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试论晋祠水镜台建筑形制和装饰特色

试论晋祠水镜台建筑形制和装饰特色

时间:2022-05-26 19:55:02 浏览次数:

zoޛ)j馟iw]]=in~6uiui׭?^i^=^uii主题,大、小图画约40余幅(图4),生动活泼的神话故事,惟妙惟肖的精致彩画不仅反映了水镜台这一戏场建筑的特点,也契合了晋祠博物馆建筑群纪念周初晋国始祖文王之子武王胞弟唐叔虞的建造初衷。

四根粗大的六架梁撑起了整座屋顶,梁身两侧的彩画内容不尽相同。从戏台背景看,明问的飞罩是木刻的幕布,布褶灵动,似徐徐拉开。两次问各开两扇门,可通往后台。走马板上彩绘着我国传统经典戏曲四幅,分别是昭君出塞、木兰从军、七月七日长生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共弹琴,题材均和古代女性有关,为后人补绘。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七月初二分别是水母、圣母的生辰,水镜台亦常于此时举行盛大的迎神赛社,以祈求两位女性神仙的庇佑,故走马板上的彩绘或有迎合圣母、水母之意(图5)。

有趣的是,戏台后排的四根柱子并不在一线,而是两根角柱略靠前,使得背景略微呈八字形,既增加了戏台背景的美感,又能起到类似音壁的效果,对于改善戏场音质有一定作用。一直以来,关于水镜台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戏台前面的地下埋有八口水缸,并且两两相扣,利用共振原理起到扩音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实证资料,也仅仅只是猜测而已。

转向后台,三面廊檐下和重檐之间遍施彩画,但其精美程度较前台逊色不少。挑檐檩和斗棋多绘山水花鸟,三面额枋上的人物彩画故事,似乎和封神演义有关。二层檐下挑檐檩和斗棋同样绘山水花鸟,棋眼壁绘单龙,形态各异,有升龙、降龙、行龙、坐龙等。

四、其他装饰

楹联匾额是我国古建筑中常用的装饰形式。其使用汉语言艺术中的四字题句与诗文联句的形式,将所题内容悬挂在的建筑的门头、绦环板、封檐、梁枋等部位,表达了题写者心境追求理想与景致建筑主题的和谐统一。值得一提的是,水镜台的前后台均有一幅匾额,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为戏台也增色不少。

水镜台的前台明间内檐下的“水镜台”匾额(图6),题名戏台的名称。典故源于《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形逃”,意为在此台演出,有如被清水明镜照耀一般,忠奸是非一目了然。既点明戏台的名称,也表达了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此匾为当地人翰林院编修杨二酉先生所书,匾额上款写明书写时间:“乾隆岁丁丑莲夏”,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夏。下款为书写者题名:“又邨居士二酉书”,又邨居士为杨二酉之号。元代以后开始逐渐流行给戏台冠名,题名水镜台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观览“水镜台”匾额三字,笔力清秀,形神俱佳;特别是飞白,灵动自然,韵律十足,表现了杨二酉深厚的书法造诣,被人誉为“秀丽之笔”。再加上匾额四周龙纹彩绘装饰,更是气度不凡,该匾也因此被后世冠以“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水镜台后台重檐之间也挂有一幅匾额“三晋名泉”,为康熙五年(1666年)乡试武举人杨廷翰所书。匾额上款为“康熙壬午莲月立,乾隆戊子莲月重装”,表明原匾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夏立,后经过维修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夏重立。下款:“里人杨廷翰题并书,男克刚,孙男皡阳、一阳、东阳、鸣阳敬修”。该匾原悬于景清门洞内,1956年水镜台重新彩绘后,将匾移于此处。如今观者跨入晋祠大门,三晋名泉四个大字便不由得跃入眼帘,颇有些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意味。刘大鹏先生曾评价该匾:“体势遒劲,气象万千,俊逸之笔”。

水镜台利用我国传统楹联匾额的装饰形式,烘托了晋祠深厚的文化内涵。装饰者巧妙地运用戏台空间结构特点与其在晋祠中的位置布局布置匾额,既深化了水镜台本身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与晋祠的主题密切联系。可以说,整个装饰布置浑然天成、意蕴无穷。

结语

晋祠水镜台是明清山西晋中地区戏场建筑的杰出代表。其精巧的结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手法,反映了匠人高超的技艺,也折射出當年迎神赛社活动的盛况,彰显了水镜台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虽然水镜台一直以来备受世人关注,前人也做了许多研究,但是仍有不少疑惑有待解开。比如,水镜台后台建于何时,起初是什么建筑,有何用途;前台何时加盖,加盖时两个建筑在结构上如何对接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今后水镜台保护修缮时,期待着在建造年代和建筑结构等问题上有所新的发现。

推荐访问:镜台 形制 试论 特色 装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