分类指标属性值,分级汇总分析不同分类条件的耕地面积与分布状况,形成不同区域耕地分类结果,反映不同自然区、不同坡度级、不同土壤条件、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熟制和不同地类条件及不同条件组合的耕地面积与分布状况。按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要求,编制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专项数据库、汇总表、技术报告。

 (六)市级接边及核查汇总 市“三调”办负责全面检查县级报送的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市“三调”办负责市域内县(市、区)接边控制工作,确保相邻行政界线两侧耕地指标数据的平衡协调,统一可比。如确有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数据存在异常情况,需提供接边耕地指标的原始数据、数值分析报告,以及相应调查举证材料。根据检查结果,组织县级整改。

 市“三调”办根据各县汇总的耕地图斑分类指标属性值,分级汇总分析市域内不同分类条件的耕地面积与分布状况,形成市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汇总表、技术报告。

 (七)省级接边及核查汇总 全面核查省—市—县三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对指标值异常的耕地图

 9 斑进行实地核查,并根据复核结果组织市、县整改。

 省负责市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接边控制工作。按照补充调查样点的布设要求,在相邻市行政区界线两侧选取典型耕地地块开展调查,对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接边区域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值协调性平衡的控制方案。

 省“三调”办根据各市汇总的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成果,分析不同分类条件的耕地面积与分布状况,形成省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汇总表、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报送国家“三调”办。

 四、工作安排 2020 年 11 月底前,省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工作部署培训;协调相关部门获取并处理相关基础数据;依据国家工作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各市、县(市、区)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确定专业队伍;各县(市、区)完成生物多样性样点选取,并按附录 2 具体要求采集土壤样本送至专业检测机构。

 2020 年 12 月底前,县级全面完成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建库、成果自检、成果汇总和上报;市级完成县级成果检查、审核、接边汇总和上报。

 2020 年 1 月 15 日前,省级制定成果核查方案,完成全省县级成果检查、审核、接边汇总和上报。

 五、成果内容与要求

 10 (一)成果 内容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分为县级成果、市级成果和省级成果,内容如下:

 1. 数据库成果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专项数据库。

 2. 数据成果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果汇总表。

 3. 文字成果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报告;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技术报告。

 (二)成果要求 数据库成果要求、数据成果要求和文字成果要求详见附录 6。

 (三)成果上报及存放管理 成果上报及存放管理详见附录 7。

 六、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各地“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组,省、市、县三级落实专人,建立联络员制度和周报制度,确保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

 2. 明确组织分工 省“三调”办负责制定全省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

 11 完成工作部署与业务培训。完成全省所有“三调”耕地、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图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指标赋值。负责业务指导、进度把控、县级成果复核、汇总建库、成果编制,配合部开展核查验收和督促整改等工作。

 市“三调”办负责制定全市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开展日常技术指导和培训等。负责协调市级农村农业部门对县级土壤条件 4 个指标进行核实。负责市级数据库汇总、接边、检查、成果编制、上报等工作。

 县“三调”办负责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负责完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样品采集和送检、补充样点调查、分类指标赋值、数据建库、成果自检及汇总等工作。

 3. 选好工作队伍。

 该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县“三调”办优先选择技术力量强、社会信誉好的专业单位承担具体任务。

 (二)技术保障 1.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以地理信息、“互联网+”、网络技术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软、硬件环境,全面提升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调查科技含量和成果质量。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全省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质量。

 2. 加强省级技术支持力度 省厅提供以下技术支持:编制全省“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全省“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

 12 技术培训。成立省级技术专家组,解决市县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三)制度保障 1. 建立检查验收制度 采用分阶段成果检查制度,每一阶段成果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执行分级成果验收制度,在县级调查成果全面自查基础上,由各市负责检查验收。

 2. 建立质量保障目标责任制 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调查数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和《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并对相关领导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为保证调查成果客观、真实和准确,避免主观人为干扰和弄虚作假,所有调查成果应全部留档,确保全过程可溯源检查。

