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西厢记》从传奇、戏剧到电影

《西厢记》从传奇、戏剧到电影

时间:2022-05-22 12:05:04 浏览次数:

摘 要:《西厢记》是我国古代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时至今日,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仍广为流传。本文将《西厢记》的传奇原著,戏剧版本以及电影改编进行对比研究,特别分析了不同时代两部改编电影的异同。

关键词:西厢记 传奇 戏曲 影视改编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6-0000-01

“当云千古传奇当推《西厢》第一”。《西厢记》是古代文人留给后人的丰富古典文学财富。流传至今,后人在鉴赏学习中,又将其改编、再创作成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越剧、黄梅戏、电视剧、电影,甚至流行歌曲,数度被搬上银屏。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悠久精深,犹如河海岱岳。

一、唐传奇《莺莺传》与元杂剧《西厢记》

《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在唐代元稹所著传奇《莺莺传》、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写成的。

元稹的《莺莺传》开篇即是对张生的描写,写他“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凡是不合礼仪的事,他都不会做。张生到蒲州游历,碰到宦官丁文雅带兵扰民,而莺莺的父亲亡故,母亲带着一行家眷要赶回长安,途径蒲州,他和崔母攀有亲戚,又与一些蒲州官吏熟识,便托情求官吏保护崔家。崔母十分感谢张生,要自己的子女一一谢过,就这样,张生和莺莺相识。两个人在女仆红娘的牵线下相恋同居,直到张生要去长安赶考两个人才分开,但是第一年张生并未考中,于是留在长安,托人给莺莺稍信,以莺莺为“尤物”、“妖孽”遗弃了她。张珙是一个“多情年少如飞絮”的年轻人,与莺莺相恋,又将其遗弃。

王实甫根据元稹的传奇改编成新的戏剧故事,《西厢记》中将两个人的相遇提于叛军作乱之前,孙飞虎来抢亲之时张生和莺莺已经彼此心存爱意。又将原来故事中的官兵扰民戏剧化的改成叛军将领抢亲;事端平息之后又有相国夫人悔婚;张生考取功名,准备回来迎娶莺莺,又遭郑恒欺骗崔家,践履婚约。这些错综复杂的冲突设置,使得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立体。

《西厢记》流传至今的原因有很多,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深刻、真实而又血肉丰满的人物塑造:矜持文雅的崔莺莺、儒雅多情的张君瑞、机智泼辣的红娘。还有一点重要原因便是他在戏剧情节上的创新。清代李渔所著《闲情偶寄》中,涉及了很多戏曲理论方面的内容,词曲部《脱窠臼》一篇中,有 “《西厢》之前,别有跳墙之张珙?”一论述,可见王实甫在剧情设计上的别出心裁。

元杂剧多是元人对自己熟悉的人名、地名以及故事梗概进行再改编,反映的是其自身的思考,沿袭的少,创新的多。王实甫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他将张生和崔莺莺塑造成了一对突破封建礼教束缚,经过不懈努力,终得团圆美满的情侣,突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二、戏剧《西厢记》与电影改编

现在改编而来的其他文艺作品,多是以王实甫改编后的《西厢记》为原本进行创作的。在改编成影视剧的《西厢记》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有1927年由侯曜执导的作品,1940年国华公司出品的歌唱片,还有1965年由邵氏公司出品的电影。

1927年上映的由侯曜执导的《西厢记》是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古装片,是1927年掀起的古装片风潮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也是我国最早在西方公映的中国电影。这部四十多分钟的电影结合了爱情、武打、喜剧等多种元素,剧情也是一波三折。它脱胎于中国传统戏曲,所以无论是从人物装扮、插科打诨还是武打场面的设计都看得出戏曲的影子。

这部电影的电影手法已经比较成熟了,不论是景别的装换、转场的淡入淡出、兵刃相接的快速剪辑,还是同一场景内多个镜头的切换,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在那个时代制作较精良的电影。尤其是别出心裁的使用了特技,张生在梦中骑着一支毛笔,去追赶挟持莺莺的叛军,还挥着毛笔大战了好几回合。

但是和王实甫的原著相比,影片省略大部分的儿女情长,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并不是导演所要展示给观众的主题,反倒是为了争夺莺莺,张生和孙飞虎的大战占了绝大戏份。武打场面成了这部影片的最大看点。

1940年国华公司出品的歌唱片《西厢记》,由张石川导演,周璇、慕容婉儿等主演。这部电影是“孤岛”时期众多歌唱片中的一部,这段时期的歌唱片很明显的分为“时装歌唱片”和“古装歌唱片”,而古装歌唱片又最能体现那个时期我国歌唱片的成就,其中代表作就是《西厢记》。

这部电影在内容情节上基本忠实于王实甫的原著,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以“歌唱”这种相对虚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开相关的故事情节并潜入此时此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将大量的陈述性台词转变为唱词,以歌唱的形式表现给观众,是在“古装歌唱片”领域的成功探索,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认可。

1965年邵氏公司出品的《西厢记》由岳枫担任导演,加上当时的影视红星凌波反串张生,李菁饰演红娘,方盈饰演崔莺莺,三个主角都是当红一时的银屏偶像。张生莺莺是一对才子佳人,他们突破封建礼教束缚,终成眷属。隔墙和诗、悄会西厢、私定终身……一系列的经典场面长留观众心中。无论从演员装扮、黄梅戏唱腔还是情节设置、演员表演等,这都是一部非常好的改编电影。

较之于王实甫的《西厢记》,导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忠于原著的,他将张生和莺莺的爱情由产生、发展到最后确立一系列的过程都再现给观众。惟独省略了戏剧中结尾的小细节,郑恒这个人物形象在电影中一带而过,只是作为相国夫人悔婚的托词。电影省却了一个小波折,使得结局更加团美满。

三、侯曜执导的《西厢记》与邵氏出品的《西厢记》

侯曜执导的《西厢记》省略了缠绵悱恻的男女情怀,张生和孙飞虎争夺莺莺的大战成了电影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称之为武打片。而在邵氏公司出品的电影中,导演更加忠实原著,电影的重心放在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上,而关于张生托白马将军大战孙飞虎的情节只是一笔带过,影片中唯一的暴力情节,就是孙飞虎带兵在普救寺外叫嚣。

在男主人公张生的塑造上,后者更成功,他看起来性格轻狂带有点拘谨,洒脱又带有点迂腐,和原著中的描写十分相似。

在邵氏公司出品的《西厢记》中红娘这个人物是不可或缺的。她是整出戏的精神领袖,她扮演着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传信员,崔母与莺莺之间的协调员。她据理力争,为张崔两人的爱情做了不少努力与牺牲。她活泼热情,思想在当时也算是很先进的。而在侯曜导演的电影中,红娘只是一个一般侍女的角色,绝非在后来的电影中那样的出彩。

《西厢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古典文学名著,不仅是老百姓口口相传、表演于各类舞台的传奇故事,也成为置放在文人士子们案头之上的必读之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西厢记》“曲词警人,余香满口”。明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清代亦有李渔《闲情偶记》“当云千古传奇当推《西厢》第一”。近代人王季烈也指出:“王实甫《西厢记》,才华富瞻,北曲巨制。其叠四本以成一部,已开传奇之先生。”在原著和众多各种改编作品中,岁月仍不减其光彩。

参考文献:

[1] 廖奔 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9、1

[2] 赵春宁.《西厢记》传播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3

[3] 李渔.《闲情偶寄》[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

[4] 张小芳.清代《西厢记》结构批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4):106-110

推荐访问:西厢记 戏剧 传奇 电影

猜你喜欢