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实施素质教育亟需新型的教育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亟需新型的教育评价体系

时间:2022-05-24 11:15:05 浏览次数:

摘 要:全面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教育评价体系的转变是重中之重。评价体系是一种导向。教育评价要与高中后、初中后教育的合理分流相联系,与社会用人制度相联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相联系,增多人才培养的渠道,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和个人价值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评价体系;终身教育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提倡推行素质教育至今,已近二十年。虽然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其实践在一定范围内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全面深入的推广普及,似乎还存在着极大的阻力和困难。其原因有很多,人们普遍关注教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关于教育者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已有很多精辟的论述,笔者不想过多涉及,本文意在探讨教育评价在推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前素质教育之所以难以真正推行,其症结就在于教育评价体系没能及时转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打一个比方,市场对某种产品(比如手机)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但生产厂家仍然沿用旧的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想象,这样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方面,生产厂家制造不出符合新的市场要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符合新的市场要求的产品,却不能通过该厂家的质量评价体系的验收,成为“不合格”产品。类似这样的尴尬,恐怕许多素质教育的尝试者和践行者都遭遇过。曾有报道,某地一位小学教师,依照素质教育的思想,大胆进行了一些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一个学期结束,在统考中却遭到“惨败”,在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这位教师只能“规规矩矩”地回到教学的老路上去。可见,及时地建立起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评价体系是一种导向。一旦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教育者自然会想方设法去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现在,教育者尚未完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尚未完全具备推行素质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我们现有的教育者,能够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的师范教育和培训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培养大量的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观念与能力要求的教育者,即使培养并提供了这样的教育者,在现有的教育评价体制下,他们也终将“泯乎众人”。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地方仍存在动辄体罚学生的现象,在这些行为的实施者中,赞成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青年教师占有相当的比例。

高考、中考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占有着重要地位,每年的高考、中考都要受到各方面的指责,使教师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其实,考试本身并没有错,它可以对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能力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因此是有必要的,即使命题及测试中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在于我们将考试赋予了太多功能,对考试寄予了太多期望。虽然教育者在不断地进行考试的研究和改革,致力于使考试尽可能全面、忠实地反映考生的素质和能力,但考试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是无法改变的。

素质教育的提出,无疑是当代“救救孩子”的一种呼声。这句话,恐怕会有很多人不能认同,很可能伤害许多教育者的感情——大多数教育者是对学生负责的。实际上,应试教育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河南日报》2007年的一段报道(笔者摘自新浪网新闻中心的文章):“郑州市教育局曾对426名中学教师进行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学毕业至今,笔者在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担心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另一方面又怕学生的大学梦落空,怕辜负了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重托。教学思维摇摆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

为了孩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明天,素质教育再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笔者呼吁有关专家在构建素质教育的概念理论体系,寻找操作平台,培养有关人才的同时,尽快构建起与之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于这一点,以下也谈一点自己的粗浅想法。

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是多层面的,学生、教师、学校及其他教育部门都应纳入于该体系中。对每个层面的评价,又应是多维度的。如对学生的评价,可从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自然科学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及社会参与素质(包括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法制观念、交际能力等)等多个维度给出评价。针对每个层面的每个维度,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例如: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评价,传统的有效方式就是考试。但如前所述,如果不附加于考试太多功能,它是完全必要的,它完全可以为教学提供导向,完全可以被学生愉快地接受,完全可以成为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教育评价要与初中、高中后的教育合理分流相联系,与社会用人制度、与终身教育体系相联系,增多人才培养的渠道,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培育理性、健康的人才供需市场,使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独木桥”变成“立交桥”。

推荐访问: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 亟需 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