 3. 建立数据保密制度 各地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数据获取、存储、共享、维护、应用等工作。工作中所获得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落实保密措施。对参与本项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开展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履行保密义务,防止泄密事件发生。

 (四)经费保障 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

 13 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20〕13 号),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按分级保障原则,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各地要抓紧落实经费,并且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计。根据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保障“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应用保障 各地要将“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和其他经济社会管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国土调查成果作用。

 14 附录 1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及分级分类标准、代码 表 1.1 浙江省各县(市、区)所属自然区和熟制 县(市、区)

 行政区代码 自然区名称 自然区代码 熟制名称 熟制代码 上城区 330102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下城区 330103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江干区 330104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拱墅区 330105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西湖区 330106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滨江区 330108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萧山区 330109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余杭区 330110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富阳区 330111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临安区 33011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两熟 2 桐庐县 33012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淳安县 330127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建德市 33018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海曙区 330203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江北区 330205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北仑区 330206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镇海区 330211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鄞州区 33021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奉化区 33021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象山县 330225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宁海县 330226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余姚市 330281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慈溪市 330282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鹿城区 33030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龙湾区 33030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瓯海区 330304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洞头区 330305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永嘉县 330324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15 县(市、区)

 行政区代码 自然区名称 自然区代码 熟制名称 熟制代码 平阳县 330326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苍南县 330327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文成县 330328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泰顺县 330329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瑞安市 330381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乐清市 33038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南湖区 330402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秀洲区 330411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嘉善县 330421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海盐县 330424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海宁市 330481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平湖市 330482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桐乡市 330483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吴兴区 330502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南浔区 330503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德清县 330521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长兴县 330522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安吉县 330523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越城区 330602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柯桥区 330603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上虞区 330604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三熟 1 新昌县 330624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诸暨市 330681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嵊州市 33068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婺城区 33070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金东区 33070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武义县 33072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浦江县 330726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磐安县 330727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兰溪市 330781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义乌市 33078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东阳市 33078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永康市 330784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16 县(市、区)

 行政区代码 自然区名称 自然区代码 熟制名称 熟制代码 柯城区 33080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衢江区 33080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常山县 33082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开化县 330824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龙游县 330825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江山市 330881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定海区 33090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普陀区 33090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岱山县 330921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嵊泗县 330922 IVA1 淮南与长江中下游 24 一年两熟 2 椒江区 33100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黄岩区 33100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路桥区 331004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三门县 33102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天台县 33102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仙居县 331024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温岭市 331081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临海市 33108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玉环市 33108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莲都区 33110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青田县 331121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缙云县 331122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遂昌县 331123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松阳县 331124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云和县 331125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庆元县 331126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景宁畲族自治县 331127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龙泉市 331181 VA2 江南与南岭山地 27 一年三熟 1 数据来源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技术要求》附录1 和附录 2。

 17

 表 1.2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及分级分类标准、代码(土壤 pH 值)

 分类指标 指标内涵 分级标准及代码 10 2a 2b 3a 3b 土壤 pH 值

 耕层土壤的酸碱程度。

 6.5~7.5 5.5~6.5 7.5~8.5 <5.5 ≥8.5

 表 1.3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及分级分类标准、代码 分类指标 指标内涵 分级分类标准及代码 1 2 3 4 5 坡度 耕地所属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

 ≤2° 2~6° 6~15° 15~25° >25° 土层厚度 土壤层和松散的母质层之和(cm)。

 ≥100 60~100 <60

  土壤质地 耕层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壤质 黏质 砂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 单位体积土壤中所含有机物质的数量(g/kg)。

 ≥20 10~20 <10

  生物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丰富 一般 不丰富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全国土壤污染详查的土壤环境质量类别。

 绿 黄 红

  熟制 积温条件决定的作物熟制。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耕地二级地类 耕地的利用现状类型。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18 附录 2

