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神话传说中的远古乐器

神话传说中的远古乐器

时间:2022-05-23 10:10:03 浏览次数:

在先秦及稍晚的一些神话传说中,有不少涉及远古乐器的内容,过去的音乐史著作多不采信。近年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证明古文献关于夏商的许多传说并非虚妄,依此类推,则关于夏以前的神话传说似亦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杨荫浏先生曾经说:“古书虽然有时作者不明,甚至有时作者为伪托,但既有传说,必有原因,未尝不可从而获得多少相当正确的材料”。(《中国音乐史纲》)剔除神话传说中的神秘主义因素,透过其蛛丝马迹,考察那个时代对于音乐艺术的一般性认识以及所达到的器乐水平,完全是有可能的。

神话传说涉及远古乐器最早可上溯到伏羲、女娲时代。传说中伏羲、女娲为人首蛇身的兄妹,箫即为伏羲或女娲所作。《通礼义纂》云:“伏羲作箫,十六管”,《事始》云:“女娲作箫”,均指伏羲、女娲作箫;从“十六管”之言,可知伏羲所作实为排箫。唐河出土东汉画像石中有伏羲、女娲举箫摇鼗鼓图,其一为伏羲右手举日、左手执排箫,另一为女娲右手举排箫、左手摇鼗鼓,可见东汉时伏羲、女娲作箫之说在民间仍十分流行,兹可作传说之一证。又,《礼记·明堂位》云:“女娲作笙簧”,《史记》也从是说。笙是一种极为古老的乐器,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尚书·益稷》的“笙镛以间”,是说舜时笙已可与镛用于合奏,可见笙的出现远早于舜。

关于黄帝时期的乐器传说有如下几则,涉及乐器有律管、十二音钟、鼍鼓等:

昔黄帝命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豀之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含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乐书》)

炎帝所处时代与黄帝同,居今河南南部信阳、南阳及湖北随州一带,据传五弦瑟为炎帝的大臣士达所创: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吕氏春秋·古乐》)

高诱《注》云:“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士达,朱襄氏之臣。”

黄帝至尧帝之间,有少昊、颛顼、帝喾诸帝。颛顼时有鱓“尾鼓其腹”发明鼍鼓、帝喾时有奏乐“令凤鸟天翟舞之”等传说:

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吕氏春秋·古乐》)

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吕氏春秋·古乐》)

《乐书》言黄帝杀夔为鼓与《吕氏春秋》载鱓“尾鼓其腹”,均指鼍鼓的起源。古语“鱓”即“鳝”,又与“鼍”相通。古有传说鼓的起源与雷有关,《吕氏春秋·侈乐》云:“为木革之声则若雷”,《周礼·夏官》有“辨鼓铎钃铙之类”,《疏》称:“鼓,雷之类”。《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鼓其腹则雷”,古人以雷为雷神所司,有两种巨兽可作雷兽,一曰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其声如雷”(《山海经》);二曰鼍,即今扬子鳄。

尧帝时的乐器传说亦见于《吕氏春秋·古乐》: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冒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吕氏春秋·古乐》)

舜时也有作乐舞百兽之说: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尚书·益稷》)

以上二则所言“击石拊石”、“ 致舞百兽”内容大致无异,孰是孰非,已难考实。“石”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乐器无疑,究系何物,学界有争论,一般认为“石”即玉磬。

由于史书记载语焉不详,且内容多与神话相关联,况无充足的考古发现相佐证,所以要确知这些乐器的真正起源或性能,只有寄望于新的考古发现。但是,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我们已可获得关于远古乐器的整体印象,尽管它未必如实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器乐水平,但至少代表了先秦前后人们关于乐器起源的普遍认识,这也是我国乐器发展史早期的重要内容及特征之一。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文键

推荐访问:传说中 远古 乐器 神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