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职业之路:傅兴:建筑摄影重在理解建筑本身

职业之路:傅兴:建筑摄影重在理解建筑本身

时间:2022-05-26 10:15:05 浏览次数:

zoޛ)j馟i}}方案投标工作。而建筑师在投标过程中,为了获得最终的成功,会非常注重建筑的视觉表现。通常来说,建筑的表现形式分为3类:表现图(效果图)、建筑模型、建筑摄影。而我所从事的工作正是服务于建筑表现的。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时期可称为是中国建筑摄影的开端。在进行了一些尝试后,我感觉到建筑摄影行业在逐步成熟,于是在1998年,成立个人建筑摄影工作室,这应该可以算作我正式涉足职业建筑摄影领域的一个标志。

早期的工作主要为一些建筑师服务,他们在施工现场进行踏勘后,会在图纸上进行方案设计并制作建筑模型,当项目设计结束后,建筑师并不会带走模型,因此就需要摄影师将模型拍摄成图片,以便设计者将这些作品加入至自己的作品集中,或者凭此去申报建筑类奖项。

对于绝大多数职业摄影师来讲,在起步阶段往往是非常艰难的,您的创业初期又是怎样的情况?

傅兴:的确,对于绝大多数摄影师,起步都是艰难的。就这方面而言,我应该属于个例。正如我前面所讲,1998年前后是我国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前期,同时也是职业建筑摄影师创业的“黄金阶段”。

当时中国建筑工程招标项目的规模几乎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其中不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的国家级项目。这些项目吸引了大批国际一线建筑师事务所与建筑设计师前来竞标。而当时国内的建筑摄影行业几乎是个空白,因此在那个阶段,我的摄影工作室能承接到大量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师的模型拍摄订单。这个过程让我一方面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建筑摄影基础,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客户资源与业界口碑。

拍摄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您看来,其中需要掌握的基础技巧有哪些?

傅兴:首要是对光线的掌握,特别是针对自然光的使用,摄影师务必要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拍摄建筑物而言,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日照轨迹都会使摄影师用镜头所表现出的建筑物产生微妙变化。因此摄影师只有熟悉光线特征才能在拍摄不同纬度、不同朝向、不同表面肌理效果的建筑物时,选择出最佳时间进行拍摄,从而游刃有余地进行工作。

熟练的光线运用无疑是摄影中所必备的能力,那么是否可以说掌握好用光的技巧就可以较好地驾驭建筑摄影?

傅兴:对光线的把握仅仅是专业建筑摄影必备能力中的一项,更重要的是,摄影师要对建筑本身以及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有准确的把控与理解,并能运用镜头语言将其准确传递和表现出来。

既然谈到对建筑及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问题,那么是否意味着从事专业建筑摄影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学知识?

傅兴:这是必然的,没有扎实的建筑学基础知识,就无法读懂建筑,也不能与建筑设计师及委托方进行良好沟通,也就做不到与客户的无缝衔接。这也是许多其他门类摄影师在转行进入职业建筑摄影领域后所感到困难的原因,这些人太过专注并强调摄影本身的技巧发挥,而忽略表现设计意图在建筑摄影中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从事其他摄影类别工作的摄影师对于建筑摄影认识上的普遍性误区。

在建筑摄影领域,是否可以说建筑专业知识要比摄影技术本身更重要?

傅兴:建筑知识相比摄影技术不但更为重要,而且应该讲从事职业建筑摄影,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并积累相应实践经验是摄影师自身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事实上这个道理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举例来讲,当我们拿到机动车驾驶执照并熟练掌握驾驶技术后,没有人在行驶过程中再去特别注意哪是油门、哪是刹车,或者操作流程应该怎样,而是让驾驶过程转变为一种习惯,一种条件反射。建筑摄影同理,操作相机及光线使用是基础,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摄影师对于建筑的专业理解去呈现设计师所要表达的意图。

在通过摄影完成客户主观意图这一点上,建筑摄影与消费品广告摄影有着极其类似的地方,如果过于突出摄影师本人的主观想法,很可能就会与客户的要求方向相悖。

傅兴:是的,建筑摄影师的成功,是自己藏在作品背后,而不是走到前台去。

听过您的一些分析,我对建筑摄影有了不同的认识。通常我们认为只要拍摄对象是建筑,那就是建筑摄影,例如很多影友都会在网络上发布自己所拍摄的故宫角楼照片,现在看来这些图片可能只能以城市风光片的角度去观看,而不能将其归为严格意义上的建筑摄影。那么建筑摄影又是如何发展起来并建立其标准的?