 生物多样性指标值获取技术要求 一、样方选取 各县负责采集土壤样品,送至符合资质条件的机构检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确定基于县级行政区域的耕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在每个县级行政区域选取至少 5 个代表性地块,现场采集至少 5 个土壤样品,其中 1 个样品准备两份(其中一份作为质控样品)。

 采样地点应均匀布设在县级行政区内的不同区域,覆盖县级行政区内所有耕地二级地类(水田和旱地)。样点布设应考虑不同的地貌类型区,兼顾区域内高、中、低等别,耕作方式具有代表性的地块,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如按照县域东西南北中选址)。样点必须布设在与三调数据库耕地二级地类(水田和旱地)一致的区域。

 二、实地采样 在每一个地块里,选取 3 个面积为 100 m2 左右的样方。在每个样方内通过五点取样法选取 5 个点(见下图),每个点用取土钻或其他取土工具取 0-15 cm 的表层土约 50 g。取土前,首先需要去除土壤上面的覆盖物,包括植物、苔藓、可见根系、凋落物以及可见的土壤动物等,并利用样方处土壤涂抹擦拭取土工具。将 3 个样方共计 15 个采样点的土壤充分混匀后装入无菌袋(或无菌离心管),并在无菌袋表面用黑色记号笔编号,作为一块农田的有效土壤样品。土壤混合过程需带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注意:以上步骤都需在采样当天完成,保持土壤样品新鲜,避免风干土壤。

 19 补充采集土壤条件 4 个指标值(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 pH 值)。在收集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土壤条件的补充调查。每县补充调查样点至少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的 5 个样点。自行联系作业单位化验土壤样品(微生物测序机构不化验土壤条件指标)。

 三、调查云照片和视频采集 要求统一使用“国土调查云”APP 辅助开展调查任务,外业调查人员使用带有自动定位技术的手机确定外业调查样点位置,录入耕地资源质量相关指标信息,实时拍摄调查视频和照片(用户注册及基本操作流程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操作指南”)。

 1. 基本信息 照片 4 张:分别拍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照片。

 2. 土壤信息 (1)土层厚度 视频 1 个:一个点位的打钻取土过程 1 个。

 照片 1 张:用尺子测量土层厚度 1 张。

 (2)土壤质地 1-3 张照片:反映质地判断过程和结果的照片,如搓球、搓条、拧圈。

 (3)土壤样品 1-2 张照片:寄样前做好标签封装好的用于检测土壤 pH 值和有机质的土壤样品。

 3. 生物多样性 (1)取土过程 视频 3 个:分别为取土过程(1 个土钻取土)、过筛混样过程(水田水分过多不能过筛的可不过筛,但要有混样过程)、四分法取样过程。

 照片 2 张:每个样方 5 个土钻的土样放一堆,每个样点共 3 堆,3 堆土样排放一起拍一张;四分法取样拍一张。

 (2)生物多样性样品 照片 1-2 张:寄样前做好标签封装好的用于检测生物多样性的土壤样品。

 四、样品运输 把至少 6 份土壤样品(含一份质控样品)对应记录表做好编号标签,在标签上标记好取样时间和地点,放入有冷冻冰袋(或干冰)的泡沫盒,将样品与记录表一同通过快递,当天立即寄送给测序机构,作后续检测和结果分析。具体运输要求和检测机构联系确定。样品寄

 20 出后,随即将快递单号、土壤样品编号、质控样品编号报送省国土整治中心(附件 1)。土壤样品编号按照“县(区、市)名+自然数序号(1、2……6…)”的方法,如“西湖区 1”。

 五、质量控制 省级需要从土壤样品采集运输规范性、作业单位资质、质控样品等方面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结果,需要重新检测对比。

 六、分县赋值 省级负责将全省 Chao1 指数检测结果排序,按照 30%、40%和 30%的比例将全省耕地生物多样性指标值分为丰富、一般和不丰富三个级别,统一确定分县分地类耕地生物多样性结果。如某一地类有两个或以上样品时,将样品的 Chao1 指数平均值作为该地类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值。

 县级负责将省级下发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值(丰富、一般和不丰富)按地类一致原则给每个图斑赋值,即水田按水田样品赋值,旱地按旱地样品赋值,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地类图斑赋生物多样性指标值时,按旱地样品赋值。

 21 附录 3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数据来源 分类指标 第一数据来源 第二数据来源 第三数据来源 其他参考数据源 备注 自然区 已有成果 - - - 国家下发 坡度 三调成果 - - - 直接使用 土层厚度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原始样点数据)

 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评价单元数据)、地方专家经验推断 本次补充调查 南土所、地调局、生态环境部等单位有关成果资料 分县赋值 土壤质地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原始样点数据)

 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评价单元数据)、地方专家经验推断 本次补充调查 南土所、地调局、生态环境部等单位有关成果资料 分县赋值 土壤有机质含量 量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原始样点数据)

 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评价单元数据)、地方专家经验推断 本次补充调查 南土所、地调局、生态环境部等单位有关成果资料 分县赋值 壤 土壤 pH 值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原始样点数据)

 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评价单元数据)、地方专家经验推断 本次补充调查 南土所、地调局、生态环境部等单位有关成果资料 分县赋值 生物多样性 本次补充调查

 -

 - - 省级统一调查检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统一确定各县分地类生物多样性结果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生态环境部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

 -

 - - 省级统一赋值,叠加后无数据的图斑赋绿色值 熟制 已有成果

 -

 -

 - 国家下发 耕地二级地类 三调成果

 -

  -

 - 直接使用

 22 附录 4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示意图

 23 附录 5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表 表 1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分类指标 指标分级 1 2 3 … 49 合计 大兴安岭 三江平原 东北东部山地

 阿里山地 自然区

  坡度 1

  2

  3

  4

  5

  土层厚度 1

  2

  3

  土壤质地 1

  2

  3

  土壤有机质含量 1

  2

  3

 24 土壤 pH 值 10

  2a

  2b

  3a

  3b

  生物多样性 1

  2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1

  2

  3

  熟制 1

  2

  3

  耕地二级地类 1

  2

  3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分别汇总形成县级、市级、省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2.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地类的耕地二级地类代码分别调整为 j 和 g。

 25 表 表 1 1- - 1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自然区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01 02 03 … 49 名称 代码 大兴安岭 三江平原 东北东部山地

  阿里山地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8.只填写本行政区域所属自然区分类结果。

 26 表 表 1 1- - 2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坡度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 3 4 5 名称 代码 ≤2° 2~6° 6~15° 15~25° >25°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27 表 表 1 1- - 3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土层厚度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 3 名称 代码 ≥100cm 60~100cm <60cm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28 表 表 1 1- - 4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土壤质地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 3 名称 代码 壤质 黏质 砂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29 表 表 1 1- - 5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有机质含量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 3 名称 代码 ≥20 g/kg 10~20 g/kg <10 g/kg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30 表 表 1 1- - 6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土壤 H pH 值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a 2b 3a 3b 名称 代码 6.5~7.5 5.5~6.5 7.5~8.5 <5.5 ≥8.5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31 表 表 1 1- - 7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生物多样性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 3 名称 代码 丰富 一般 不丰富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32 表 表 1 1- - 8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 3 名称 代码 绿色 黄色 红色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省级汇总形成,县或地市级不用形成。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5.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

 33 表 表 1 1- - 9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作物熟制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 3 名称 代码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34

 表 表 1 1- - 10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汇总表- - 耕地二级地类

 单位:公顷(0.00)

 第

  页

 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1 2 3 名称 代码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 代码与三调行政区代码一致。

  3.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分类面积之和。

  4.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7.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

推荐访问:浙江省 耕地 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