傅兴:建筑摄影的历史还是相当悠久的。实际上,早在摄影术发明之前,由于建筑设计需要,类似的表现形式已经诞生,当初是运用建筑绘画来体现建筑的外观及设计理念,而当摄影术发明之后,很快就被运用到建筑表现的领域中。相比绘画,建筑摄影更快捷、更准确、也更真实。可以讲建筑摄影的历史比其他商业摄影更早。

刚才我们谈及一些建筑摄影的标准、认识以及从事建筑摄影所需要的必备能力。而一旦进入到职业摄影这个领域,获得客户认可是每一名摄影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那么您在获得委托拍摄项目方面有何心得?

傅兴:刚才也谈到,我的工作室在起步阶段恰逢中国建筑摄影行业的“黄金时期”,因此获得大量的客户资源与良好的业界口碑。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客户是在看过我的资料与作品后,主动与我取得联系的。我的客户中,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筑事务所,他们认可我的摄影,也认可我对建筑本身的理解。

您的工作室在经营当中是否有淡旺季之分?

傅兴:2014年开始呈现淡季趋势,而在这之前,基本属于旺季。建筑摄影行业的淡旺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建或将建项目的多少,而我国目前建筑市场开始出现饱和,项目数量呈下降趋势。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发展一般不会超过20年,在这一阶段之后,土地资源会出现紧张,必然带来建设热潮的逐步回落。

您在与客户就摄影项目进行沟通时,一般会遇到有什么难点?

傅兴:如果客户是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那么就沟通而言毫无难点。一般这种类型的客户会先行查阅摄影师的作品,了解摄影师的拍摄能力与拍摄风格,在洽谈阶段,他们会表示对你以往作品的欣赏与认可,并希望你协助他们完成好项目拍摄,仅此而已。

但如果是对建筑缺乏足够了解的“门外汉”,事情会变得麻烦许多。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令人无可奈何、难以实现的设想,与对建筑方面了解不足的客户打交道可以算作是我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一大难点。

您与客户就项目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价格问题,那么您对实际工作是如何定价的,作为衡量标准的因素有哪些?

傅兴:拍摄的价格必定是按照工作量的大小进行衡量,涉及的方面非常多,计算起来也十分复杂。其中比较核心的参考标准主要有:项目的类型,完成项目需要动用哪些设备,是否涉及额外的辅助灯光等照明需求,需要投入多少工作人员,完成任务的期限,以及往返交通、住宿费用等。这些是在国内建筑摄影定价体系中使用的较普遍的参考因素。而国际标准与之相比则有所不同,依国际惯例,在筹备阶段,客户也会支付给摄影师及工作人员费用,一般筹备阶段客户每天支付的费用会是正式拍摄期间每天费用的一半。

在承接摄影项目时,按照常规流程您会怎样安排您的团队成员,其中包含哪几类工作人员?

傅兴:我们的团队分工会针对不同的拍摄目的、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其中并无一定之规。例如在拍摄体量较小的建筑时,一名摄影师配一名摄影助理就可以胜任,但在拍摄体量较大建筑且需要夜景灯光照明时,我可能会安排3名摄影师在同一时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并有相应助理或其他辅助工作人员。

建筑摄影时常要在夜晚拍摄,利用灯光打亮建筑主体或轮廓,从而更好表现建筑师的风格。那么在涉及这一类拍摄时,对灯具设备质与量的需求均会很高,您在实际拍摄时所用的灯光照明设备是否需要进行租赁?

傅兴:由于我所开设的是中国第一批建筑摄影工作室,在那个时期没有其他可供租赁的建筑摄影设备,所以绝大多数的设备器材都由我们自己准备。

更新设备时所带来的巨大开销,工作室是否可以承受?

傅兴:由于我的工作室在建筑摄影圈内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很多器材商会与我们主动合作,他们提供新型器材,同时我们为其提供一些宣传,从而进入一个双赢的良性循环过程,因此在设备更新方面,并没有给工作室造成很大负担。

在实际拍摄当中,您认为拍摄建筑内景与外景哪一项更具难度?

傅兴:相比之下内景拍摄的工作难度更大、更复杂,因为在拍摄内景时,需要摄影师控制的方面会非常多。首先,内景拍摄在空间的刻画与表现上可以有多个角度,从哪个角度拍摄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体现着摄影师对于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是否足够透彻;其次,相较于外景,内景拍摄往往存在混合光源,不同色温、不同强度的光源均影响摄影师最终拍摄出的作品的还原程度。

建筑摄影是否需要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时会对图片的哪些方面进行调整?

傅兴:我们会对拍摄的图片做一些简单的后期处理,但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建筑物本身而并非改变其任何特征。对于建筑摄影而言,一切属于建筑范畴内的主体、物品均不做任何改变,哪怕是沙发颜色、窗帘纹路这种装饰元素。因为,不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装饰设计,都是十分专业的工作,在拍摄前客户肯定已经进行了整体规划,并付出很高的成本,摄影师是不能随便在照片中改变它们的。

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傅兴:顺其自然吧,我不会勉强自己做什么事情,把现在的工作做好。

推荐访问:建筑 之路 重在 理解 摄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